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小流氓如果只是在胡同里惹事生非追女孩儿,其实他充其量是个缺少教养的小混混。要是到了50岁还是成天玩这一套,就是不折不扣的老流氓了。问题是,从20岁到50岁,中间这30年,去哪了?社会在推动着文明的进步,30年足以改变世界,不能适应或是不愿学习,就成为必然被淘汰的弱势群体,可以为他们叹息,但是不值得同情。
电影《老炮儿》国际范儿满满的海报
大师兄最近补看了管虎导演的电影《老炮儿》,冯小刚是个好演员,更是个好导演,这是不需要证明的事实,可是电影《老炮儿》其实是个大烂片,而且是挺不要脸的大烂片。现在说这话,非但影响不到人家的票房,估计也不会抹黑了人家的声誉,毕竟《老炮儿》在不止一个电影节上拿到奖项,有着很好的声誉和票房,一度在票房上把大师兄喜欢的电影《师傅》打得满地找牙,可是,不需要太久,就可以下结论,这两部电影应该有正好相反的声誉。
电影大师兄本来的责任就不是抨击那些拍的不好的电影,而是要推荐那些好电影。所以就不在烂片上费口舌了,让我来告诉你,如何在被《老炮儿》抹黑以后,找回那个被遗忘的,充满温情、讲究礼节、有独特皇城根儿遗风的老北京。
改编自作家林海音自传体小说的《城南旧事》,描述了20年代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影片在国内和国际都斩获奖项,颇受好评。
我有两部非常难忘的电影,一部叫《城南旧事》,一部叫《夕照街》。北京人、北京事儿、北京胡同和四合院,同样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悲欢,作家林海音笔下的民国北京与苏叔阳笔下的改革开放初期的北京,上映时都以强烈的时代气质,感染了当时大半个中国,让我们对历史和现实有更好的理解。也让我们对真实的北京和北京人有更真切的理解。尽管随着北京人内涵的改变,如今对老北京的迷恋透出商业味道,但北京人的性格因为地域特点和文化沿袭,大致还在。人们还是淳朴、带劲儿的生活着,并且还继续带着点骄傲在不同的话语圈传播着北京人的形象。
以现实中的夕照寺街为原型创作的生活场景,互为融合的空间造就了北京人邻里间独特的院落文化。北京话里“带经儿”的内涵,就是这样产生的。
迟志强和陈佩斯是这部电影的主演,充满北京孩子“葛”和“哏”经儿的陈氏幽默的风格也由此奠定。葛大概可以理解为个性化,哏则可以理解为逗趣。
如果您觉得90年代初《编辑部的故事》太戏剧化了,那我还有个必看电视剧推荐给你,那就是汇聚了北京电影学院精英,拍摄于2004年的一部电视剧《后海前街》,电影学院老教授许同均担任编剧和导演,当时已经成为明星的黄磊与还是表演系副主任的王劲松,还有当时还是表演系学生的马苏、汤唯共同担纲主演。在北京什刹海的那条小街上,学院派的老戏骨和小鲜肉,让我们见识了当代北京青年在繁华背景下质朴的生活,真实、动人。看这部剧集,你就像浏览清明上河图那样,可以看到普通人真实的胡同生活,也看到他们共享的真实的北京,有阴晴冷暖和恩怨情仇,但喧嚣散去后,留在脑海的是一如既往的安静古城。
《后海前街》宣传海报的设计比较差劲,猛一看还以为是个谍战剧。
黄磊饰演的片儿警严冰,幽默正直,真实可感。
王劲松不仅是影视艺术学者,还横跨影视和话剧舞台,是表演的实干家,在这部剧里的表演非常细腻感人,当得起老师二字。
模糊的画面有一点水彩的味道,就像记忆里的北京那么明亮和安静。
再说一句《老炮儿》,我觉得这只是一部非主流的、反映都市弱势群体的电影,无奈,被带上了商业的帽子大肆渲染。如果电影主角50岁了还要靠耍流氓活着,那这就是真流氓。电影当然可以拍流氓,但是商业手段的成功难以掩饰含混不清的价值观,当红明星的光芒也遮盖不住故事的扯淡,硬说这是好电影,也是耍流氓。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