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2月20日电(记者姜俏梅 李光正)过去12年来,只要东京上野动物园不闭园,就风雨无阻进园拍摄大熊猫,并把海量图片发到网上供全球“熊猫粉”欣赏。这是怎样一个人,对熊猫如此痴迷?
近日,新华社记者与这位日本“每日熊猫”网页博主“熊猫氏”相约,记录了他的“熊猫缘”。
为它甘受冷风吹
初春东京,乍暖还寒,清晨的一场雪越下越急。“天气不好,排队入园的游客会少许多。但熊猫很喜欢下雪,也许能看到熊猫在雪中嬉戏,今天的拍摄非常值得期待。”“熊猫氏”告诉记者。
“熊猫氏”本名高氏贵博,今年44岁,是一名网页设计师。他从位于琦玉市的家里出发,坐电车约1小时到达上野动物园门口。他打开黑色双肩包,掏出排队“秘密武器”——简易小马扎,等待动物园开园。
“我一般提前两个小时到动物园门口排队,利用这段时间处理当天工作,这样动物园开门后就可专心拍熊猫。”他说。
2月19日,在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熊猫迷高氏贵博准备用相机记录当天的“香香”。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动物园9点半开门后,游客跟随工作人员直奔大熊猫“仙女”和双胞胎幼崽的展馆。高氏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利用短短两分钟的停留时间对着大熊猫一通连拍。
熊猫爸爸“比力”的室外展区一般不需排队。当天,“比力”时而坐在薄薄积雪上旁若无人地嚼竹子,时而在雪中爬上爬下。高氏贵博用围巾包裹住拍摄器材以防被雪打湿,在人群中穿梭寻找合适机位,还不时与相熟的其他摄影爱好者打招呼。
为了能多拍些照片,高氏每天要到熊猫馆外排队三四次,每次至少要等40分钟。上野头号动物明星是“仙女”之女“香香”,加之它定于2月21日启程回中国,近期很多游客前来告别,排队时间更长。
高氏贵博(右)在上野动物园拍摄熊猫。新华社记者姜俏梅摄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从凌晨5点开始排队,动物园开门后还要在熊猫馆外继续排队3个小时。”高氏贵博当天在寒风中等了7个半小时才见到“香香”,尽管只有三两分钟,“只要能看上一眼,我也觉得幸福。”
这也是千千万万“香香粉”的心声。
转角遇到“真爱”
高氏贵博与熊猫的“情缘”始于2011年。当年2月,中国大熊猫“比力”和“仙女”入住东京上野动物园。8月的一天,他在上野公园附近打发时间,顺道去看大熊猫。不曾想这个不经意的决定让他从此变身“熊猫迷”。
“太可爱啦,造型也很有趣,活得那么悠然自得”“熊猫太有魅力,每天都会有新发现,见的次数越多越让人着迷”“每天表情不同,根本看不够”……一个月后,高氏决定创建“每日熊猫”博客,“把看到它们的这份幸福传递给更多人”。
高氏贵博最初目标是坚持半年,逐渐变成一年……截至2月20日,他在不到12年里坚持拍摄熊猫多达3139天。除了上野动物园例行休息和因新冠疫情关闭340多天,以及自己女儿出生等特殊的几天,“熊猫氏”的身影每日都出现在上野动物园。
日本熊猫迷高氏贵博创建的“每日熊猫”博客。网络截图
在上野动物园不开门的日子里,高氏有时也会来到动物园门口,拍一张大门紧闭的图片传到网上,附字“今日休园”。 “我想离熊猫近一些,一想到能和它们呼吸同样的空气就感到幸福!”他说,“在我心里大熊猫就是我的家人,只要上野动物园有熊猫,我就会永远坚持下去。”
他一般从当天拍摄的5000到1万张照片中筛选出约200张用于更新博客,剩下的大量照片全部留存。“只要上面有熊猫我就不舍得删,即便是拍摄失误没有对焦,一想到如果删了此生便不会再见,就会觉得那一瞬也很珍贵。”他指着桌面下方整齐码放的厚厚一摞硬盘说,“按一天5000张算,这些年下来应该有1000多万张吧。”
对大熊猫的这份执着,也曾让他错过家人的重要时刻。妹妹当年在冲绳举办婚礼,这位长兄因为路途远怕耽搁拍摄熊猫,只好对妹妹说“实在对不起”。“我也觉得自己有点怪,”高氏笑着说,能坚持到今天多亏有家人和公司的理解。
要去中国“探亲”!
与大熊猫相遇后,高氏贵博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以前他的人生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经常在公司忙到半夜。如今的他每天一大早出门拍照,精神饱满地回到公司。“托熊猫的福,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通过拍摄熊猫还能交朋友、涨知识,身体也变得更健康,总之尽是好事。”
这是2月19日在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拍摄的大熊猫“香香”。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因为熊猫,他对中国有了更多关注。由熊猫生活环境入门,他逐渐了解到中国概况以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他最近与上野附近一家商场合作举办“香香”摄影展,从10万张照片中挑选出920张,记录截至去年11月他与“香香”的920次见面。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人们或掏出手机拍摄,或驻足凝望,仿佛要把“香香”深深印刻在脑海里。
2月19日,在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游客排队等待与大熊猫“香香”告别。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高氏还出版过大量“香香”相关书籍、影集、明信片、挂历等,所得稿酬绝大部分都捐赠给相关基金会,用于上野动物园的大熊猫保护。此外,“每日熊猫”谢绝一切广告,因为高氏把熊猫看作家人,不肯利用熊猫赚钱。
“‘香香’和我女儿差不多大,就像我的女儿一样。它在日本生活5年多,给了我们很多幸福,我想对它说声谢谢,希望它能作为和平象征成为日中两国的纽带。”从来没去过中国的他期待着早日去中国“探亲”,“马上就想去!”(参与记者:张笑宇;编辑:马晓燕、孙浩、孙硕)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