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无猜》是一部法国的爱情电影,看名字原以为是部蜂蜜似的青梅竹马之恋,没想到实则是杯酒,热烈又烧胃。电影中的故事是以一个游戏开始的,小男主人公认为玩这种游戏只需要一个漂亮的盒子和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其实必不可少的是童心。在我看来,电影就是在表现这种充满童心的爱情。虽然在我们的观念里,西方的思想很开放、自由,但我仍不认为电影中的这种爱情方式是西方成年人恋爱的普遍形式。
因此,对于电影中两人的爱情,我觉得是极致浪漫的、但又是极致疯狂的、甚至是魔幻的。然而一部好的电影,无论是虚构的还是荒诞的,总能够给人一些现实的启示。下面我将谈一谈《两小无猜》这部影片对人生、爱情和死亡的启示。
游戏式的人生,你敢要吗?电影中的游戏是这么开始的:首先,你得有一个漂亮的盒子和一个漂亮的女朋友。游戏的规则是:当一个人问另一个人“敢不敢”的时候,另一个人必须说“敢”。当从波兰移民过来的女主人公苏菲被所有孩子欺负的时候,朱利安将自己怀里漂亮的盒子递给苏菲。苏菲又将盒子丢给朱利安,仰起脸说“敢不敢”。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识,也是他们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慢慢习惯这个游戏,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的交往方式。
原以为是小孩子之间的童年小游戏,谁知却成了彼此成年后的游戏人生。
他们成年后的每一次“敢不敢”游戏更像是一场疯狂的赌局。朱利安为验证“自己敢伤害苏菲”的一局游戏故意让苏菲来当自己的证婚人,伤透了苏菲的心。而苏菲也破坏了朱利安的婚礼。在另一局“敢不敢”游戏中,苏菲说“我们十年不再见面”,朱利安当然是“敢”。电影也借朱利安说出了他在十年期间的状态:
我最悲惨的是,她音讯全无。10年生活一片空白,3652个白天和3652个夜晚,游戏和我生存的理由都没了。我像哈辛的悲剧人物一样行尸走肉,我是男性版的荷蜜儿,我在哪儿,我在做什么,还可以做些什么?我失魂落魄,伤心欲绝,不知道自己是爱还是恨。苏菲对我残害谋杀羞辱折磨百般凌辱,我终于把她视为过去式,重拾无聊的幸福人生:爱情、家庭、工作和卫星电视播出的哈辛悲剧。
十年里,结了婚但觉得妻子无趣,有了孩子却感觉又烦又粘人,还有那讨厌的老板,已经疏远的父亲。他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生活,但是他浑浑噩噩。正如他自己说的“我存在的理由没有了”。不可否认,他仍然思念着苏菲,我想,他也在思念游戏般充满激情和刺激的生活。
对朱利安来说,十年不变的普通生活让他觉得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于是,在苏菲十年后寄来盒子时他不顾妻子的阻拦来到苏菲家里。最终和苏菲在地基中相拥亲吻,直至水泥将他们完全掩盖。
对于现代人,我们是不是也在困惑存在的意义。然而是否有勇气去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在于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但无论是改变前的生活还是改变后的生活,我们都应该去珍惜,而不是去游戏。
相互试探是爱情的悲哀“敢不敢”游戏占据了苏菲和朱利安生活的一大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全部。更糟糕的是,他们的爱情竟然也穿插其中。游戏之所以叫游戏,就是其中有一种“不必当真”的意味,而正是由于游戏的这个特性,苏菲和朱利安两人才会彼此怀疑:他们的爱情是不是也是“游戏'?况且再来看这个游戏,“敢?还是不敢?”更是有种试探在里面。
朱利安和苏菲真的是赌上生命在互相试探。同样是一局“敢不敢”游戏,苏菲蒙上眼睛站在铁轨上,神情自然,甚至还在和朱利安说笑,因为她根本不相信朱利安会不管她的死活。当火车就快要驶近苏菲的时候,朱利安也没有提醒她。而这,又再次迎来更为疯狂的试探“十年不再见面”。
于是,朱利安就过了十年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存在意义的生活。作为观众,很明显地就能看出来两人的爱意,要不然苏菲也不会毁了朱利安的婚礼,朱利安也不会在十年里日夜思念着苏菲。他们因为游戏怀疑彼此的爱意,又通过游戏来相互试探,已经快要跌进“恶性循环”的怪圈了。幸而影片给了我们一个较为美满的结局:承认了彼此的爱情。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似乎就是在说他们两人的爱情:
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恋人的眼中有它净化了的火星;恋人的眼泪是它激起的波涛。它又是最智慧的疯狂,哽咽的苦味,吃不到嘴的蜜糖。
获得和经营爱情不是打仗,爱人不是敌人,大可不必没完没了地相互试探。对于真正的摆在面前的幸福,真的希望去珍惜并且用心经营,而不是游戏式地试探。
生存还是死亡,这不是一个问题有很多人都在猜测《两小无猜.》这部电影中的两个主人公到底有没有死。有人认为既然影片开头就是在水泥地上的漂亮盒子,那么两人肯定就是在水泥里了;但是最后躺在椅子上晒着阳光分糖果的两位老人呢?不也是苏菲和朱利安吗?
德国的托马斯·曼说:“死亡是一种幸福,是非常深邃的幸福……”
尽管有这样的名句,但我还是倾心与第二种说法:是,他们没有死,他们的爱情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了永恒。我这样想的原因或许是观念、文化背景的不同,毕竟思想观念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我所理想的爱情也不过如此;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特别是在我们中国,向来有句俗语“好死不如赖活着”。对于死亡,一部文学著作对我又是影响极深的。它便是作家余华的《活着》。内容给我的震撼很大,富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地离开了,他更是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但他并没有选择死亡。富贵是个悲惨的、普通的人物,但也的确是坚强。死不需要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余华这样写道:“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当我遇到令自己痛不欲生的事情时,我便会想起《活着》中的富贵,活着吧。所以,让我选择的话,这生存还是死亡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