古代三伏规定

问答 129985

古代三伏规定

回复

共1条回复 我来回复
  • 六梗网
    小悟空
    专业问答知识小百科
    评论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古代三伏规定

    秦德公统治时期,不仅开创了“三伏”这一概念,同时,还提出了伏日这天举办祭祀活动。在《汉书·郊祀志上》中就有记载:“秦德公立……用三百牢於鄜畤,作伏词。”

    祭祀所用的祭品,牛、羊、猪足有三百头,帝王以隆重的仪式来彰显对祭祀的重视。

    古代三伏规定

    农历五月二十八开始八月二十一结束

    2023-12-26 16:27:02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