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猫最详细攻略

编者按:千山之巅,万水之源,巍巍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孕育了万物生机。为揭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组成,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任务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联合开设“秘境寻踪”专栏,今天,我们将跟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科考人员的脚步,向地球的第三极出发,深入人迹罕至之境,探寻隐秘生灵,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守护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普氏原羚在二十世纪末,曾一度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羚羊,现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地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濒危等级,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青海湖旗舰物种,被称为“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猫”。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监测,我们对普氏原羚的分布已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2022年我们将继续开展监测,重点关注普氏原羚种群的动态变化及其栖息地受胁因素。

2022年的监测在元月10日拉开序幕,本次普氏原羚监测分三组同时进行,1月11日我们组调查哈尔盖315北种群。调查区域位于青海湖北岸,哈尔盖河西侧、315国道以北,包括哈尔盖河冲积扇上的平坦草原,以及更靠北一些的高海拔山地,其中部分区域属于哈尔盖普氏原羚特护区。这里是普氏原羚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分布着最大的普氏原羚种群。

成都大熊猫最详细攻略(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猫)(1)

清晨吃过早饭,我们驱车从刚察县城出发,沿315国道一路向东。道路两侧,立着很多电线杆,坐落着很多砖瓦房,也有藏族经幡在风中飘扬。传统和现代在这里相遇、碰撞、交融。

路边不时能看到一群群牛羊家畜。今年牛羊价格上涨,青海湖畔的牛羊数量增多,我们看到牧民赶的每一群羊,价值都是百万元级别的,就像一个个移动的小“银行”。

大约半小时车程后,经过哈尔盖镇,车由315国道向北拐入草地,就到了我们今天的调查区域之一——哈尔盖普氏原羚特护区。

爬上一座瞭望塔,我们开始观察这片区域的情况。这是一片平坦的草地,其间分布着大片沙棘灌丛。从地图上看,这里属于哈尔盖河冲积扇。一群群普氏原羚在草地和灌丛中吃草、漫步、追逐。夏季产羔季的时候,普氏原羚会在这些沙棘林中的隐蔽处产羔。

成都大熊猫最详细攻略(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猫)(2)

这个季节正值普氏原羚的求偶季。求偶季的雄性普氏原羚很少进食,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追逐雌性、追赶其他雄性以及警戒。我们不时看到雄性普氏原羚追逐雌性,或者驱逐别的雄性,并发出“啊昂?”或“哎嗯?”的鸣叫警示,宣示着他们对领地的主权。追逐者在草地里腾起一阵阵尘土,鼻子喷出的气体在冬日寒冷的清晨里凝成一股股白气。

成都大熊猫最详细攻略(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猫)(3)

青藏高原冬日清晨的阳光亮的晃眼,却没有一丝暖意。在使用望远镜和相机等设备时,哪怕带着厚毛线手套,手都会被冻得发麻。天气预报说,今天刚察的最低气温是零下17度,接下来两天则是零下18度、零下19度。尽管如此,今年冬季调查的天气比起去年,已经算非常好,至少没有风雪。

普氏原羚种群调查,我们采用直接计数法。给普氏原羚计数,主要包含这么几个步骤:选定调查区域、用望远镜观察并记录所有个体数量、辨别统计雌雄成幼比例、拍照记录。

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比如确定调查区域,需要做好详细的空间规划,不然很容易在同一个区域重复计数,从而造成误差。再比如,很多个体隐藏在灌丛中或地势低洼处,很难观察到,从而导致计数偏少,需要尽可能选择好观测点,甚至需要无人机的辅助。

这个观测点上,我们统计到123只普氏原羚,比以往数量少了很多。

完成平地草地区域的调查,我们继续北上,进入更靠北侧的山地草甸中。

在途中,我们发现了好几具普氏原羚尸体,残骸七零八落。其中两具雌性普氏原羚尸体附近的地面有血迹,我们推测这可能不是自然死亡或者饿死、冻死,而是被捕食者猎杀的。

成都大熊猫最详细攻略(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猫)(4)

这个区域中,能捕食普氏原羚的野生食肉动物主要是狼,至于狐狸则只能威胁到刚出生的幼羚。以前听当地人提到过,流浪藏狗有时候也会围剿普氏原羚。所以,捕杀这几只普氏原羚的,很可能就是狼或者流浪藏狗。

遍布青海湖畔的铁丝网围栏,增加了普氏原羚被捕食的风险。这些网围栏架设的主要目的,是划分牧民各家的牧场。为了防止牛等大型家畜翻越,网围栏一般都架设得比较高,并且上端还布满铁刺。然而,这些带刺网围栏,却对普氏原羚造成重要影响。当有天敌追击时,普氏原羚在逃跑的过程中,遇到网围栏只能选择跳跃过去。但是,如果网围栏高度太高,或者上端带刺,就会减低普氏原羚的逃跑速度,甚至挂住慌不择路的普氏原羚,从而遭到天敌捕杀。

成都大熊猫最详细攻略(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猫)(5)

普氏原羚是一种非常“恋家”的动物,活动区域相对固定,与去年相比,今年高海拔山地这个区域普氏原羚的活动范围变大了,数量也增多了,很可能是特护区的羚羊迁移过来的。这是一件好事,说明普氏原羚的栖息地在扩大,栖息地间连通性也在变好。

当然,我们也发现了令人忧虑的事情,那就是新架设的带刺铁丝网围栏。这里的网围栏高度超过了1.2米,即使对于善于跳跃的普氏原羚,当它们在逃离捕食者的追捕时,这些带刺网的围栏都是一个不小的障碍。过了不久,我们果然看到一只普氏原羚挂死在网围栏上,尸体也已经被吃得七零八落。

1月13日,我们要调查青海湖西北部的天峻、青海湖西部的鸟岛和青海湖南部的共和普氏原羚种群。四辆车在晨曦中从刚察县城出发,一路向西而行。不一会儿,朝阳从远方的湖面处升起,天空一片艳红,仿佛烧起熊熊烈火。洁白的冰封湖面,也在朝阳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片红彤彤的颜色。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仿佛吟唱着万年不变的冰与火之歌。

在向西行驶过程中,我们穿过了沙柳河冲积扇、泉吉河冲积扇。河流从青海湖周边的高山发源,携带着山间冲积物流向青海湖,在湖滨地带,地势变平坦,流速变慢,冲积物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地貌,这就是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冲积扇地质稳定,土壤肥沃,适宜建城、开辟农田或牧场,对于人类来说,冲积扇是很重要的一种地理空间。但冲积扇景观在地面上是无法看出的,这是专属于高空的奇观,是随着飞行技术的进步而新被人认识的一种地理景观。如今在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冲积扇的形态。

我们到达鸟岛与天峻的分岔路口,拍摄了合影后,3支队伍兵分两路:一路南下,前往鸟岛和共和哇玉开展调查;一路西行,调查天峻种群。

成都大熊猫最详细攻略(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猫)(6)

我们首先驱车前往鸟岛。鸟岛是青海湖西侧的一个半岛,青海湖最大的支流布哈河就是在鸟岛处注入青海湖,并在这里形成一片得天独厚的鸟类栖息地。除了水鸟,鸟岛也是普氏原羚的栖息地之一,这里分布着一个小的普氏原羚种群。

这些年,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青海湖水位升高,面积持续扩大,鸟岛低海拔处的一大片区域,都被上升的水面淹没了,半岛变成了岛。湖畔的很多房子也被淹没,甚至连通往鸟岛的公路,夏天都在水面之下,工作人员只能划船上鸟岛。好在冬天湖面结冰,我们可以开车通过冰面上到鸟岛。

站在岛上,阳光万丈,天空高远,冰面则是铁青色。凛风呼啸,面颊被冷风割得生疼。

岛上多沙地,植被很差,但依然有家畜。零下20度的凛冬中,几只马在沙地上呆呆地望着我们。除了这几只马,没有任何动物的痕迹。我们攀爬了鸟岛上的几座沙丘,希望找到关于普氏原羚的蛛丝马迹,一无所获。

我们心有不甘,气喘吁吁地爬到了最高的沙丘上。举目四望,沙丘空空荡荡,冰冻的铁青色湖面辽阔得让人无所适从。这是一个寂静的世界,只有青藏高原冬日寒风,呜咽着掠过沙丘表面,卷起阵阵暗黄色的沙尘。我们没有发现半点普氏原羚的踪迹,只看到一只孤零零的白尾海雕被我们惊起,消失在西边灰蒙蒙的天空中。

成都大熊猫最详细攻略(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猫)(7)

2020年8月调查时,我们还在岛上记录到一群28只的普氏原羚种群,但随后的2次调查这个种群仿佛蒸发了一样,每次仅仅在鸟岛下方西侧的草场中观察到一只孤零零的雄性成年普氏原羚。走访当地牧民,他们也只零星见过两三只普氏原羚,这个小种群的去向像一个谜一样困惑着我们。

成都大熊猫最详细攻略(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猫)(8)

从鸟岛出来,我们一路向南,翻越橡皮山,进入共和盆地。

共和盆地被山脉南北相夹,盆地北部是青海南山,将共和盆地与北侧的青海湖盆地隔开,盆地南部是更为高大巍峨的昆仑山。盆地内部地势平坦,气候干燥,分布着大片芨芨草原,生长着耐盐碱的植物。盆地里立着很多风力发电机,风机下的草原就是普氏原羚的栖息地。

成都大熊猫最详细攻略(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猫)(9)

草地里有很多土路,我们驱车在其中缓行,沿途统计路两侧的普氏原羚,不时会看到一群群普氏原羚在高草中活动、隐蔽,大批家羊点缀其间,与普氏原羚共享这片草地。但普氏原羚会回避家羊群的侵扰。

这片草地面积广阔,普氏原羚应该不缺乏食物,但在这干旱的盆地中,饮水问题如何解决呢?

答案在远方的高山上。我们在驱车向南侧昆仑山方向行驶时,在离山脚不远处,看到一条结冰的河流。河流从共和盆地南侧的昆仑山发源,自南向北流过共和盆地,这条河流就是普氏原羚的生命之源。

成都大熊猫最详细攻略(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猫)(10)

昆仑山以其高大的山体,截流了空气中的水汽,水汽顺着山体爬升,冷凝形成山间降水,这些水从山上流到山下的共和盆地,哺育了盆地里的普氏原羚、家畜以及人类。如果没有昆仑山,就难以形成降水,也难以形成河流,可能也就不会有普氏原羚生活在这里了。

下午时分,阳光变暗,温度变低,山间云雾渐起,昆仑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傍晚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共和盆地平坦的草原。夕阳如一道追光照射在一只只普氏原羚身上,背景是云雾缭绕的高山暗影。在共和盆地壮阔的自然舞台上,普氏原羚是名副其实的主角和明星。

成都大熊猫最详细攻略(奔跑在草原上的大熊猫)(11)

完成共和的调查,我们驱车赶往西海镇,到达已是晚上十点,简单的一碗泡面之后,规划明天的湖东调查。

科考队成员:蔡振媛,宋鹏飞,刘道鑫,李小龙,顾海峰,李斌,王楷博,高金龙,赵俊,阿文仓,花晨明

摄影:李小龙,宋鹏飞,刘道鑫

来源: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任务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