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化合物的导电原理(怎么看化合物导不导电)

1,为什么氯化钠、硝酸钾等电解质,在干燥时不导电,而溶于水或溶化后却能导电呢?

电流是由带电荷的粒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因此,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电解质的水溶液(或溶化而成的液体)能够导电,说明在水溶液(或液体)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

当氯化钠固体受热融化时,离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因而氯化钠在熔融状态时也能导电。

2,概念辨析

(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金属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溶于水后也导电,却是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后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并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能导电,但因其为单质,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食盐水能导电,但其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溶于水不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电解质,如硫酸钡难溶于水,但其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属于电解质。

怎么看化合物导不导电(认识化合物的导电原理)(1)

怎么看化合物导不导电(认识化合物的导电原理)(2)

怎么看化合物导不导电(认识化合物的导电原理)(3)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