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菊怎么种植,详解万寿菊栽培技术

万寿菊又名臭芙蓉、万寿灯、金菊花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的墨西哥和中美洲,于 16 世纪引入我国,经过大量引种与驯化,目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万寿菊花期长、花色美观大方,是布置花坛、造景的理想花卉,根据其高矮、大小,常用于不同场合的装饰,植株较矮的品种大多被用于花坛、花径、花丛材料,同时也可以盆栽,置于室内或者庭院,植株较高的品种可作鲜切花或者用于公园布景 。除此之外,万寿菊还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是花卉食谱中的名菜,目前,研究人员对万寿菊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工栽培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培育出了多个品种的万寿菊,目前最常见的品种有安提瓜、印加、皱瓣等。

万寿菊怎么种植,详解万寿菊栽培技术

1 生长习性

万寿菊茎秆粗壮、直立,株高可达 0.5~1.5 m,主要分布在海拔 1 100~1 500 m 的区域,野生的多见于沟渠边或山脚草甸。万寿菊为喜光性植物,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温度为 15~25 ℃、湿度为 65%左右的环境下,植株矮壮,花色艳丽,开花最适温度为20 ℃左右;若光照不充分,茎叶会变纤细柔软,开花减少。当环境温度低于 10 ℃时,生长极为缓慢,低于 5 ℃会停止生长;温度高于 30 ℃时,植株徒长,开花减少或不开花。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微酸、微碱以及不同土质上生长,但以土壤肥力良好、排水通畅的沙壤土最好。

2 繁殖方法

2.1 播种繁殖

北方地区春播可在 4 月前后种植,播种前将种子在 40 ℃温水中浸泡 3~4 h 进行催芽,然后捞出种子播种。种子在遮光环境下发芽效果最好,在整好的苗床上撒播种子后,需覆盖一层 0.5 cm 厚的土,然后洒水,保持苗床湿润 。为防止苗床干燥板结,可在上方覆盖草甸,每天洒水保持湿度,约一周后出苗,当苗高生长至 5 cm 时,进行一次移栽,而后待幼苗长出 7~8 片真叶时可定植。此外,还可在夏天进行播种,一般 6—7 月进行夏播,夏播后需要控制好环境温度,以防止温度过高而造成幼苗徒长,夏播出苗后 2 个月便可开花。

2.2 扦插繁殖

万寿菊的扦插一般在夏季进行,由于夏季温度高,其发根较快。在母株上选取当年生嫩枝,剪成10 cm 左右长的插穗,去掉枝条上的叶片,将下端在生根粉溶液中浸泡后插入沙土基质中,然后浇足水,搭盖遮阴网,每天做好浇水工作,约 2 周后开始生根,生根后可进行移栽,若不移栽则在 1 月后开花。

3 栽培管理

3.1 整地施肥

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地进行移栽,于播种前 1 月左右深翻地块,翻耕深度 25 cm,结合翻地施底肥,还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适当施入氮、磷、钾肥。翻耕土地后,清除地块中的石头、木条等杂物,然后耙平土地。

3.2 移栽

当播种的万寿菊苗高达到 20 cm 左右,且出现3~4 对真叶时,便可进行移栽。移栽时,行距采用宽窄行交叉种植,宽行行距 65~70 cm,窄行行距 45~50 cm,株距以 25~30 cm 为宜 。在北方地区栽植时可采用覆膜栽植,以提高地温,促进开花。刚移栽后需要浇足水,以使植株尽早缓苗生长。

3.3 移栽后的管理

一是培土。移栽后,苗高生长至 25~30 cm 时开始分枝,逐渐长出少量分枝,此时可结合除草进行培土,促使不定根生长,使植株更健壮,培土可取行间土培于植株基部。二是打顶。为促进植株茎秆粗壮,减少营养消耗,增加成花并提高开花质量,可在株高大于 30 cm 时进行打顶处理。三是做好水分管理。根据土壤干燥程度适时浇水,浇水以土壤见干见湿为最好,切忌浇水过多淹过栽植垄。四是施肥。分别在开花前和盛花期进行施肥,每次施入少量氮磷钾肥和微肥,同时也可进行根外施肥,将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于叶面,以促进吸收 。

3.4 采摘保鲜

用于鲜切的万寿菊,采摘后需要做好保鲜措施,以延长花期,保持开花效果。采切需把握好时间,切忌过早或过晚采切,若采切过早会使花头下垂,不易正常开放;若采切过晚,会使花苞提前开放凋零,减少开花期,因此需要观察花苞,一般在开花前 1~2 d,当有 4~6 片花瓣松开花蕾时进行采切,效果最好。剪切时枝条要留足够长度,每个枝条至少有 5 个节间和 2 个芽,采切需在温度低、湿度大时进行,剪下的枝条放置 30~60 min 后,可将下端浸入水中让其吸水,然后分级捆好,每 10~15 枝捆一束,将其置于温度为 1~2 ℃的环境下贮藏,也可将下端浸入水中进行低温贮藏,以延长贮藏时间。

4 盆栽

由于万寿菊植株较低矮,所以也非常适合盆栽,以用于家庭培植。盆栽可直接进行播种,选择质地疏松的草炭土及沙土为基质,入盆时拌入少量有机肥,入盆后稍压实花盆表面的土壤,然后浇透水,再将种子撒播于花盆内,覆盖一层薄土,将其置于温度为20~25 ℃的环境下,1 周左右可出苗。

5 病虫害及防治

万寿菊的病虫害较多,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叶枯病等,主要虫害有蚧壳虫、蚜虫、刺蛾、叶螨、金龟子等。做好病虫害防治,对促进万寿菊正常生长、提高开花质量至关重要 。

5.1 白粉病

该病一般在环境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的地块发生,主要浸染万寿菊嫩叶,茎上偶尔也可见,开花时在花蕾上也可看到白粉,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仔细观察,可在幼嫩叶片的两面看到白色粉状物,一般 3~5 d 后症状会加重,此时能够明显看到叶片呈水渍状,开始失绿变黄,随着病症的进一步加重,叶片完全变黄发干、脱落,影响开花。可喷施药物防治,一般喷施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或者20%的三唑酮乳油 1 500~2 000 倍液,或者用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 1 000 倍进行喷洒防治,每隔 7~10 天用药 1 次,连用 2~3 次。

5.2 黑斑病

万寿菊黑斑病又称斑枯病,病原菌为壳针孢属菊斑枯菌,该病是万寿菊栽培中的重要病害,传播速度快,发病后危害严重,可在任何生长阶段发生,主要侵害叶片和嫩梢,生长健壮的枝条很少感染,若不及时防治,会在叶片表面形成不规则的较大黑褐色病斑,使叶片变黄变黑直至干枯脱落,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在防治上,首先应做好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适当多施磷钾肥,避免连作,严禁密植,做好通风,发现病叶或病株,应及时摘除并焚烧,播种前一定要做好种子消毒。栽植过程中若发生病害,可喷洒 25%咪鲜胺乳油 600 倍液,或者多菌灵800~1 000 倍液,或者 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者 10%的波尔多液进行防治,每隔 7~10 天喷洒 1 次,连用 2~3 次。

5.3 叶枯病

该病的病原物为半知菌类细交链孢霉,主要从叶片入侵,大多由叶尖或叶缘侵入,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黄色或褐色小斑点,而后迅速向内扩展,在叶片上形成不规则大斑,导致叶片褪绿,变成浅褐色或灰白色,且使叶片干枯,然后脱落。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抵抗力;其次一旦发现有病株,应及时剪除销毁,并喷施杀菌药剂。此外,还可进行化学防治,早春用 0.5 波美度石硫合剂对栽植区域地面进行喷洒消毒;每年7—8 月是发病高峰期,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进行喷洒防治,每隔 7~10 d 喷洒 1 次,连续用药 2~3 次。

5.4 介壳虫

介壳虫主要吸食万寿菊嫩茎、幼叶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其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最易发生。在防治上,可在若虫孵化盛期,用 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液喷杀。

5.5 蚜虫

蚜虫主要有万寿菊管蚜、桃蚜等,在万寿菊生长的任何阶段都可发生,以剌吸植株幼嫩器官的汁液为主,主要为害嫩茎、幼叶、花蕾等,严重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和开花。在防治上,要勤观察,发现蚜虫后及时防治,用 10%的吡虫啉可湿性能粉剂2 000~4 000 倍液喷杀。

5.6 刺蛾

刺蛾主要在高温季节发生,其幼虫、成虫均可危害万寿菊,成虫体长 15~16 mm,种类较多,危害万寿菊的刺蛾主要有黄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等。

幼虫主要取食叶片的下表皮和叶肉,成虫直接从叶片边缘啃食,将叶片食成缺刻,严重时能将叶片全部吃光,从而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防治方法:一是用生物防治,保护刺蛾紫姬蜂、螳螂等天敌;二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使用灯光诱杀成虫;三是使用化学方法防治,在幼虫 3 龄前用 25%灭幼服悬浮剂 1 500~2 000 倍液喷洒防治,当幼虫大面积发生,可喷洒 2.5%敌杀死1 500~2 000 倍液,或者 20%菊杀乳油 1 000~1 500倍液进行防治;四是对发生严重的枝叶,可摘除后进行销毁,或者人工捕杀幼虫。

5.7 叶螨

成螨、幼螨、若螨均可对万寿菊造成危害,常以群集的方式在叶片背面剌吸叶肉,气温高、干燥的环境最容易发生,叶螨危害后叶片正面会出现大量小白点,叶片背面形成黄色或黄褐色的枯斑。在防治上,生物方法主要为保护和释放天敌,如捕植螨科类昆虫。同时应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勤除草。物理方法主要为去除叶螨化蛹前危害的植株,同时摘除植株上的老叶、残叶,然后进行焚烧。化学方法主要为成虫期喷洒 25%的倍乐霸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液,幼虫期喷洒阿巴汀、赐诺杀等,若对室内栽培的植株进行防治,可用新烟碱类杀虫剂。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