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一起读第104天,一起继续哦……今天是讲述因感染外邪引起,以发热为主的一组病证的——
《灵枢 热病篇》
原文: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翻译如下:
偏枯(中风后遗症,又叫半身不遂),身体半边偏废而疼痛,说话能力没有改变,神志清楚不乱,是病在分肉腠理之间,刺治时用大针,补益不足的正气,耗泄有余的邪气,才可以康复。风痱之病,身体没有疼痛感,四肢弛缓活动不便,神志错乱但还不严重,说话声音微弱但还可以听清,还是可以治疗的,严重时就会无法说话,就难以治疗了。病先是从阳分所起,再进入阴分的,刺治时先选取阳经的穴位,后选取阴经的穴位,采用浅刺取穴的方法。
患热病三天,寸口脉不燥疾,没有明显变化,而人迎脉燥动不宁的,刺治时选取各阳经,在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中根据病情选穴,以便泻除阳热邪气,令其出汗,充实阴经补益不足之气。身体发热,寸口脉、人迎脉都不燥疾的,是脉证相反,不宜使用针刺。至于那些可以刺治的,应及时取穴治疗,虽不出汗,热邪也可以因此而外泄。所谓不能刺治的,是有病情恶化的先兆。
患热病七八天,脉象微小,病人尿血,口中干燥,一天半之后就可能不治,出现代脉的病人,是脏气衰竭的危兆,一天内就会不治。患热病后已经出汗,但脉象尚燥疾,气喘并且又发热的,不要浅刺其肤,如果喘息得特别厉害,就可能不治。
患热病七八天,脉象不躁,或是虽躁却不散乱疾数,后三天可能会出汗,如三天不出汗的,第四天就可能死亡。还没有出汗的,不要刺分肉腠理之间以求发汗。
患热病,先是皮肤疼痛、鼻塞,刺治时浅刺皮部,用鑱针,在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中根据病情选穴刺治。热病鼻子发肿,肺合皮毛,开窍于鼻,所以需刺治手太阴肺经的俞穴,不能求治于心经的俞穴,心属火,心火可以克制肺金。
患热病先是身体皮肤干涩粗糙,四肢乏力无法久站,心中烦闷,口唇咽喉干燥,刺治时选取经脉,用鑱针,在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中根据病情选穴刺治。如果病人皮肤胀,口中干,出冷汗,应选取心经的腧穴,不要选取肾经的腧穴,肾属水,肾水可以克制心火。
患热病咽干、饮水多,易受惊吓,卧床不起,刺治时选取皮肤肌肉间,用员利针在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中根据病情选穴刺治。如果病人眼角发青,应选取脾经的腧穴,不要选取肝经的腧穴,肝属木,肝木可以克制脾土。
患热病面色发青,头中疼痛,手足躁动不安,刺治时选取筋间的腧穴,用锋针。如果病人四肢厥逆,下肢活动不灵,眼睛蒙翳,应选取肝经的腧穴,不要选取肺经的腧穴,肺属金,肺金可以克制肝木。
患热病数发惊风,肢体抽搐,发狂,用锋针刺治,快速泻除亢盛的热邪。如果病人发生癫症,毛发脱落,应选取心经的腧穴,不要选取肾经的腧穴,肾属水,肾水可以克制心火。
患热病身体沉重骨骼疼痛,耳聋,嗜睡,应选取骨间,用锋针,在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中根据病情选穴刺治。如果因骨病不思饮食,咬牙,耳朵发凉,应选取肾经的腧穴,不要选取脾经的腧穴,脾属土,脾土可以克制肾水。
患热病,说不清身体哪里疼痛,耳聋,精神萎靡不振,口干,阳热极盛,里热也极盛的,热邪已入骨髓,是无法治疗的死证。
患热病,头痛,两太阳穴与眼睛的经脉抽搐疼痛,是热邪上逆的厥热病,刺治时用鍉针,按照病情的虚实来补泻治疗。
患热病,身体沉重,肠中发热,刺治时用锋针,在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的太白穴、陷谷穴以及各足趾间的穴位如厉兑穴、内庭穴等刺治,还可选取胃经的络穴丰隆穴,得气为止。
患热病,脐部两边拘急疼痛,胸胁胀满的,刺治时应选取涌泉穴和阴陵泉穴,并用锋针刺治舌下的廉泉穴。
患热病,将要出汗,切脉时脉证相符,可以发汗治疗的,刺治时选取鱼际、太渊、大都、太白穴,用泻法热邪就可以退却,用补法就可以出汗。如果出汗太多,就选取足内踝上三寸的三阴交穴刺治来止汗。
患热病,已经出汗但脉象仍然躁盛的,这是阴脉之气虚弱到了极点,是死证;如果出汗后脉象安静的,预后好可以生存。患热病,脉象躁盛却不出汗的,这是阳脉之邪亢盛到了极点,是死证;如果脉象躁盛但在出汗之后转为平静的,预后好可以生存。
患热病,不可以实施刺治之术的有九种:一是不出汗,面部两颧发赤,呃逆,是死证;二是泄泻但腹部胀满非常严重,是死证;三是眼睛看不清,同时高热不退,是死证;四是老人、婴儿,发热并且腹中胀满的,是死证;五是不出汗,呕吐,大便出血的,是死证;六是舌根溃烂,高热不退的,是死证;七是咳嗽,流鼻血,不出汗的,是死证;八是热邪深入骨髓的,是死证;九是发热引发痉病的,是死证,痉病的症状包括腰脊角弓反张,肢体抽搐,牙关紧闭上牙打下牙等。凡是以上九种病情,都不可以刺治。
所谓的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两手外侧、内侧各有三个,共计十二个穴位;手的五指间各有一个,双手共计八个,足趾间也是一样,双足共计八个;头部进入发际一寸,中行向两侧旁开分为三处,每侧各有三个,左右共计六个穴位;由此再入发际三寸,每侧各有五个,左右共计十个穴位;耳前左右各一个、耳后左右各一个、口下一个、项中一个,共计六个穴位;头顶一个、囟会处一个、前发际一个,廉泉穴一个、风池穴左右各一,天柱穴左右各一,共计六个穴位。
胸中气满,喘息的,治疗时选取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端,距离爪甲如一韭叶宽处的隐白穴,如果是寒证就留针,热证就快速出针,以上逆之气降下为止。心气郁积导致的新疝,突然疼痛,治疗时选取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刺治其血络并放血。咽喉肿痛、吞咽困难的喉痹,舌头卷曲,口中干燥,心烦心痛,手臂内侧疼痛无法举到头顶,选取手无名指外侧爪甲下约一韭叶宽处的关冲穴刺治。眼睛红赤疼痛,先从内眼角开始的,选取阴跷脉的照海穴刺治。患风痉病,角弓反张,先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在腘窝的委中穴刺治,并刺血络放血。有里寒的,选取足三里穴。小便不利的,选取阴跷脉的照海穴以及足大趾外侧丛毛中的大敦穴,以及浅表的血络并放血。男子患上像疝瘕病但又不是疝瘕病的病证,女子患上向妊娠恶阻的病证,身体腰脊倦怠无力,不思饮食的,先选取涌泉穴刺出血,再看足背,如果血络盛满,就刺其微微出血。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