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记
风景中的溯望
第三篇 鸭绿江之行
在我看来,鸭绿江之行并不是一次自驾之旅,因为鸭绿江距离我的家乡100到200多公里 是平日里周边游的打卡地。在前面写了吉林的省内行后,觉得如果不写一写鸭绿江,仿佛就不完整。从长白山发源的三大江河(松花江、图门江、鸭绿江)呈“丫”字形滋润了吉林大地,另两个已有记述,所以才安排这样一篇觉得更加圆满。鸭绿江从长白山下来,流经吉林省的白山、通化两个地区,进入辽宁省,奔丹东市流入黄海。
江边的遐想
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所以,在鸭绿江边行走,能看到许多朝鲜风光。隔江相望,“贫”字是人们观看时的固有思维。
我第一次到鸭绿江是1991年的冬天,在白山市的临江市与朝鲜接壤的江边。江面整个封冻了,江岸边也没有铁丝网,人可以随意下到冰封的江面上。那时我只知道江中心是国界,带着好奇试着走到江心,直到对面的边防军走过来,我们停在江心处,与边防军人打招呼,他们也很友好地回应。
边防军的穿着很土,军装都掉了色,看来穿了很多年。脚上的棉鞋也是那种土帆布的,显得很破旧,象是多少年没有换装了。而我的印象中,中国军人的军容要新得多。朝鲜边防军热情地递烟给我们,一看还是那种没有过滤嘴的香烟。出于礼貌我们接过来,然后掏出带过滤嘴的香烟,递过去一支,边防军接过后十分高兴,仔细惦量着,舍不得抽,眼睛还是盯着我手里的烟盒。我明白他的意思,就整盒地塞给了对方,他也没推让,高兴地抓过烟盒,还不住地表示感谢。
不一会儿,江面上有台拖拉机抛锚,我们前去看热闹,是一台破旧的拖拉机,居然烧的是木头拌子。早就听说他们没有油料,机动车是靠烧柴禾才能走的。这恰恰是中国50年代时的样子,我们从小学课本上学习到的,那时连北京的汽车都要背个大大的煤气包才能走。隔江望去,对面的汽车直到21世纪时还没有几台,而且多是前苏联造的老解放汽车,至今还在烧柴才能走的。现在看到对面的摩托车比以前多起来,据说在那里这就算是富裕户了。而这时候的我,私家车已经换了第二辆了。
(集安市对面的满浦是朝鲜的第六大城市)
并不宽阔的鸭绿江,水面不是很深,夏天时,这边的中国人到江中游泳,只要不上岸,也没人去管,江里的鸭子一天来回游好几趟,有时鸭蛋都下到国外了。冬天江面封冻,走私也偶尔活跃起来。朝鲜的明太鱼价廉物美,工业品十分匮乏,在九十代时,一个5角钱的塑料壳打火机就能换一坨10公斤的明太鱼。这种交换也很有意思,夜深人静时,到江边敲击冰面,对面会有回应。那边的人在冰面放一坨鱼,用脚一蹬就滑过来。这边的人把一个打火机顺着江面一溜,就完成了交易。两人不用见面,降低了交易风险,一个打火机换一坨明太鱼,几乎是约定俗成的。
每次去江边,人们最关注的还是对岸的生活是否有起色。几年前,朝鲜遭遇旱灾,国内普遍吃不饱饭,挨饿的人冒险越过国境线,到中国寻求生路。挨饿的滋味,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记忆的,对面来的人都能得到帮助,可看到被抓回去的人,又不免惋惜,因为这些人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江对面的山上没有一点植被,种地一直到山顶。江边有很少的平地,地里建有水泵房,这些水浇地应该是最好的土地了。生产季节,他们的劳动方式还是集体组织的,打着红旗,田间的大喇叭放着歌曲,一帮人在地里拔草、追肥,生产方式还是计划经济模式的,这样的生产效率必然不高啊。
租条小船在江上一游,船可以接近对岸十米左右,能清楚地看到岸边的人、住房等,还可以打招呼,对方也有回应。中朝关系紧张时,对岸建了许多暗堡都看得清清楚楚。来往的行人穿着十分朴素,色彩单调。住房和村屯很干净、整齐,多是白色调的。路上的车依然很少,骑自行车的人也不多。在丹东市对面的新义洲市,是朝鲜的第四大城市,人们通过夜晚的灯光,看到了那里的发展差距,丹东这一侧夜晚是灯火通明,对面却是暗淡一片。
(现在还有烧柴的汽车)
1991年我去的临江,也是个很穷的地方,这里因为老岭山的阻隔,与外界交通十分困难,那次坐着货车翻越老岭的经历,令我30多年都不能忘怀。
进入临江时坐的火车,这是当年日本人为了掠夺山里的铁矿、稀有金属、木材等战略资源修建的。出临江时我们在当地找了有经验的开车师傅,雇用小货车拉了一车种子。翻越老岭的山路左右盘旋,有几十处急转弯,又值冬天,路面全是冰雪,路又很窄,下面就是悬崖,不时还要与对面来车小心会让。
上山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不敢说话,生怕影响了师傅开车,驾驶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爬到了半山腰,看到一辆货车坠崖,被树木拦在山腰间,我的心更加紧张,头上虚汗止不住地冒。好不容易到了山顶,心情才舒展开,可司机师傅告诉我们:“上山容易下山难,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刚舒展的心又收紧起来,果然,刚走不远,就堵车了,是前面的车肇事,只好靠边等着了。
过去了约两个小时,道路疏通了,前面的大小车辆缓缓地开动,我们的车刚一动,车轮就侧滑,离旁边的悬崖也就一尺远,车不能再动了,十分危险!我们不走,后面的车也动不了,焦急的人们前来帮忙想办法,最后,用千斤顶将后车轮向路中间顶,又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的车才回到了正轨上来。有了这次的凶险,下山倒显得轻松许多!
老岭的这段路给临江的经济发展带来阻隔,每年的交通事故更是令人望而生畏。2002年,总投资3.6亿元的老岭隧道工程正式开工,2005年9月通车。如果不是新中国的发展,要开凿2775米长的临江隧道、680米长的松岭隧道,还有各种桥涵35座的工程量是不可想象的。
站在鸭绿江边,我们总愿意对比贫富,在对比中,总能得出结论:没有改革开放,根本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鸭绿江边,是人们感谢中国发展给生活带来幸福的地方。
集安边城
集安距离我的家乡120多公里,走省道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看堵车的程度。三年前,通了高速路,全程80多公里,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集安有独特的边城风貌,迥异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特殊的风景,这里基本上是我们每年周边游的打卡地。
集安位于鸭绿江边,是通化地区与朝鲜唯一接壤的县级市。境内老岭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市,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抵御着北来的寒风,温暖湿润的海洋气流沿鸭绿江吹来,造就了岭南、岭北两个气候区,冷暖相差半个月左右,岭南成为吉林省的“小江南”,春季看花、踏青、吃开江鱼,秋季的水果采摘都成为这里的旅游资源。其实,集安的知名度还是从这里的历史争议、边城风光而来。
2000多年前的高句丽(读音“高沟梨”)王朝,在集安境内有424年的历史和诸多遗迹。集安附近的丸都山城、好太王碑、将军坟等都是这个王朝的遗迹。其中,好太王碑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碑文记载了高句丽建国神话、早期王系、好太王攻城掠地之功绩、守陵制度等,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为了纪念父亲好太王的功绩而建立的。将军坟是长寿王陵,也是现存的近万座古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石结构陵墓,因其结构设计考究,工艺精湛,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将军坟的史料价值我们并不太懂,因其外形似石片整齐堆成,看不出有多么豪华、坚固,这个景观光顾的人并不多。倒是“高句丽”与“高丽”的一字之差,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
“高丽”一般是指朝鲜族,我们这里一般将朝鲜人叫“高丽”。而集安又是“高句丽”的古都,人们就把二者联系起来,对朝鲜族的归属问题产生联想。不光我们这么想,对面的朝鲜和韩国据说也有这一说法,声称集安是他们的祖宗发源地等等。争议归争议,历史考证还是有说服力的,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二者都没有关系。
(将军坟)
首先,这两个政权的存在时间上相差200多年。高句丽存在于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9年这段时间里,在7世纪时被唐王朝所灭;高丽存在于公元918年至1392年,是被权臣李成桂所篡。
其次,两者的文化起源不同。高句丽是中国古代的扶余族在东北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起源于吉林,后来才进入朝鲜半岛发展,文化归属感更接近于中原;高丽是古代韩国人王建所建立的政权,脱离于新罗国,起源于朝鲜半岛南部。
第三,两者民族成份不同。高句丽的民族成分杂糅了扶余人、契丹、鲜卑、汉人、新罗人(古代韩国人)等多民族;高丽人的则是以新罗人为主体。
第四,两者版图不同。高句丽的版图包括了今天的辽宁、吉林部分地区、跨越朝鲜全境、韩国部分地区;高丽的版图只包括今天的朝鲜半岛中南部,比高句丽小得多。
这些论证都是有充分的证据的,人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猜测是没有根据的。
集安鸭绿江国境大桥是中朝两国贸易往来的通道,国际列车每天往返一次,单程仅11公里,是世界上最短距离的国际列车。在抗美援朝时,是志愿军最先秘密入朝的通道,先后有42万余名志愿军、17.2万随军担架队员从这里入朝。在战争的几年中,大桥始终是中国向朝鲜输送给养的大动脉,因志愿军的保护与及时抢修始终未断,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这座桥被誉为“抗美援朝第一渡”。
这座桥始建于1938年,全长589.23米,中方管理段长279.4米,中朝双方分设哨兵、警卫。日本人在建桥的同时,修建了一座四层碉堡,留存至今,作为历史的见证。我们看到桥头有国界碑,实际上,真正的国界线在桥上的第十一桥墩的中心接轨处。
(鸭绿江国境大桥)
在鸭绿江国境大桥上游1200米处,有一处新建的公路口岸,是2019年4月8日正式开通,口岸配套设施由中方投资2.8亿元建成,是东北三省建设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查验设备最先进、通关环境最优美的边境口岸。
(公路口岸国门)
有意思的是,口岸大桥是朝方出资出力修建的,这也是鸭绿江上唯一一座由朝方出资兴建的大桥。
据说2011年5月金正日访华,回国之后便确定了大桥的施工。12月17日,金正日逝世,大桥因此停工。当时江面上仅建有六个水泥桥墩。时隔不到一年,为了完成领袖的遗训,朝方动用了两个军的兵力,将近三万人,24小时不停施工,在短短不到20天的时间里就将大桥建成。这气魄、这速度,让我对那个贫穷的对岸不得不另眼相看!
其实,那里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比如开放旅游,让外国游客有限地参观,从而发展旅游经济,集安的这个公路口岸就有朝鲜一日游,仅凭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十分方便。在我们的身边,悄然增加了许多朝鲜的打工者,这些人是为国家赚外汇的,他们有组织地、小心谨慎地在打工地生活,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很少与外人接触,打工收入的三分之二要交给国家,他(她)们以能为国家赚外汇而感到自豪。
位于鸭绿江干流上的云峰水电站距离集安市约50公里,大坝的另一端是朝鲜的云峰里,水电站也由此得名。这座国际大型水电站是由中朝两国共同投资兴建、利益共享的。大坝是由朝方承建,厂房、引水系统及设备是由中方承建。水电站于1959年开工,至1967年4台机组陆续发电。电站由中方负责管理,满足两国不同需求,1、3号机组发电频率50赫兹,向中方供电;2、4号机组发电频率60赫兹,向朝方供电。
(大坝下整洁的村庄)
早在30年前我来电站时,大坝的三分之一处是国境线,有岗哨、卫兵,地面划了一条红线,游客只能到这里,一位老同事看着红线,试着迈过去一步,说:“我这也算是出国了!”在那个年代,这不是笑话,出国是多少人终生的梦想。现在看到的大坝,经过整修后,国界碑设在大坝的这端,中方的边防哨却设在了大坝尽头。大坝全长828米,游人一直走到大坝的另一端,是实实在在的登上了朝鲜的国土。从100多米高的大坝向下看去,是朝鲜的村庄和木材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村庄的街道、住房、行人等场景。朝鲜从长白山砍伐的木材,沿鸭绿江放排而下,到大坝前用门吊将木材吊到坝下这个木材场,再由铁路运输出去。
江上放木排的场景也只能在影视剧中看到了,这里的放排,由于在库区里,也没有当年那种气势。鸭绿江早年确有放排传统,那时,长白山砍伐的木材通过放排直到丹东,就是说,鸭绿江的整个河道都可以放木排。那时的放排工跑一次要一个月的时间,途中冒着生命危险,这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行当,遇上急流险滩可能就没命了,当然,挣得也很多。可是,放排工要攒下钱可不容易,他们拿到了钱就在丹东快活起来,妓女们也看好放排工,出手大方,人讲究,有的放排工还包养妓女。这样一来,放排工豁出命挣来的钱,几夜就挥霍光了,有的人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只好走着回去。所以有人形容放排工是“豁出命来放排,光着腚子往回走!”
(木排从上游漂至水库)
来到云峰水电站的游客决不是来看电站的,你会发现,很少有人关注大坝里边的湖光山色,还是那种固有思维趋使着人们的好奇心,当然也包括了对那里变化的期待!
鸭绿江断桥
丹东给人最多的印记莫过于抗美援朝,这里的断桥、《为了和平》的雕塑、纪念馆等向人们讲述着70多年前的历史。1965年安东市改名丹东市,意为红色东方之城。丹东曾因抗美援朝战争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赢得了“英雄城市”的赞誉。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联合国纠集盟友组建的“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将原本朝鲜半岛上的南北内战,变成了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又肆无忌惮地把战火烧到了中国这个边境城市,从1950年8月开始的两个月时间里,美国出动上千架次飞机,151次侵入中国境内,对我地面目标及无辜百姓进行疯狂扫射轰炸,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0月19日在美国占领朝鲜首都平壤的当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分三路,跨过鸭绿江,开启了三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征程。
在通往朝鲜新义州的鸭绿江上,相隔100多米的江上有两座铁桥,其中一座是公铁两用桥,偶尔能看到国际列车通过,现在叫“中朝友谊桥”。另一座是公路铁桥,只有4孔,桥面只达江心,这就是“鸭绿江断桥”,现已成为一处旅游景点。这座桥原为鸭绿江上第一座桥,始建于1909年。抗美援朝期间,两座大桥成为中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美军为切断中方供给线,多次对大桥狂轰滥炸,1950年11月8日炸断公路铁桥,中方一侧只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踏上铁桥,真仿佛听到了志愿军那“雄赳赳、气昂昂”的嘹亮歌声,仿佛看到了志愿军滚滚铁流奔向保家卫国的战场!站在断桥处,看到被炸断的大桥,被战火熔断的钢梁,斑驳不一的弹痕,不禁令人想起,志愿军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打羸了那场不对称的战争,没有一种精神的力量,是万万不可能取胜的。这种精神的力量就是钢铁一般的意志,强烈的爱国心,伟大的报国志!历史也证明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争取了50年的和平发展机会。睹物思人,和平来之不易!
(鸭绿江断桥)
鸭绿江断桥的桥头矗立着大型青铜雕塑《为了和平》,是以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为中心,共塑造了26位志愿军英雄人物形象,也象征着第一批入朝参战的26万志愿军官兵。这26个人物是以真实的战斗英雄为原形设计的,象毛泽东之子毛岸英,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还有女护士刘秀珍等都在其中,这些耳熟能详的英雄是无数为国捐躯的志愿军的代表。
(大型青铜雕塑《为了和平》)
彭德怀元帅是我最崇敬的开国元帅之一,他性格倔强,为人梗直,始终坚持真理,不浮夸的工作风更是一直感染着我。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充分地显现了这位元帅的钢铁意志,对于这场战争的意义,他那铿锵的声音也响彻在我们的耳边:“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中国人民向百年屈辱历史宣告结束的诤诤誓言!
坐落在市区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这里也是当年志愿军指挥所的所在地。纪念馆由陈列馆、全景画馆和纪念塔三大部分组成的。纪念塔高53米,寓意着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在广场一侧可以看到露天陈列的武器,有我军使用的飞机、大炮、坦克、高射炮、雷达等重型武器装备,也陈列有志愿军缴获的敌人的武器装备。新修后的展区还陈列着“功勋机车”,是当年保障前方军需的蒸汽机车车头,不知它在敌人的炮火下多少次深入前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抗美援朝纪念馆)
展馆中的一面旗子,是游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件展品,这是当年志愿军缴获的美军第7师31团的团旗,此团号称‘北极熊团’, 是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此前从未吃过败仗。在长津湖之战中,被志愿军整建制消灭,团长被击毙,军旗被缴获。也从此将这个不可一世的“北极熊团”从美军的战斗序列中抹除。这一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志愿军的作战意志,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北极熊团”旗)
2021年9月30日上映的电影《长津湖》再现了这一战斗过程,还讲述了“冰雕连”的故事,129名志愿军穿着单衣,在零下40度的冰雪中坚守了6天6夜,被活活冻死!他们牺牲时手中还端着枪,眼神盯着前方,保持着随时冲锋的姿势。电影上映57天票房达到56.94亿元,在国内热映影片中高居榜首。在回望那段历史中,人们感知了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对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和平更加珍惜。
美国的华盛顿碑前两侧建立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纪念广场,这是美国200多年来没有打赢的两场战争。也许美国人至今也没有搞明白,那场不对称的战争是怎么输的。在他们的博物馆中,关于这场战争的描述也是极少的,纵然有失败的耻辱感,也是因为不能理解的成份更多吧。选择忘记可不是中国人的风格,我们记住了朝鲜战争的胜利,同样也记住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长城的最东端
虎山长城位于丹东市城东15公里的鸭绿江畔,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州隔江相望。
虎山长城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明朝,即公元1469年。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一大批长城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认定虎山长城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教科书中的传统说法,即“山海关是万里长城的东起点”得以改写,从此,长城又延长了近千里。
我们现在看到的虎山长城,是1992年在明长城遗址上修复起来的,现已建成1250米,有过街城楼、烽火台、敌台、战台等十二景,恢复了当年明长城之首的壮观气势。那么为什么有500多年历史的虎山长城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得一干二净呢?据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以后,下令兴修柳条边,将包括虎山长城在内的大部分辽东长城都拆除了,以至于后世的几百年间,人们看不到虎山长城的影子,就误认为山海关是长城的最东端。应该感谢这些辛勤的考古工作者,是他们还原了历史真相,连接了中华文化的脉络。
虎山长城位于中朝边界,很多人误认为它是防御朝鲜而建的,其实是错误的。明朝时修这段长城其实是防建州女真人的,也就是满族的前身之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了“满族”,成立后金政权,为保“龙兴之地”而拆除长城,可能是出于气愤吧?因为长城必定是防御外族的军事工事。倒是朝鲜在当时是番属国,不会也不敢来骚扰大明的疆土。后金入关后建立了大清,也一直将东北做为“祖兴之地”加以保护,他们的后世更不可能提及“虎山长城”,因为这个军事工事就是防止他们入关的。由此看来,虎山长城湮没于历史并不足为怪了吧!
(从长城这个角度能看到虎山真的象两个虎耳)
虎山因两个并排高耸的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也称做虎耳山,后来逐渐演化成今日的虎山。虎山面积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米,峰顶是万里长城的第一个峰火台,这座最高处的敌楼占据了一只虎耳。通向烽火台的台阶也是最陡峭的台阶,攀登起来有些难度。登上峰火台环顾四周,朝鲜的义州城、中国的马市沙洲和连接丹东与新义州的鸭绿江大桥清晰可见。
(邦山台和边境风光)
江边的敌台是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这是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第一座敌台,起名邦山敌台是有史书记载的。原本邦山台并不是很大的敌台,当时的大小应为10米左右,但更多是考虑了旅游安全因素,现在建成的邦山台长26米,宽20米,是原来的两、三倍。
邦山台下右转下山,去往博物馆,左转进入“虎口崖”。“虎口崖”是一条探险景观,这里道路崎岖、狭窄,有林间小道,有栈道,有石阶,有悬崖,有吊桥,最险处的岩石象老虎张开血盆大口,人在“虎口”中小心翼翼地才能通过。有意思的是,这条千米栈道是在原栈道遗址上修建的,始终在悬崖峭壁上,沿着虎山转一圈,多半路段脚下就是国境线。
(虎口崖)
(钢索吊桥有30多米长)
(栈道的脚下就是国境线)
从栈道上下来,是“一步跨”。旁边的小河沟就是国境线,窄的地方一步就能跨过去,所以称“一步跨”。
(一步跨)
鸭绿江流域形成许多江岔,水系复杂,所以,鸭绿江虽是中朝界河,却不是以鸭绿江的中心线为界的,这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在虎山沿鸭绿江向上游16公里处是中国国境线的1号界碑。
鸭绿江由丹东流入黄海,这里也是天然的良港,吉林省的向东南出海战略就是奔向丹东港,通化地区也在几年前建设了陆路港口,有高速、铁路,高速铁路也正在规划中,从这里顺利出海,多少也算圆了吉林人的出海梦吧。
(成稿于2022年3月22日)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