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新奢游,逆流而上莱茵河●
维京游轮艾斯特拉号-采访报告2
文图/ 《旅行家》记者冯祎
第3天
小孩堤防风车村,最荷兰的风景
逆流而上,一觉醒来,我们已经从阿姆斯特丹到达了位于荷兰西部南荷兰省的小孩堤防(Kinderdijk),这里距离鹿特丹只有15公里。如果只能挑选一样事物代表荷兰,风车无疑会登上榜首。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如果没有这些风车,对于与海争地的荷兰来说,就无法从大海中取得将近国土1/3面积的土地。而要在全国挑选一个地方欣赏风车,小孩堤防正是不二之选。
我们的邮轮停靠的位置就在风车群的对面,还未靠近河流,就能感到水气扑面而来,氤氲着升起一团雾色。小孩堤防风车博物馆的专业向导为我们讲述了这片风车群的历史:这些风车建于1740年,最初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藉由风力原理推动转轮,将低于海平面低洼地区的积水排出,让地表不至被水淹没。如今这里仍保存着19座建于1740年代的风车,是荷兰最集中的风车群,于1997年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而另一处位于阿姆斯特丹附近、赫赫有名的桑斯安斯风车村(Zaanse Schans)只有4座。
虽说荷兰被称为“风车之国”,荷兰风车最早却从德国引进,开始时,仅用于磨面粉,到了16、17世纪,风车对荷兰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北欧各国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木材、德国的亚麻籽、印度的东南亚的肉桂、胡椒,都要运往风车加工,这也是荷兰的大港,尤其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近郊,为何有很多风车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的原因。随着荷兰人民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开展,荷兰人对风车进行了改革,首先给风车配上活动的顶棚,此外,为了能四面迎风,他们又把风车的顶棚安装在滚轮上,这种风车,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荷兰式风车。
清晨的阳光斜洒在风车和稻田间,一幅田园图景徐徐展开。游客可以用徒步或骑行的方式周游这个面积不大的村庄。其中一架风车被改造成了博物馆,里面的陈设还原了18世纪荷兰人的衣食起居,站在这座风车的顶部,还可以俯瞰小孩堤防的全景。现在,19架风车中有17架常年工作,另外两个在每年七八月份时开动。想必19架风车同时启动的景象会很壮观吧。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荷兰风车是如何工作的,当天中午返回邮轮后,工作人员还特意进行了一场名为“荷兰水利工程”的宣讲。
小孩堤防坐落在莱克河(Lek)和诺德河(Noord)的交汇处。虽说荷兰以前风车曾超过1.8万座,但如今仍然屹立的不过1000座左右,多数已成为民居或博物馆,在一处能见到这么多风车的,非小孩堤防莫属。
包围着小孩堤防的自然风景区,被称为Groene Hart,是一块平静的绿洲。它处在由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和乌特勒支所组成的集合区域Randstad的正中央。
游客中心展示有水獭标本和玩偶,它们常出现在周围河道里。
那么问题来了
↓
-
为什么荷兰有这么多风车?
荷兰地处欧洲西部海岸,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并构成漏斗形尾部的地理特征,这里一年四季吹西风,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可能。荷兰的大风车有几层楼高,风翼长达20多米,18世纪末,全国最多有1.8万架风车。正是这些风车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了全国2/3的土地免受水患的威胁。
-
为什么叫“小孩堤防”?
1421年荷兰遭受风暴侵袭,遇到水患,南荷兰省和布拉班特公国之间的部分地区从此淹没,幸好附近南荷兰省内的低田得以保护。当风暴减弱后,有人到灾区的堤防尝试寻找生还者。他们看见远处有一个木制摇篮漂浮着,上面有只猫,它为了保持摇篮平衡不进水而来回跳动。当摇篮飘到堤防时,人们发现摇篮内竟然有一个熟睡的婴儿。这个感人的传说相传至今,无论真伪,它已经成为了小孩堤防历史的一部分。
-
这里的风车会说话?
风车翼板不同的倾斜位置代表了4种喻意:庆祝、默哀、短暂休息和长期休息。此外,荷兰一些家族、街道、地区和产品的名称中常常会出现风车(molen)这个单词。在荷兰语中,还有很多和风车有关的谚语,例如不理智的人被称为“被风车撞了一下脑袋”。
未完待续,直播会继续
▼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