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国军网微信投稿邮箱里收到一组来自边防的图文稿《泪别边防》。说心里话,对于边防,对于边防军人,我一直心怀敬重,自然而然也就对稿件格外用心。原本只是想认真编发出来,可是当我打开照片一点点地放大,看到照片中逐渐显露出来的细节时,泪水渐渐迷湿了双眼……
细节之一:荒凉的山
眼睛移过挥泪告别的战士,向着周围瞅一瞅,会看到什么?对,满目的荒凉,光秃秃的山上沟壑重生,鲜有的几丛绿植,也被浸染成灰土色。
有一句话说,没有比较就不知满足。
依旧记得,自己当初军校毕业时分配的单位驻地——一个远离繁华都市的偏僻山脚下。时值今日,我还是认为那个营区太偏僻、太艰苦。可是,再偏僻好歹还有周围村落的鸡鸣犬吠,再艰苦营区里还是春有繁花、秋有落叶。
再一次凝视照片,我的心里突然很羞愧。我无法得知,面对这样的荒凉,戍边的战士如何排解寂寥带来的压抑;面对这样的荒凉,他们胸膛里那个年轻的心是如何静下来、沉下来,从而扛起肩头责任的。
或许,想家时,他们会独自“喊山”;或许,有泪时,他们会遥望星辰;又或许,至踏上边关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迅速的长大了,不再有软弱只剩下坚强……
怀着敬意,我在浏览器的搜索栏里输入照片拍摄的连队——曼扎边防连。在寥寥无几的信息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介绍:曼扎边防连位于喜马拉雅山腹地,每年10月大雪封山,翌年5月才能开山,官兵进出十分困难,被称为“雪山孤岛”。
这,就是边防官兵默默驻守的地方;这,就是他们青春报国的场所。
细节之二:皲裂的手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手?
灰白色的指甲生硬、粗糙,看不出一丝色泽和光彩。虽然刚刚进入9月,可这只手中指第二关节处,皴裂的的伤口依旧清晰可见,加上旁边隆起的肿块、用力相握而留下的白色痕迹,一切都是那么的刺人眼目、惹人心疼。
可这也是一只年轻人的手啊!此次退役的战士都是上等兵,算算年龄平均也就20来岁。若不是来卫国戍边,他们定会使用护肤品,定会精心保养,怎么着也不至于让一双年轻的手变得如此“惨不忍睹”。
可是,走进了雪域边关,即使再多的呵护又怎能抵挡恶劣自然环境的伤害呢?更何况他们责任在肩,又哪会有心思保养一只手手呢?
多少个寒冷深夜,这只手要握紧钢枪守卫着国门,即使冻得僵硬,也不肯揣进口袋里暖一暖;
多少个晴日雨天,这只手要攀越河流雪峰和山涧,即使乱石划破,也只会简单包扎继续向前;
我猜想,这只手的背后一定有太多太多的感人故事;我猜想,这只手的主人也一定有让人敬仰的家国情怀。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只手是这个模样,可我相信这绝对不会是仅有的一只。
细节之三:滑落的泪
印象中,曾经有两张边防军人落泪的照片,让人一眼望去即生忧伤。
一张是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边防军人张良善,站在因难产而去世的亡妻坟前祭拜,紧密双目,泪水长流……这幅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名为《英雄探妻》的照片至今仍是中国军人家国天下、重情重义的形象代言,让无数国人为之动容。
另外一张照片拍摄于红山嘴边防连。当天,时任该部机要参谋的潘郎平与未婚妻郭美玲在团部的刻意安排下,短暂团聚两个小时。分别在即,极度的严寒使男主人公的耳朵和手指被冻成了灰白色,滚烫的泪珠流淌到面颊便凝结成了冰珠……
今天,我又一次看到了边防军人滚烫的热泪。如果说,上面两张照片,主人公流下的是爱情之泪、愧疚之泪。那么,这一次,战士眼中流淌的又是什么呢?
友情之泪。朝夕相处了两年,一起爬冰卧雪吃亏受累700多个日日夜夜,明明说好的不哭,可当一曲《驼铃》响起,眼泪又怎能忍得住呢?
眷恋之泪。部队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守着她的时候哪哪都觉着不好,可真的要走了,即使一把扫帚都变得格外亲切,“这一离开,不知何日能再回,记录青春的地方,你会记得我吗?”
嘱托之泪。老兵走了,留下的战友还要继续战斗。“当新战友上山时,你们一定要和他讲我们的戍边故事,一定要让他记得咱们边防军人的誓言:绝不把领土守小了,绝不把主权守丢了!”
情感延伸
被人民需要的感觉,真好!
写下上面的文字,我又想起前不久听说的一个故事。
抗洪前夜,新战士有些忐忑,害怕自己吃不下那份苦,更担心自己会遇到危险。面对这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老班长没有回应,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等上了大堤,用不着干部作动员,你自然会抢着干。”
班长的话,新战士并不懂,在前往抗洪一线的路上,他还在暗自猜测。
浸泡在水中的房屋、零散的受灾群众……当灾情真实的被呈现到眼前时,新战士怔住了。而因为看到他们的到来,当地群众一句喜极而呼“解放军来了!”,让新战士真的有了不顾一切的冲动。
那一次,新战士果然没要别人叮嘱,累活重活处处争先。他不知道自己扛了多少沙袋,不知道自己跑了多少距离,也不知何时脚被泡得发皱、肩被磨得掉皮。
抗洪归来,老班长问他:“懂了不?”
新战士挠了挠头回答:“被人民需要的感觉,真好!”
是啊!因为被人民需要,所以我们练兵备战须臾不敢懈怠,以备烽烟再起时,我们的刀够利、枪够尖,能够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让战火再荼毒家园;因为被人民需要,所以我们时刻准备着,确保一声令下,不管是面对火灾还地震,那抹迷彩绿始终是安全的保障、生命的希望。
今天,老兵走了,不久,又会有新战士接过他们的钢枪。
戍边、守岛、救灾、维和……即使耗尽青春,即使献出生命,那又如何?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正被人民需要,我们正被祖国需要。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作者:陈 利
图片:刘晓东
编辑:陈 利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