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30日,陕西清涧县张家山村举办了一场婚礼。
这是一场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婚礼,新郎是张家山村一位土生土长的普通农民,而新娘也是附近的普通农家出身。
但这场婚礼,似乎又并不普通。因为这是一场被延期了十几年的婚礼,新郎新娘都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图1
对于张家山村的村民来说,最佳的结婚年龄应该是十七八岁,他们一辈子几乎没有见到过三十多岁初婚的例子。
随后,让这场婚礼更加非比寻常的是,新中国刚刚成立,身处百忙之中的毛主席,竟然亲自安排专人来到婚礼现场,不仅给新郎送上书信祝福,而且还随礼了100万元(旧币)的大礼。
图2
这场婚礼因为什么原因,竟然一拖再拖,延期十几年才举行?而新郎究竟是何许人,又是什么身份,竟然让百忙之中的毛主席如此重视,并随了这么大的礼?
一场普通村民的婚礼竟有毛主席随礼这场婚礼的新郎名叫张瑞歧,是土生土长的张家山村人,是家里的独苗,已是三十大几的年纪,肤色黝黑,长相普通,或许是因为经历的原因,整个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显得更加苍老一些。
因为是穷苦人家出身,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但父母还是倾尽所有,尽可能把婚礼办得热闹一些,准备了不少的面果点心一类,来人就发,把四里八乡的乡亲都吸引了过来。
图3
很多人只所有过来,一部分是诚心送上祝福,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过来看热闹甚至看笑话的。
“新郎新娘三十大几了才头婚的,在咱们这儿还真算是稀罕事。”一边吃着刚从张家拿来的面果子,一边便有人开始嚼起舌根来。
旁边自然少不了有人附和:“是啊,这个年纪了,说二婚三婚都有人信,把人家姑娘拖到这个时候,这生孩子都危险,害人哩。”
这话题一旦有人打开,就如水开了锅一般,参加婚礼与围观婚礼的便展开了对新郎张瑞歧的各种议论与揣测。
图4
“不是有人传说这老张家的儿子在外面飞黄腾达了吗,看这样子,也不像啊。”这语气里多少带着些嘲讽的意味。
一个胡须斑白的老者将拐杖重重敲了敲地面:“别说这种混账话,自打这孩子离家,这外面天天打仗,就没有消停过,能带着条命安全回来,就得感谢祖宗保佑了,还能回乡娶妻生子,这得是多大的福分啊。”
老爷子辈分高,一旁的人哪敢顶嘴,连忙一个劲地点头称“是”,一边脚底抹油滑到其他的人堆里,继续着刚才的话题。
村里人想着张瑞歧离开家乡这么久,不说大富大贵,怎么也得有点衣锦还乡的样子。谁知,当有村民远远看到被风吹起漫天黄土的荒岭上,张瑞歧的身影渐渐显现的时候,不免有些失望。
图5
这种宗族观念与传统意识特别强的村落里,哪个村子都想有自己本家姓氏的人,能够在外面有成就、有出息
而张瑞歧,就是被同村本族最为看重的后生,虽说没受过多少教育,但他自小就是特别有主见,是一个有胆有识之人。
很显然,回村后的张瑞歧与离村时对比,除了年龄大了许多,其他没有任何区别,既没给父母带回任何钱财,也没有在外混个一官半职。
因为张瑞歧离家这十几年来,外面好事者传的许多风言风语,大都是关于他大富大贵的传言,如今真人现身,这传言一破所造成的巨大落差,自然就免不了许多人的看不起与挖苦嘲讽。
图6
许多话自然而然也传到了张瑞歧的耳朵里,他也只是一笑置之,当下,他最欣慰的就是能够在父母身边照顾好父母,然后赶快把婚结了,了结父母多少年的心愿。
在这十里八乡的范围内,张瑞歧因为各种传闻,再加上这三十几岁才初婚的奇事,他的婚礼倒吸引了不少人过来,破旧的茅草屋前,站满了一层又一层的看客。
婚礼被张瑞歧特意定在了新中国成立当年的最后一天,这个季节陕西的天气已十分寒冷,但婚礼当天因为艳阳高照,加上没什么风,空气中却弥漫着丝丝的暖意。
按照传统的习俗,新郎新娘在屋外简单布置的礼台位,完成了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的简单仪式,随着仪式的推进,整个婚礼进行高潮,围观者也发出了阵阵地或喝彩或调侃的声音。
就在此时,人们在喧嚣声中突然听到汽车的鸣笛声,纷纷向后望去,才发现不知不觉中,竟有几辆军用吉普车停在了人群的外面。
图7
几名军人从车上下来,村民们哪见过这阵势,连忙闪了条路出来,礼让他们进去。
张瑞歧见到他们后,马上便认了出来,其中一名叫马汉荣的战士,就是他的老部下,也连忙迎了上去。
到场的几名军人向张瑞歧行了军礼,张瑞歧回了礼,笑道:“你们是怎么有时间过来的?为我这点小事,恐怕是请不到假吧。”
马汉荣调皮地笑了起来:“报告新郎官,我们这次不用请假,有人专门安排我们过来参加婚礼的。”
看到张瑞歧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马汉荣大声道:“是毛主席派我们过来的!”
图8
“毛主席!”不仅张瑞歧惊呼了一声,周围的乡亲更是无比震惊:“毛主席!毛主席竟然派人来参加咱们村的婚礼?!”
马汉荣又从随身的公文包里,郑重地掏出了一大一小两个信封,先把厚厚的大信封递到了张瑞歧手里,然后打开小信封,取出一张信笺,大声读了出来:
瑞歧同志:
派马汉荣同志前来参加你的婚礼,祝你俩白头偕老,努力为新中国的建设多做贡献。
顺捎上100万元(旧币)请收下。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谢谢毛主席!”张瑞歧眼眶顿时湿润了:“回去见到毛主席,代我向他老人家问好,就说贺信与礼金我都收到了。”
一直到此时,原本带着看笑话心态的好事之徒,心中都在暗自打脸。一场在这么偏僻的陕西乡村举办的婚礼,能让毛主席念念不忘,不仅专门写了贺信,还安排专人送达,这得是多大的荣耀。
图9
还让众人羡慕不已的是,毛主席随的100万旧币礼金相当于新币的100元,以当时的物价水平,这100元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金额,要知道,当时大米一斤也就一分钱。
而且这笔巨额的随礼,还是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向身边的工作人员给出的第一笔大额赠送。
随着毛主席亲自写贺信、随大礼的消息的传开,更是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参加张瑞歧的婚礼,这样一来,整个婚礼热热闹闹地持续了好几天,此事也一直被当地人所津津乐道,成为张家山村乃至整个清涧县的荣耀。
一场早已订好的婚礼竟被延期十几年在这场婚礼之前,张家山村与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一提起张家山村张瑞歧的婚事,都知道,这是一个订婚十几年还没结成婚的奇怪婚事。
张瑞歧的订亲,是双方父母通过媒人牵线达成的。按理说,当时订亲的时候,就是奔着很快结婚成亲去的。
在新中国成立前,陕西一带的传统民俗观念是很强的,除了男女双方家庭有些渊源,很早就订下的娃娃亲外,绝大部分都是孩子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便找媒人帮忙物色合适的对象,如果双方家长同意,就先走订婚的流程。
而且订婚的时候,也就确定了正式举办结婚仪式的日子。
图10
在某种意义上,订婚就相对于今天的结婚了,只是缺个仪式而已。此时女方虽然还住在娘家,但身份上已经是婆家的人了。
对于张瑞歧父母来说,儿子是家中独苗,看着儿子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几乎是父母人生中最大的目标,承载着生命传承的重大意义。
就在定好了日子,备好的结婚的物品,甚至连婚礼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时候,这婚礼却办不成了。
张瑞歧突然离开了家,离开了张家山村。
张家父母没办法,只好上门向女方父母赔礼道歉:“亲家,实在是对不住,这孩子不听劝,非要走不可,但他也留了话,说会抽时间回来,尽快把婚事办了,只是这原定的婚期得往后挪挪了。”
图11
女方父母虽说心中有些不满,但对张瑞歧还是了解的,都知道这孩子秉性纯朴善良,这也是即便明知道张瑞歧家庭条件贫困,他们仍旧看上这个未来女婿的原因。
他们相信张瑞歧的为人,再加上两个孩子的年纪还不算大,即便再等上个三两年,也不耽误事,也就点头应允了。
早先,张瑞歧也曾多次表示准备回家完成婚礼,但因种种原因,一直都没有达成。直到有一年的秋天,张瑞歧风尘仆仆回到家,随着父母亲自前往女方家商讨婚礼之事,因为此次仅有三天的假期,希望趁此机会把婚礼办了。
谁料到,这边刚着手准备,张瑞歧却接到了要求他即刻返回的通知,筹备一半的婚礼只能被迫暂停,令新娘委屈地直掉眼泪。
图12
这次轮到女方父母上门问责:“我们作为长辈,也理解这瑞歧这孩子,有理想有抱负这是好事,但古人云,先成家才能再立业,有什么事还能比婚姻大事更重要?”
张瑞歧父母只能一个劲地赔着不是:“亲家说的是,只是这孩子大了,咱也管不了,若不是有极为重要的事,也不至于把婚事一拖再拖,瑞歧也是身不由己啊。”
就这样,婚事又被无限期地拖了下来。
初始时,双方家庭还盼着张瑞歧能赶快抽出身来,把婚事给办了,哪知,不知什么原因,张瑞歧后面连音信都没有,更不用说婚礼的事了。
这种订了婚,迟迟不结婚的事,在清涧县自古以来都极为罕见,更何况,这一拖再拖,竟然拖了这么久。
于是,许多风言风语便接二连三地传了出来。
图13
“张家山村的老张家这事做得不地道,亲事订了,这迟迟不把女方娶过门,算哪门子事啊,这女孩子的青春都被误了。”
“瑞歧这孩子当初看着老实,如今在外面见识了花花世界,说不定早已另有婚娶,这家里的婚事估计早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那可不,听说他在外面混得不错,估计妻妾都娶了几房了,如今这世道,把原配放在家里不闻不问的,多了去了,也不就是他张瑞歧一人。”
有人表达着对张瑞歧不满的同时,自然也就有人为女方家叫屈,替女方不值。
“女方家也耐得住,倒不如找张家退了婚,另作他想。这清涧县的年轻后生,又不只有他张瑞歧。”
图14
但这种说法,也只能是气话而已。
按照传统的习俗,女方一旦订了婚再退婚,就跟二婚没什么区别,再嫁的话,想找个头婚的就很难了。这倒还是其次,如果这么做的话,最吃亏的还是女方家,因为由女方主动提出的退婚,在家族的名誉上,比被男方休妻的所造成的名声影响还要差。
但不退婚吧,女方家每天都面临着众人的指指点点,这明明已是许了人家的姑娘,竟这样年复一年地待在娘家门里,总有一种抬不起头的感觉。
随着后来张瑞歧音信全无,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年代,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张瑞歧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即便张瑞歧的父母也少不了这种想法。
他们也逐渐改变了初衷,觉得人家姑娘这十多年等下去,如果到最后再没个结果,那就真是害了人家一生了。他们也曾苦劝过女方父母,不用再等下去了,若是有合适的,就另择他人吧。
可这事传到女方耳中,她却并不同意:“我相信瑞歧还活着,他总会回来的,我不会另作他想,我会一直等着他。”
这样一来,双方父母也就不好强求,只能尊重她的意思,再等等看,谁知这一等又是几年,转眼间,从初次订婚日算起,十五年的光景一闪而过。
就在所有人都对这门婚事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的时候,1949年随着新中国成立喜讯的传来,张瑞歧的身影也重新出现在张家村村头的黄土路上。
图15
他先回到家见了父母,便马上抽身前往等了他十几年的未婚妻家里,给岳父岳母赔罪,并对着青春已逝的未婚妻百般自责。
女方父母虽有怪罪,但更多的还是宽慰,因为不放心,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张瑞歧确认,这次是否能够真的把婚事办了。
张瑞歧含着泪拼命点头:“放心吧,这次我回来,不仅要把婚事办了,而且也不会再出去了,下半辈子就安安稳稳地在张家山村好好过日子。”
就这样,才有了开头的那场轰动十里八乡的婚事,也才有了毛主席亲自派人送婚礼贺信,才有了毛主席送了100万元(旧币)大礼的传奇故事。
新郎的身份被揭开后令众人大为震惊张瑞歧的身份与这么多年的经历,一直都是被人们风言风语的话题,直到婚礼上人们听到的毛主席对他的祝福与随礼,更激发了人们对他身份与经历的好奇。
而张瑞歧的身份与经历,也随着人们的不断挖掘,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
这事要追溯到1935年,那年毛主席刚刚带领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陕西延安,并在延安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图16
随着根据地的建设,延安周边的许多进步青年,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纷纷加入工农红军的队伍之中,而张瑞歧便是其中一员。
俗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当时的中国革命力量的发展正处于初期,参加革命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完全靠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与信念来支撑,对革命的“忠”自然就要放弃对父母的“孝”,两者相较,张瑞歧选择了前者。
为了不让父母过于担心,他并没有透露过多的信息。
同时,也正是因为考虑到自己参加革命所要承担的巨大风险,甚至生命危险,所以,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先结婚成家的打算。
他怕万一自己为革命而牺牲了性命,会拖累了女方一生,这是初期他之所以没有选择马上结婚的原因。
图17
张瑞歧参加红军之后,因为他的优秀表现及能力,加上对当地的熟悉,中央安排了他加入中央警卫团,负责中央领导人的安全保卫工作。
1938年,因为毛主席所住的窑洞遭到了日军飞机的轰炸,为了毛主席的安全,中央决定将毛主席的住处从凤凰山转移到杨家岭,后来为了工作的便利,又将毛主席转移到了中央集中办公的枣园。
1944年,张瑞歧被从中央警卫团调任到枣园的毛主席警卫班,并出任班长,下辖16名警卫员,专门负责保护毛主席的安全。
图18
1947年,国民党政府下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毛主席审时度势,作出了中共中央全面撤出延安的战略决策。
转眼到了1948年3月,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与变化,随着河北根据地的发展与稳定,毛主席觉得放弃延安的时机已到,便下达了正式撤出延安的决定。
但考虑到张瑞歧是陕西本地人,另外也了解到他是家中独子,还有父母需要照顾,便亲自找他谈话,建议他留下来。
张瑞歧一方面被毛主席对自己的关心而深受感动,另一方面也非常坚定地表态,自己不会在这个紧要关头离开革命、离开保卫毛主席的重要革命岗位。
毛主席看到了他的决心,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既然你下定了决心,那就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就这样,张瑞歧保卫着毛主席过黄河,到了西柏坡,并在那儿暂时安定了下来。
图19
一天,毛主席又把张瑞歧找来谈话:“小张啊,你把我从陕北送到了这儿,我现在也安全了,你得考虑一下自己的事情了,我听说,你很早就订了婚,未婚妻在家乡也等你十来年了,这年龄也不小了,也该回去把婚事办了。”
张瑞歧知道毛主席又想动员他回去,连忙道:“主席,只把您送到这儿还不行,我不能半途而废,这时候走,跟逃兵有什么不同。”
“那你还要把我送到哪儿?”毛主席点了根烟,笑了。
张瑞歧斩钉截铁地回道:“北平!”
“北平?”毛主席定定地看着他,突破豪迈的放声大笑:“好!那你就送我到北平,我们一起看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北平。”
图20
1949年1月,随着傅作义的投诚,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1949年3月,中央从西柏坡全面迁入北平。
但此时,张瑞歧并没有选择离开,因为刚刚解放的北平,对于毛主席来说,还并不安全,他必须要解决好各种可能威胁到毛主席安全的各种隐患。
直到1949年5月份的时候,在张瑞歧的主导下,一方面落实了毛主席的安全住处,另一方面做了许多的安全准备与应急处理,并强化了安全防卫措施。
完成这些工作之后,张瑞歧才放下心来。
毛主席对着他双手一摊,笑道:“这下子我安全了,你可以放心回家成亲了。”
图21
此时,张瑞歧才勉强地点了点头,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但他也知道,再这样拖下去,真的太对住家乡期盼已久的父母,还有等了他十几年的未婚妻。
临行的时候,毛主席还专门请他吃了顿便饭,并郑重地问道:“你有没有确定好成亲的日子?”
“还没呢?”张瑞歧回道。
“要不我来给你订个日子”毛主席笑道。
毛主席要给自己订成亲的日子,那敢情是好事,张瑞歧连忙点头。
“今年将是新中国成立的年头,你的婚事就放在年内办了,考虑到你回去还得准备一下,若是时间宽裕的话,要不就定在今年年底的最后一天吧。”在张瑞歧点头答应的同时,毛主席又把秘书叫了过来:“你把小张结婚的日子记下来,记得一定到时一定要提醒我。”
当时,张瑞歧还太明白毛主席亲自给他定下结婚日子的用意,及至婚礼那天看到毛主席亲自派人前来贺喜,才明白毛主席的用心良苦。
结语张瑞歧结婚后,一直在张家山村生活,夫妻和睦、孝敬父母。他没有忘记毛主席的交代,积极地发动村民一起进行张家山村的建设,特别是开荒种树,给当地的荒山披上了绿衣,还被当地政府授权“绿化功臣”。
图22
他身为毛主席警卫班的班长,被誉为“天下第一班长”,即便在生活最为困难的时候,也未曾张扬自己的身份,以获得额外的利益。
即便是离开了保卫毛主席的工作岗位,他也从未忘记自己的革命使命,一直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并尽一生的努力,为人民服务。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