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澜的历史水平

范文澜(1893—1969),男,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等。

范文澜的历史水平(拒绝做高官甘坐)(1)

年轻时的范文澜

他曾因生活简朴而作为具有“共产党嫌疑”的人被逮捕,出狱后发誓要“腐化”;他拒绝做高官,甘坐“冷板凳”,将著书立说作为人生追求;他提倡做“大丈夫”,并且身体力行。他就是不慕富贵的史学家范文澜。

做件皮袍子穿穿

1934年8月,北京大学讲师范文澜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了。11月,他被押解到南京。在南京看守所,严刑拷打自然少不了,却无法让这位“老夫子”屈服。监狱外,以蔡元培为代表的众多知名学者忙着营救他。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也找到陈立夫说:范文澜生活非常简朴,平时连人力车也不坐,常常步行上班,还把部分薪金捐给女子文理学院购买图书。陈立夫不以为然地说:“这不正好证明范文澜是共党分子吗?不是共产党,哪有这样的“傻子”呢?”徐诵明一时无言以对。

1935年1月出狱后,范文澜得知自己被作为“共产党嫌疑”的原因竟然是生活简朴,内心很是感慨。他确实太简朴了,作为北大教师,从来没有像年轻同事那样西装革履,而是常年穿布长衫,年久变色了都不肯换。于是,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腐化”一把。同事千家驹不解,问他打算如何“腐化”。范文澜停顿了一下,像下定决心似地说:“我要做件皮袍子穿穿,也要逛逛中山公园。”千家驹摇摇头说,这算不上“腐化”。范文澜苦笑道:“别的我不会呀!”


新中国成立后,范文澜属部长级干部,配有专车和警卫员。但是,他平时都是步行或乘公共汽车,甚至十几里路都靠双脚。在他看来,我们国家穷,步行既节约汽油,又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由于他轻易不坐专车,并且觉得安全无忧,就不让警卫员跟着。警卫员抱怨“都快失业了”,后来提出调离。范文澜去世时,儿子从他的衣服兜里找到两毛钱,就是他用来乘公共汽车的。

为学问甘坐“冷板凳”

1938年6月,范文澜到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有“小延安”之称的竹沟,参加新四军,成了游击队的一名教员。11月,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请他参加战区的抗敌工作委员会,并且发给他一张中将委任状。但是,范文澜不愿去。经省委同意,他到桐柏、襄樊一带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信阳被日军占领后,这位大学者打起了游击战。

范文澜的历史水平(拒绝做高官甘坐)(2)

范文澜( 左三)与河南大学学生摄于鸡公山

新中国成立后,筹建中国科学院时,领导机关决定郭沫若任院长,拟请范文澜出任副院长。中科院副院长可是个“高官”。然而,范文澜认为做学问需要心无旁骛,当行政领导太占用时间。他想在历史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还要培养学术人才。因而,坚决不当副院长,只任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担任所长后,他请副所长刘大年主持日常事务,自己潜心研究。

范文澜多次告诫新入所的年轻人,做学问就要坐得“冷板凳”,要有视富贵如浮云的精神,想当官就不要到近代史研究所来。他所号召的这种治学精神深深影响了那个年代的年轻学者,后来任所长的张海鹏就是其中的一位。2013年,在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张海鹏还以范文澜为例告诉大学生:“脚踏实地,不爱虚名,不慕官位,是成为大学问家的必备品德。”

范文澜的历史水平(拒绝做高官甘坐)(3)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不当高官,认为做学问需要心无旁骛

范文澜的历史水平(拒绝做高官甘坐)(4)

范文澜在北大执教时的书房

用生命谱写“大丈夫”

1935年1月出狱后,范文澜回到北平。这时,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华北危机日益严重。有感于此,范文澜写作出版了通俗读物《大丈夫》。书里列举历史上20多位英雄的事迹,呼吁民众做“大丈夫”,为抗日救国挺身而出。何为“大丈夫”?他以道德、事业上均杰出为标准,并强调道德的作用。他说:“因为事业成败,大部分是受环境支配的;而道德的责任,任何人却都可以负担起来。”在他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等著作里,也闪烁着道德的光芒。

作为历史学家,范文澜特别重视史德。延安时期出版的《中国通史简编》,让他声名鹊起。对待成名作,他也持十分严肃的态度。他认为该书存在非历史主义观点、叙述头绪乱等毛病,并从1951年起重新修订。一个个的历史研究任务,加之一个个的政治运动,都占用了他修订自己作品的时间。他的一只眼睛在延安时已近失明,到这时已完全失明,而且他还饱受失眠的困扰。即便是这样,至1965年,他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前4册110万字的写作。

1968年,毛泽东希望范文澜继续完成《中国通史》的写作。这时,范文澜的健康状况已经很差,经常要住院。1969年7月,他因脑血栓再次住院,在医院还找人商谈编写。他对助手说:“做学问,你们要有‘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苦干下去,我则要‘不知死之将至’。”待病情略有好转,便要求出院。然而,出院第二天,他因心脏病发作,离开人世。逝世前,他留下遗嘱:藏书全部捐献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稿费全部作为党费上交,骨灰由亲属撒入钱塘江。

范文澜的历史水平(拒绝做高官甘坐)(5)

周恩来与范文澜(前排右二)等学者交谈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范文澜用生命谱写了“大丈夫”的风范!

本文编辑整理:宋传信

来源:《向榜样学习》,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