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手机品牌诺基亚)

一、诺基亚

【纸浆磨坊变身手机巨人】

据诺基亚网站记载,公司历史可追溯到1865年,当时的矿业工程师伊德斯坦建造了两个纸浆磨坊,并以第二个磨坊所在地——诺基亚镇的名字来为公司命名。当时,伊德斯坦只想造纸,不想扩张业务。他退休后,同伴接管公司,才增加了发电业务。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1)

一战后,诺基亚濒临倒闭,多亏芬兰橡胶公司注资挽救。1967年,诺基亚与芬兰橡胶公司、芬兰电缆厂合并,形成了当代诺基亚公司的雏形。此时,它主营五大业务:橡胶、电缆、林业、电子、发电。

此后,诺基亚成立电子部,生产通讯网络设备。1979年,诺基亚开始研发第一代无线通讯(1G)网络标准,1982年造出第一台基于1G网络的车载电话。1991年,世界上第一次基于第二代无线通讯标准GSM(2G)的通话在赫尔辛基完成。1992年诺基亚发布了世界第一款GSM手机。

【盘点鼎盛时期的失误】

一是坐失战略先机。

据新华国际客户端记者了解,诺基亚是第一个研发触控屏技术的公司,它开创了智能手机时代。但随着人们对手机上网、互联互通、即时娱乐的需求增加,以通话为导向的塞班系统已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而以移动互联网为导向的iOS及时填补了这一真空。

长期负责诺基亚代工事务的比亚迪驻芬兰办事处代表罗宾告诉记者:“如果诺基亚早认识到这一点,提前做部署,早早完善并推出触控屏技术和Maemo操作系统,结果就不一样了。”

有观察人士认为,当时的诺基亚高层从财务角度出发,极力维护盈利能力强的塞班系统,对于代表未来方向的研发团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时任总裁卡拉斯武沃后来对决策失误并不否认。

二是错过翻盘机会。

在失去先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和弥补短板,也有望一决高下。然而,一步错,步步错。在索爱、三星宣布放弃塞班系统后,诺基亚仍执意收购塞班公司,推出了并不成功的塞班升级版。

罗宾记得,在iPhone 3上市后,诺基亚公司上下仍被塞班辉煌的成绩冲昏头脑。一些工程师对他说:“苹果出一款机器才卖多少部?我们一款能卖几十万部。”

三是加速自我溃败。

面对苹果和谷歌的挑战,诺基亚自乱阵脚,在推出不成熟的Meego失败后,又高调与微软结盟,宣布只搭载windows phone,不用塞班,也不用安卓。

当时的全球销售经理苏珊(化名)对此十分气愤:“与微软合作可以,但是还没生产出windows phone手机就宣布不做塞班和Meego了,这不是自己把退路堵死了吗?”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2)

【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诺基亚兴衰历程,对中国企业不乏警示和启迪。

启示一:既要鼓励自主创新,又要善于管理创新。

诺基亚很早就建立了电子部,领导层支持、鼓励研发人员自行研发,并一直负债运营了15年。据公司史料记载,这个时期的工作为后来电信研发奠定了基础。

诺基亚对软、硬件的钻研一度做到极致。“内置天线”、“彩铃”、“贪吃蛇”,都展示了创造力。苏珊记得,诺基亚最辉煌时每年推出400款产品,其中不乏经典设计。

芬兰驻华大使古泽森对记者说,诺基亚能够根据时代变化不断自我调整,“如果没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不过,也有一些人士认为,诺基亚内部创新环境过于宽松,团队负责人很难向工程师和设计师下达指令。

诺基亚前项目经理劳伦斯告诉记者,诺基亚研发人员自我决定内容和进程,项目主管无权干涉,“他们根本就不拿你当回事”。劳伦斯认为,这种“散漫”的模式也是导致无法快速推出成熟操作系统与苹果和谷歌抗衡的一个原因。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既要为研发人员提供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提供必要的财力和政策保障;同时也要以战略布局为先导,设定方向和时间表,这样才能保持竞争力。

启示二:要设法保持企业活力,培养战略敏感性。

诺基亚前总裁奥利拉对媒体说,公司一度缺乏战略眼光,忽视软件研发,面对竞争对手的傲慢,以及企业内部官僚作风等,都是遭受挫败的原因。

华为前驻芬兰代表胡德波认为,企业要想做得长久,就需要有一种能够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体制。“如果整个组织都陷入一种惰性,高层搞政治斗争,员工缺乏拼搏精神,那么企业对外部变化的感知能力肯定会下降。”

从高层来讲,则应居安思危。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成为行业规则制定者、市场垄断者,日子会比较舒服,但也容易看不清对手。一旦发生革命性变化,则垄断地位尽失。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后,产业调整速度加快,有些机会转瞬即逝,这对决策者的战略眼光提出了更高要求。

启示三:为求新生,必须经历痛苦转型。

转型是企业自我成长、自我演进的必经之路。有些转型是痛苦的,甚至伴着血与泪。但转型成功后,则会打开新局面。

胡德波说,诺基亚在如日中天时,如果能及时看到时代苗头,提前启动自我转型,也许不会像后来那么痛苦。但是,在巅峰时期做出自我割舍,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而且越是成功的大企业越难自我割舍”。

IBM及时把笔记本电脑业务卖给联想,转而从事公司软件咨询服务,现在盈利能力非常强。苹果公司也是经过多次痛苦转型才找到现在的定位。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果预见到迟早要转型,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占据主动,选准方向,提早部署。

二、黑莓 BlackBerry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3)

1985年:RIM接到第一份大单:GM公司的60万美元采购网络监视设备。

1987年:Lazaridis看准无线数据通讯技术,作为公司未来主要业务。

1988年::TedRogers获得Mobitex技术授权,建立起北美第一个公共无线通讯网络。

1989年:Lazaridis成为Mobitex网络建设的顾问。

1990年:RIM开发出自动胶片时码阅读器DigiSync。

1992年:Balsillie加入RIM,当年销售额超过1百万美元。

1994年:基于Mobitex网络,RIM推出第一款销售终端系统。

1996年:第一台双向寻呼机Inter@ctivePager上市。

1998年:RIM950发布,后来更名为BlackBerry。

1999年:BlackBerry850无线PDA发布。

2001年:与NTP的专利官司打响。

2002年:法院判决NTP胜诉,RIM赔偿2 310万美元

2003年:法庭下令禁止BlackBerry在北美地区的销售,由于RIM的上诉,禁令推迟执行。

2004年:BlackBerry付费用户达到200万,上诉法庭支持侵权指控。

2005年:BalckBerry付费用户超过400万,美国最高法院拒绝受理RIM上诉请求。

2006年:RIM与NTP达成庭外和解,和解金额6.125亿美元,BlackBerry用户超过500万。

2007年:美国证券监管机构调查RIM股票期权丑闻。苹果发布iPhone,BlackBerry用户超过1200万。

2008年:黑莓Bold PearlFlip 和Storm智能手机发布.RIM和Motorola卷入专利纠纷。

2009年:RIM应用商店上线,用户数达到3 600万。

2010年:PlayBook产品泄露。

2011年:PlayBook上市后褒贬不一,用户数量达到7 500万。10月发生全球宕机事件。

2012年:Lazaridis和Balsillie卸任联合CEOs 任命ThorstenHeins为新CEO.

时间线:BlackBerry 10

2010年4月:RIM宣布收购QNX,一家开发车载和嵌入式系统的公司,未提及新的黑莓操作系统。

2010年8月:媒体报道RIM将在PlayBook上搭载QNX系统,抛开BlackBerry6操作系统,重新开发。

2010年12月:RIM收购瑞士UI设计事务所TheAstonishingTribe

2011年5月:在黑莓年度大会上,RIM发布了BlackBerry7操作系统,但它和老的BlackBerry6设备不兼容,而且也和PlayBook上的操作系统完全不同。

2011年8月:下一代黑莓系统将支持Android应用,流言表示下一代黑莓设备代号“柯尔特”,可能在2012年第一季度发布。

2011年10月:RIM宣布基于QNX的下一代黑莓系统:BBX,QNX的创始人DanDodge说:“它为手机而生,为平板机而生,为嵌入式系统而生。整个公司都降统一在同一个平台,同一个版本上”。

2011年11月:RIM表示,新的黑莓手机,将拥有和PlayBook一样的分辨率和屏幕比例,方便开发者进行跨设备开发。RIM的工业设计部门的高级副总裁ToddWood告诉媒体,新黑莓手机将“非常迷人,天马行空的有趣。”

2011年12月:为了避开10月份开始的一场商标纠纷,RIM将新的操作系统的名字从BBX改成了BlackBerry10。公司同时表示“新系统需要一个高度集成的双核LTE平台支持,需要等待。BlackBerry10将延期到2012年下半年才能发布”。

2012年1月:新闻曝出RIM取消了代号为“柯尔特”和“米兰”的新黑莓设备的开发,将只在2012年发布一款新黑莓手机。公司表示,新设备“伦敦”将在1月份的移动世界大会上发布,但得在第三季度才能上市。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4)

黑莓手机

时间线:PlayBook

2010上半年:7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称RIM正在开发一款平板产品。一个月以后,更多的细节流出,包括两个可能的名字:“BlackPad”和“SurfBook”。

2010年秋:RIM继续放出一些风声,包括价格和配置——标价$500和比iPad强的性能。并且放出一些演示视频,计划在2011年第一季度发布。

2010年10月25日:AdobeMax2010大会上,AdobeCTOKevinLynch和Lazaridis展示了在PlayBook上运行AIR和Flash的性能。Lazaridis说:“我们不会削弱移动设备上的网络体验,而是增强。”

2010年11月7日::Lazaridis展示PlayBook样机。当被问及新黑莓系统什么时候能搭载手机,他犹豫了一下,推托黑莓需要新的多核处理器。后来具在场人士称:在后台Lazaridis遇到了前Palm总裁JonathanRubinstein,后者拿出了新款Palm,展示了基于卡片式多任务设计,来和PlayBook比较,Lazaridis显得有点尴尬。HP的webOS开发团队在2011年3月份更进一步,HP市场总监JonOakes认为:“黑莓的PlayBook与HP的TouchPadUI有神秘的相似之处。”

2011年1月:RIM发布PlayBook的无线配置。包括WIFI,LTE,HSPA和WiMax。通过与Sprint的合作,RIM称WiMax版的PlayBook将先会在夏季上市。然后是AT&T和Verizon。

2011年4月:PlayBook在美国和加拿大上市;RIM承诺60天内解决没有Email客户端的问题。.

2011年7月:RIM宣布出货50万台PlayBook。未来两个月将会再卖出20万和15万台。但是没有公布销售业绩。

2011年8月:Sprint宣布取消WiMax版PlayBook的销售计划。RIM表示他们将专注于LTE版本的开发,但是AT&T和Verizon都保持沉默,并且LET版还没有上市。

2011年10月:RIM展示在PlayBook上运行Android应用;并宣布2012年2月发布PlayBookOS2.0。

2011年11月:PlayBook限时降价到$199,然后对员工购买降价到$99。升级到企业服务5.0版的客户可以免费得到一台PlayBook。后来,ROOT工具DingleBerry发布。

2011年12月:RIM为PlayBook的库存减记4.85亿美元,承认销售不如预期。在印度尼西亚,一辆着5 000台PlayBook的货车被盗。

2012年1月:华尔街日报报道RIM正在努力升级PlayBook的硬件,可能会是重新设计。

2012年2月:RIM开始向Android开发者提供免费的PlayBook。2月12日,RIM发布了PlayBookOS2.0,包括原生的邮件客户端、日历、还有联系人。

作为黑莓手机的“白宫代言人”,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今年6月9日做客电视脱口秀《今夜秀》时透露,他已经换掉使用了7年的黑莓手机,获得了自己在总统任上的第一款智能手机。

就在奥巴马宣布放弃黑莓后3个多月,黑莓自己放弃了自己。9月28日,黑幕宣布放弃自己的旗下的智能手机生产业务,并将改为授权的形式继续智能手机业务的延续。

诺基亚之后两年,又一个手机巨头倒下。

911的幸运儿

911事件让几千条生命和几栋大厦瞬间毁灭,同时也让来自加拿大的“BlackBerry”声名鹊起。

若翻回2003年前后,国内玩家关于黑莓手机的帖子,大多会看到这样的描述:

在“911事件”中,美国通信设备几乎全线瘫痪,但美国副总统切尼的黑莓手机成功进行了无线互联,能够随时随地接收关于灾难现场的实时信息。从此,在美国掀起了一阵黑莓热潮。美国国会因911事件休会期间,就配给每位议员一部“Blackberry”,让议员们用它来处理国事。

实际上,911事件中影响手机通讯的不是“信号”而是“信道”。而黑莓设备,无论BIS还是BES(push信息功能),都有自己的专用信道,类似高速公路上的紧急通道,所以消息能发出去。

无论如何,黑莓火了。

2006年是黑莓手机最高光的时刻,它曾一度占据了美国市场48%的份额,因为标志性的全键盘以及超强的安全性,黑莓手机受到了大量政界和商界人士的青睐。即便是到2009年iPhone 4已经红遍全球的时候,黑莓手机的出货量依然高达5000万部,声称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比为20%。年收入也接近200亿美元,市值一度达到了830亿美元。

不过,随着iPhone和Android阵营的强势崛起,黑莓就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几年的时间,黑莓手机的市场份额就一落千丈,到现在单季度的出货量只能维持在几十万的水准。

黑莓CEO程守宗近一年来还一直在试图挽回颓势。为了取悦用户,黑莓甚至放弃了引以为傲的全键盘设计和自家的BB10操作系统,转投Android阵营。但是黑莓显得极为傲娇,2014年发布黑莓Priv,700 美元的定价极少有消费者买单。

手机业务止不住亏损,只能放弃

在黑莓9月28日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中,营收为4.9亿美元,同比下滑31.8%,净亏损3.7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5100万美元。

正是由于手机部门持续亏损,黑莓宣布停止内部的硬件研发,宣布关闭所有内部的硬件研发并外包出去,用以降低资本开支,提高投资回报。

程守宗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的新移动解决方案(Mobility Solutions)战略已初见成效,将来我们将专注于软件开发。”

这个曾经占据全球智能手机第一位置的黑莓,准备停止生产自己的手机了,这也就意味着,今后你所看到的黑莓手机,其实只是印了个“BlackBerry”的Logo贴牌货而已。

实际上,在整体业务亏损下,黑莓第二季度软件和服务营收同比增长89%,达到了1.38亿美元,占比约为44%,服务使用费(SAP)营收占比为26%,移动解决方案营收占比为26%。在这种情况下,黑莓也不得不选择甩掉硬件这个赔钱的包袱,以期凭借软件服务获得新生。

转型软件

剥离手机业务后,黑莓何去何从?黑莓CEO程守宗表示,黑莓计划避开激烈的硬件市场竞争,专注于更具吸引力的软件和设备管理业务。

程守宗发布声明表示:“我们新的移动解决方案战略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我们和印度尼西亚的一家电信合资公司签署了首个主要的设备软件授权协议。未来我们将专注于软件开发,而硬件业务将外包给我们的合作伙伴。这不仅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还能提高投资回报率。”

他还表示,公司将核心业务转移到软件服务后,可能会实现30%的增长。

从业绩贡献上看,软件业务或将成为黑莓的最后救命稻草。虽然黑莓手机业务一蹶不振,但其软件业务的表现却多次超出预期。

据公开报道,今年7月,黑莓宣布BlackBerry Classic停产,并且扩展了一项新的业务,黑莓与美国参议院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合同,未来黑莓将为美国参议院提供紧急事务通知。这给业界释放了一个信号,即黑莓转型软件业务后依然能够承接此前政府客户资源的优势。

除此之外,黑莓近几年也在不断的收购公司来布局软件业务。去年9月,黑莓以4.25亿美元收购美国移动软件提供商Good Technology;最新的一个收购对象是网络咨询机构Encription。程守宗曾表示,“我们投资了10亿多美元在软件和安全领域,接下来,我们需要执行这些计划。”

可以说,对于彻底放弃手机业务,黑莓上下早已做好了转型的准备,不过转型前景如何仍是未知数。

分析机构Jackdaw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师简·道森认为,黑莓或许能通过软件赚取大量收入,当前软件行业面临的许多挑战几乎与10年前的硬件业务类似。企业的天性就是追求快速进化,随时都有更强的竞争者出现。黑莓目前并未处于支配地位,为此其不太可能受到这种颠覆的困扰,但其前进之路也并非坦途。

三、HTC

HTC 将大部分业务 卖给了谷歌 ,后者显然希望借助于 HTC 的硬件人才,开发自主品牌产品。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过去十年来,HTC 一直是谷歌的“盟友”,以及最主要的安卓手机厂商之一。对于一家曾经经历辉煌的智能手机厂商来说,现在来盘点和回顾它历史上推出过的各类产品,时机也许再合适不过了。

Universal(2005 年上市)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5)

HTC Universal 手机

在 2005 年,智能手机还主要是商用设备,而不是大众产品——Windows Mobile 当时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王者。

早在安卓平台吸引谷歌注意力之前,HTC 就已经开始深耕硬件领域。这款有趣的 Windows Mobile 5.0 手机堪称掌上电脑的先驱,后者也曾在随后几年火爆过一段时间。从另外一个角度讲,Universal 也是最后一批没有受到 iPhone 影响的手机之一。

Touch(2007 年上市)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6)

HTC Touch手机

Touch(亦称 Elf 或 Vogue)因为是最早同时支持触控和手写笔的手机之一而闻名于世。不幸的是,它只比 iPhone 早几周发布,几乎在各个方面都完败于 iPhone。另外,Touch 还是 iPhone 与当时刚刚起步、但现在已是长期对手的安卓阵营展开竞争的序曲。不过,HTC 手中还藏着其他的秘密武器…

G1(2008 年上市)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7)

G1手机

G1(亦称 Dream)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安卓手机——当时一直有原型机谍照被媒体曝光,但是 G1 让大多数人首次看到新操作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如今看来,它是一款最初受到广泛关注的奇特的硬件设备:键盘隐藏在铰链式屏幕下方,正面有 5 个按钮和一个轨迹球,即便是在 2008 年,它看起来也很落伍,而且整个设计又厚又重。

但是,大家一定还记得,在 2008 年智能手机仍然是黑客和电子发烧友的“玩具”。我们都对这些华而不实的设计趋之若鹜,对苹果未在产品中整合后退按钮、情景菜单等功能持批评态度。G1 其实就是专门针对科技宅推出的一款产品。

就个人而言,我始终觉得 G1 是一款出色的手机。我一直在使用我的 G1,直到它与 Android 1.6 一起“退役”。我甚至在 2010 年专门 写了一篇文章 ,抒发我对这款手机的喜爱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我仍然对它难以释怀,希望自己今天仍然有一部 G1…

Evo 4G(2010 年上市)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8)

HTC Evo 4G手机

尽管包括 Galaxy Note 系列在内的平板手机的屏幕尺寸现已超过了 6 英寸,但很难想象在 2010 年,HTC Evo 靠着小小的 4.3 英寸屏幕就能在手机市场“兴风作浪”。但是在当时,我们都认为它太大,难以在市场上取得立足之地。当然了,现在我们都将它当作是一种全新手机的鼻祖。HTC 当时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但忘了给 Evo 集成一块出众的电池。

Nexus One(2010 年上市)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9)

HTC Nexus One手机

对于 HTC 来说,2010 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参与了谷歌新创建的 Nexus 项目。在这一项目中,谷歌与一家硬件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具有某种官方意味的手机产品。然而,Nexus One 却遇到了麻烦。HTC 为它配备了一块 OLED 屏幕,这严重限制了该手机的产量,导致人们很难买到。最终,HTC 用 LCD 液晶屏幕替换 OLED 屏幕,这才把它最终交付到用户手中。ROM 黑客们仍然对这款手机念念不忘,在随后几年里依旧情怀不改。

8X(2012 年上市)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10)

HTC 8X

在手机市场,并不是每一款产品都能笑到最后。现在还不能说 8X 是一款糟糕的手机,但微软试图与 iOS 和安卓系统竞争的努力注定要失败,HTC 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该公司从一开始就拥抱了 Windows Phone 系统。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尝试而将 HTC 最终的失败归咎于此。

遗憾的是,Windows Phone 不但没有在手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以开发自主硬件的努力,还使得它与 HTC 的关系从合作伙伴变成竞争对手。所以,8X 只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可以说,它是一款出色的手机,只是生不逢时。

One(2012 年上市)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11)

HTC One

经过了多年相对平庸的设计后,HTC 的市场份额不断遭到苹果和三星的蚕食。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开始借助 One 大举进军高端智能手机领域。One 采用一体式铝制机身,内置最新的硬件,配备炫丽的 1080p 4.7 英寸屏幕,像素密度甚至比苹果的视网膜屏幕还要高;机身正面嵌入立体声扬声器,背面则采用有趣但最终令人失望的“ultrapixel”相机——它为了更好的敏感度和色彩而放弃了清晰度。

One 及其后续机型 One M8 一度是安卓手机世界的宠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HTC 似乎在 One 系列产品上耗尽了他们的设计预算,这个系列的所有手机看起来都大同小异,但质量参差不齐,随着 HTC 与三星电子、华为和索尼等手机厂商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些手机都未产生堪比早期手机的影响力。

First(2013 年上市)

那个时候,手机厂商都在努力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为此他们在原生安卓系统的基础上推出自主启动器。HTC 就是其中一家更加深思熟虑的公司,但当时这样的手机厂商并不多。HTC 选择与 Facebook 合作开发了 First,在原生系统之上加上了厚重的社交网络层。

本来这可能是件好事,但事实是 Facebook 启动器存在各种严重限制,即便是 Facebook 最忠实的粉丝都不想整天使用它。First 最终以失败告终,这的确太遗憾了,因为这款手机具有非常不错的设计元素以及出众的 720p 屏幕。我曾以总价 160 美元买了两部,我自己觉得它们真的很好用。

RE(2014 年上市)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12)

HTC Re

这款奇特的小设备表明,HTC 当时已经感觉到实现业务多元化的必要性。2014 年,每个人都在用 GoPro 和其他运动相机,何不开发一款呢?外观像管状的 Re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能让你不必掏出手机就能拍照。它深度整合了一个特殊应用,具备了防水特性。但是,Re 机身只有一个按钮,看起来怪怪的,上市后无人问津。

10(2016 年上市)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13)

HTC 10

对于 HTC 来说,2016 年是重新拥抱创新的一年,虽然最终只是取到部分成功。10 之于 One,就像是 One 之于早期 HTC 设备,只是 HTC 现在的成败寄希望于这个产品线。对于 HTC 来说,幸运的是,10 是一款优质手机,拥有出众的摄像头和不错的电池续航时间,以及出色的屏幕以及经过改进的一体化铝制设计。然后,尽管 10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并没有热卖。大家或许会问,原因是什么呢?这种现象经常在消费科技领域出现,没有人知道真正原因是什么。

Vive(2016 年上市)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14)

HTC Vive

在经历了 Re 的惨败,以及一系列智能手机未能在市场上掀起波澜后,HTC 最终宣布了开发虚拟现实头戴式设备的消息,此举曾经让一些人以为这家公司已经彻底迷失了方向。他们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与行业领头羊 Oculus 竞争?在一个刚刚起步的市场?用一款售价更为昂贵的头盔?事实证明,HTC 这次很幸运。

与外界之前预期的情况完全相反,Vive 不但销售强劲(考虑到 VR 市场的局限性,许多人认为 HTC 的这款设备可能会遭遇滑铁卢),还在 VR 社区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不仅在技术上优于竞争对手,对开发者还更为开放。

时至今日,Vive 依旧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硬件产品,经常进行升级,我们原本以为 HTC 会推出后续产品,充分利用其在 VR 市场的成功获益。尽管这一幕并未发生,但 Vive 团队在与谷歌的最新交易后仍然留在 HTC,而 HTC 也表示仍然会致力于开发 VR 产品。

U11(2017 年上市)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15)

HTC U11

U11 很有可能会是 HTC 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绝唱,正如我们所说,这是“一部华而不实的好手机”。U11 做工精细,拥有出色的摄像头,样式也非常吸引人,只需挤压手机就能触发某些操作。虽然这并不代表它使用不方便,但它们真的是你想要的功能吗?

四、三星的发展

三星前几年发展得很好。

面对产品的成功,这家韩国公司显然有点迷失。它本应巩固胜利,却苦于内部组织结构混乱,外部营销则如同被雷劈了一样。三星想学乔布斯用百老汇的音乐剧形式来表现三星手机的一些新功能,外界的评价是:“太可怕了,真不知道他们跟哪儿学的”。甚至连他们选的手机代言人勒布朗·詹姆斯都在推特吐槽三星手机重启的问题。

三星的状态为何忽然急转直下?现在人们认为,三星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在诺基亚之流没有做到的地方起舞,善于利用他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却没能够将它持续下去,因为他们的产品实在是乏善可陈,陷入了在高端和低端被苹果和小米分别夹击的旋涡中。

但是在2011年大获成功之后,对三星的分析却少有提到这些。显然,当一个企业“不知道自己为何成功,或者自己都相信了错误的成功理由时,是非常危险的——三星的例子也适用于现在的小米和未来的任何企业。

早在2011年11月,三星就发布了一系列对未来三年的公司进行定位的广告:一群嬉皮士打扮的人在一个苹果零售店门前等待着购买下一代iPhone。而当时间临近,他们快要能买到苹果的“i”产品时,发现街上的其他人正在使用更好的手机。

而那款手机,即三星的前旗舰产品Galaxy S II,拥有两项对手的产品(新iPhone 4S)不具备的主要特性:大屏幕和4G无线接入。而且与iPhone不同的是,你不必为了购买Galaxy S II而排上大半天队,当场就能买到。但是那段时间无论是三星还是其他产品,都没能像iPhone那样让买家排成长龙等待购买。正像2000年代苹果用“我是Mac”取笑微软那样,三星也在利用同样的策略 ——小人物在业界大佬面前手舞足蹈 - 而且奏效了一阵。

截至2012年底,三星的利润率高达76%,这都要归功于移动业务的增长,它也一下成为了三星最赚钱的部门。而三星也是唯一一个除苹果之外在移动领域保持利润的公司,正悄然接近苹果的霸主地位。由此,华尔街日报于2013年1月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头条报道“苹果还能对三星保持冷静吗?”。2013年3月在Galaxy S4发布之时,业界普遍认为只有苹果的产品能与之匹敌,正式宣告智能手机市场变成了两家厂商之间的对决。 但现实的崩塌只用了一年。2014年,三星的利润率已摇摇欲坠,即便是在以往最赚钱的节假日季,三星将此衰退归咎于移动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

当下,三星正在为3月1日其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智能手机发布作准备,而问题是,Galaxy S6是足以帮助三星扭转颓势,还是将其推向如昔日王者诺基亚、黑莓和摩托罗拉同样的命运。

三星是怎样如此迅速地成长,而又急转直下的呢?

来自小米及全新的苹果这样的新晋对手的竞争固然是主要原因,但组织架构的混乱包括韩国总部与突然崛起的美国分部之间的分裂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Galaxy系列的诞生

手机品牌诺基亚(细数手机厂商诺基亚)(16)

三星Galaxy S8

2008年及2009年,智能手机的后iPhone时代开启之时,三星与其他厂商一样,在苹果身后绝望地追赶,而且仍然依靠无线运营商销售手机,但他们的产品被湮没在货架上众多的其他品牌设备中。消费者仅能依靠运营商提供有限的选择:iPhone,黑莓,或者运营商给到的任何一种两年期合约设备。

据熟悉三星公司计划的可靠消息来源称,在2009年三星已经决定为其搭载安卓系统的旗舰手机产品线打造一个全新品牌。当时的三星已经拥有一项革命性的屏幕技术 - Super AMOLED,而且准备将它配置在如Verizon这样的无线运营商制造的设备上。三星一直为其他制造商提供芯片和显示屏,它也希望Super AMOLED技术以同样的方式来收取专利许可费用。

最后三星决定做自有品牌的高端智能手机与iPhone竞争,但在营销手段上乏善可陈。“三星”这个品牌等同于廉价翻盖手机和漂亮的电视机,从未被与诸如苹果、黑莓或诺基亚相提并论。就凭这些就有可能将新产品在上市前便宣告其失败。况且,在针对苹果的消费者调查中,三星获知其品牌鲜被认可为智能手机的代表厂商。三星确实需要变革。

因此,三星创造了其安卓智能手机的高端子品牌,正如雷克萨斯之于丰田。三星为之取名为“Galaxy”。

2010年3月,三星发布了使其迈向成功的安卓手机及平板产品的第一个系列产品 ——Galaxy S。该系列产品拥有足以与iPhone匹敌的硬件配置,可同时其软件和界面也被指责为抄袭苹果。但这些似乎都无关紧要,世界上还有数以百计的运营商不提供iPhone,因为AT&T在美国拥有iPhone的独家销售权。

三星与数家无线运营商签署协议,在6月开始在他们的店内推广Galaxy S。更棒的是,三星成功地争取到了AT&T也开始销售Galaxy S,尽管这是iPhone的强劲对手。

两家厂商的赛跑

虽然Galaxy S成功发布,但三星在安卓手机的竞争中仍然落后于如HTC这样的对手。两家厂商都能做出不错的手机,但双方都缺乏说服客户选择自家产品的理由。2011年春,三星准备推出Galaxy S的继任者,Galaxy S II。同时,三星也对该产品的营销策略作出了规划,至少在美国市场是这样。

据熟悉当时三星公司想法的消息称,三星的韩国高管希望Galaxy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的第一品牌(在当时的消费者调查中三星排名第五)。在美国三星的首席营销官Todd Pendleton和他的团队看来,这个目标在一年半内就能达成。

最初,三星的韩国领导层希望将竞争对手各个击破,先是HTC,接着是摩托罗拉和黑莓,最后是苹果。但美国的团队决定使用不同的方法,直面与苹果的竞争,由此开启了智能手机界的”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大战。

这是一次赌博,直接向苹果开战的结果有可能是让三星看来既可怜又绝望。

但由广告商72 And Sunny制作的”下一个大家伙“系列广告取得爆炸性效果。自iPhone发布以来第一次可以让人们相信,有比iPhone更好的选择。

更会创新的苹果

随着“下一个大家伙”广告在媒体铺天盖地地发布,人们意识到有家厂商开始在业界王者前翩翩起舞,消费者也开始响应。

而所有对三星抄袭苹果的诟病,恰恰证明了市场急需一些iPhone没有的东西——比如更大屏幕的手机。

2011年秋,三星宣布开始研发Galaxy Note,第一部拥有5.3英寸屏幕的平板手机。与当时的其他手机相比,Galaxy Note绝对是鹤立鸡群,当它在2013年2月发布时,人们都批评Note实在是太大了。《华尔街日报》科技评论家Walt Mossberg揶揄道:“手持Note简直像拿了块吐司在耳边。”

该产品一开始的接受度很差,有消息称一些美国运营商几乎不打算在第二年继续卖Galaxy Note II。但该款手机在美国以外卖得不错,特别是亚洲,三星总算证明了平板手机确实有它的市场。三星的设备和屏幕变得越来越大,而iPhone用户只能盯着手中的小手机干着急。

一项有力的说法开始在媒体间散布:如果苹果不像三星那样推出大屏手机,他们就有麻烦了。很多人问道,在乔帮主逝世后,苹果是否已失去了创新的诀窍,而同时,势头正猛的三星让这个理论显得更有鼻子有眼了。苹果的股价从705美元跌至380美元,大都是源于市场对苹果不再有拿得出手的革命性产品的恐慌。

与此同时,三星的业绩仍在攀升。据消息称,三星在Galaxy S系列产品上的营销对三星其他产品诸如洗衣机和冰箱的销售也有效地进行了助力和增长。

广告发布显然很成功,然后三星内部,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时机已逝

三星移动业务在美国的成功反而成了与韩国总部之间的嫌隙。有消息说,三星在美国越成功,与总部间的关系就越复杂。美国团队感到,他们的杰出工作换来的反而是苛责,而不是获得更多信任。(三星对此不予置评)

当时的情况非常糟糕,在2012年的最后三周,三星派了一飞机的高管飞往移动业务在美国的总部达拉斯,进行了一次未事先宣布的审计。身处达拉斯的员工们不得不对移动产品的营销材料进行彻查。他们被指控对销售数字作假、行贿媒体以及其他影响公司形象的严重行为。将三星品牌提升至与苹果相提并论的那个美国业务部门,却瞬间因为他们的工作受到了惩罚。

三周后,来自韩国的审计人员在美国办公室的运营中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便打道回府了,但损害已经造成了,在韩国总部看来,美国业务部门固然取得了成功,但也没干什么好事。

其实在一个与三星韩国总部全球团队的会议中,高管们在一个大会堂里,让美国团队站在数百名他们的同事面前,并让其他人为他们鼓掌以示鼓励,因为他们是唯一一个辜负公司的团队,尽管所有人都知道事实恰好相反。

这样的举动直接扼杀了想把美国团队的成功复制到其他地区的希望,他们也许可以在北美继续这么做,但三星依然缺乏一个全球性的传播。在这样的紧张气氛中,三星于2013年在纽约无线电城音乐厅举行了盛大的Galaxy S4发布会,与传统的产品发布不同的是,三星用一出百老汇音乐剧介绍了新手机的特性。

那场面奇怪极了,必须亲眼见识过才能信。许多人批评三星制造的表演是在影射女性,而CNET的Molly Wood则直接指出,这场表演是“音盲“及”令人震惊地性别歧视”。

除了被揭短以外,Galaxy S4产品本身也是负面消息不断。三星将各种特性如无触摸式控制、眼球追踪、一整套镜头模式等不必要或者无法有效进行宣传的功能堆叠在它身上。尽管如此,这款手机仍成了公司史上最成功的产品,2013年仍然是三星的收获之年。

但2014年,警钟开始敲响。

举步维艰的一年

在2014年巴塞罗那的世界移动大会上,三星表示在过去的四年内,Galaxy S系列产品已经售出了超过1亿台,这样的旗舰产品销售数字,也只有苹果才能打败它。

三星随即又发布了Galaxy S5,该款手机摒弃了S4的许多炫目特性,转而纳入了许多有用的新鲜玩意儿例如升级的摄像头以及防水机身。S5与之前的S系列手机一样,拥有塑料机身,无锁,售价650美元。基于Galaxy S4取得的成功,三星相信他们不会阴沟里翻船。

但他们错了。

三星在2014年的滑坡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但其中最主要的“肇事人”确是来自中国的制造商。中国的初创公司如一加和小米似乎已经掌握了制造漂亮、高质量而同时价格却是iPhone或Galaxy S系列一半的手机的秘诀。

小米是该年度最成功的厂商。据粗略估算,他是中国顶尖的智能手机供应商,而中国是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数以亿万计的人们正在转型使用智能手机。小米手机取材自高等级的金属材料,所以它看上去比三星手机更高级,同时它也拥有那些熟悉的特性:高速处理器、高分辨率的屏幕和高质量的摄像头。

小米的崛起同时意味着三星在中国的衰退。因为小米手机也使用安卓系统,而鲜有三星的高价型号手机能做到小米做不到的。另外,小米还是成功市场营销的范例,米粉们就像果粉在西方诸国那样排成长龙,翘首以待购买产品。小米的大部分营销依靠社交媒体和口口相传,所以他不必像三星那样花重金进行广告攻势。

但小米只是因素之一。科技分析师,Stratechery博客作者Ben Thompson指出,三星的成功大部分要归功于他能够在其他无法与iPhone竞争之前大规模地分销产品。比如,iPhone只能在相当于三星三分之一的运营商处购买到,在美国,除非你是AT&T的客户,否则三星便是你的最佳选择之一。

对拥有超过7亿用户,世界上最大的无线运营商中国移动来说是同样的情况。苹果在去年早期终于将iPhone引入中国,至此,中国便成了iPhone成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而其他用户则开始选择小米、联想及其他比三星更便宜的竞品。

“我认为当你不知道你为何成功时总是非常危险的”,Thompson在一项访谈中提到,“三星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在诺基亚之流没有做到的地方起舞,善于利用他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却没能够将它持续下去,因为他们的产品实在是乏善可陈,陷入了在高端和低端被苹果和小米分别夹击的旋涡中”。

“归根结底,三星手机不再有任何出挑的地方,所以他们只能进行价格竞争了”, Thompson补充道。

然而,这似乎并不是三星的计划。

新的战略

3月1日,三星将发布其最新的两款旗舰手机,Galaxy S6,其中一款将拥有金属机身,告别了先前的塑料机身;另一款拥有曲面屏幕,与去年秋天发布的Galaxy Note Edge类似。但两款型号的产品仍将主打高端高价市场。根据最新的泄露信息,Galaxy S6的Edge版本的非合约机售价可能超过1 000美元,至少相当于三部小米手机。

除非三星有在软件方面特别拿得出手的特性,这两款新型号手机似乎没有能体现其高价及由于其他相似安卓设备的地方。如果是这样的话,三星又将迎来焦头烂额的一年,在三星头上的智能手机业务光环已经永远褪去了,是时候搞点新花样了。

这也并不代表三星至此一蹶不振,这家公司依然是能够制造从洗碗机到空气清新器的庞然大物,他仍然拥有造出下一个大家伙的规模和制造能力,即使这样东西没有来自他自己的研发实验室。

况且,其芯片业务已经非常赚钱,仰仗于与苹果的协议(为下一代iPhone制造处理器)获得了快速增长。

三星近期的业务将同时聚焦于“物联网”(IoT)领域,系将日常物品如电灯开关和烤面包机连上互联网用作更进一步的控制。今年一月的消费电子展上,三星宣布其每件产品在近几年内都将能与互联网相连。理论上,这将构筑一个将你家里任何物品连接起来的有价值的生态系统,创造一个全新的三星客户群体。

三星仍将热烈地追忆那些与苹果正面交锋的短暂岁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