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500字,读完需要6分钟,有点长,但是很好玩哦
预测一部电影的票房,是一件刺激又玄学的事情。
电影作为成本极高昂的“产品”,从过审拿龙标到开机杀青,再到宣传发行。
直至“出售”给观众,整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大部分情况下,投资人会根据片子的演员配置、题材选择、以及映前获奖情况,对票房有一个精准的评估。
若是有几个“能扛票房”的演员,这个电影项目还会被当成“肥肉”,由此产生对赌协议等一系列资本操作。
也有一类“时运不济”的电影,从品相到阵容都大大的写着“爆款”二字,最后票房却扑的极其惨烈。
比如,这部硬汉生猛的警匪电影《雪暴》。
演员阵容上,有张震、廖凡、倪妮、黄觉、李光洁,都是荧幕上口碑扎实的名人而不是人名。
银熊影帝、文艺男神、人不红但戏好的实力派,各式各样口味都有。
视觉效果上,从茫茫林海到万顷雪原,许多镜头随手一截就是壁纸。
无论是自然风光、地域特色还是极端天气的特效制作,说是“追求极致”也不为过。
电影还获得了2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的“新浪潮奖”。
在《雪暴》上映前,多家电影领域的专业媒体,都给出了5000万~1亿之间的票房预测。
实际结果却是——2800万,让人大跌眼镜。
抛去院线分成,片方血亏是板上钉钉了。
到底是什么因素,让这部“卖相”极佳的电影,票房却扑的如此惨烈呢?
心疼张震
定位模糊:在“文艺”和“商业”间摇摆先说三个有意思的事实。
1、《雪暴》同档期的文艺片《何以为家》:“我催泪,我爆款,我拿了戛纳主竞赛评审团奖。”
2、《雪暴》同档期的商业片《下一任:前任》:“虽然我只有2.6分,但我一个星期就卖了一亿多票房。”
3、定位为“有文艺气息的商业电影”《雪暴》:“你们聊,我先走了。”
哦对了,以上三部电影,共享《复联4》嘴边吃剩下的不到20%排片。
什么!只剩20%的排片了吗!
票房不佳,肯定不能只找排片的因素。
同期上映的竞争对手和整体环境,也对电影的票房成绩影响很大。
观众走进电影院,无非是想获得“爽感”、“消遣”或是“情感共鸣”。
简单说,“够深度”、“够文艺”、“够类型”或者“够爽度”,占上一个就不会差到哪儿去。
《前任3》经典段落
被狂喷烂片的《下一任:前任》,虽然和吸金大户“前任系列”压根就没啥关系。
却蹭着《前任3》的热度,又踩中了大众最普遍的情感软肋,狂卷了一亿多票房。
而《何以为家》作为戛纳口碑先行的“催泪爆款”,精准的吸引了文艺片受众,也拿下了3亿多的成绩。
“极致的文艺”与“纯粹的商业”。
两个竞争者各自占据了山头,成为两种不同观影口味人群的首选项。
——这让定位模糊的《雪暴》很是尴尬。
黄觉:唉
捆绑“森林警察”话题,内容却脱离现实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捆绑一个备受大众关注的话题,是宣发最有效的切入点。
《雪暴》的剧本灵感,来自于导演崔斯韦和朋友在东三省的一场自驾游。
在接近朝鲜边境的地方,他们遇到了森林公安检查站。
这也是导演第一次听说这个来自森林深处的“特殊警种”。
在一路游历的过程中,《雪暴》剧本逐渐有了雏形。
因此,“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成为了电影宣传过程中高频出现的金句
——遗憾的是,激起的“共鸣”却有限。
为啥呢?
因为真正的森林警察不是介个样啊!
电影中的林海和雪原像架空世界,发生在“极北的边陲小镇”的故事,全篇却没有几句东北话。
看起来很酷的悍匪和警察,会蹦出来“文艺感十足”的台词,让观众产生荒谬的断裂感。
景色堪比风光大片,但是无法和情绪很好的融合;
暴力的部分足够凶猛,但是又没有美感。
长镜头和空镜头意境深远,但是串联起来叙事节奏很糟糕。
配音和口型还有错位,角色的心境变化与心理描写被一笔带过。
观众带入情绪的前提是,先相信这个故事的环境和设定。
建立足够的信任感才能投射感情。
《雪暴》的叙事缺陷使得“观众信任感缺失”。
“森林警察”的身份带入并不成功,因此,激发情绪和共鸣就更无从谈起。
观众视角:不够好看=全盘皆输以影评人和电影从业人员的角度看,尽管《雪暴》最终的呈现效果不够理想,却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一个镜头精妙的场景;几个融合了经典类型电影的桥段;
主创们对中国类型电影可能性的探索;
导演对犯罪与西部电影的结合,作者性的表达。
但是,现实的残酷之处在于,对于花了时间金钱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来说。
“不够好看”这一点,就足够判一部电影“死刑”了。
从猫眼、淘票票等平台的评价留言来看,《雪暴》带给观众的观影体验,只是在及格线之上,负评集中于:
“倪妮张震感情线的突兀”、“形式感重于内容”、“冲突太过生硬”、“片尾强行致敬”。
扳着指头数一数,这好像都是剧本问题啊.......
你的发际线怎么了!我的男神!
正面的影评和通稿,只能推动那些“潜在受众”走进电影院,也只能说服那些对电影“好看与否”并没有特别强烈感受的影迷。
社交媒体上的口碑发酵,远比自媒体的文章更有力度。
一个周围朋友真情实感的负评,远比网络上的大V安利好使。
以上三点,就是这部卖相极佳的电影,票房失利的原因。
话说回来,虽然批评了很多,但是《雪暴》并不是烂片。
《雪暴》身上有很多可以放心大胆夸的亮点,它只是劲儿用的不对,作品的“精气神”是割裂和分散的。
纵观整个制作过程、演员与特效团队的配备,电影中努力呈现的效果,能看到导演的诚意和主创的努力↓
图源:天工异彩,下同
出身编剧的崔斯韦,能够在85天时间里,在取景地气候变化无常的条件下,成功统筹拍摄完这部国内首个「完片担保」的电影,也是对他执导能力的证明。
完片担保,即担保作品能按照约定、在预算内完成
错就错在导演太“贪”了。
从“个体的困惑”到“对职业信仰的必要性”,再到“人和大自然如何共处”,这些话题都想塞进作品里。
在电影中能清晰的看到导演的创作野心,但正是这种试图“融合一切”、“表达一切”的强烈欲望,让电影《雪暴》从定位到表达都模糊而割裂。
最后,还是差那么一口赋予电影鲜活生命的仙气儿。
比较拉好感的是,作为捆绑了「森林警察」这一主旋律话题的国产电影。
尽管《雪暴》的排片量也受到了《复仇者联盟4》的极大冲击。
但是,在这个票房失利、被市场迎头痛击的至暗时刻。
导演和整个主创团队都没有使用像王小帅和《地久天长》那样令人汗颜宣传手段。
包括但不限于:
1、号召流量鲜肉的女粉丝晒票根;
2、在朋友圈“科普”,如何利用夜间场和三小时的电影时长,睡到同去观影的姑娘;
3、由《复联4》的高排片而指责观众和院线跪久了,站不起来。
它虽然是一部不尽如人意的电影,却也是对国内类型电影的一次成功探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