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林长办、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教育局于2022年4-6月举办了广州市首届“我身边的大树”青少年作文大赛。
大赛由广东省环境教育促进会承办,广州市越秀公园、南方都市报、N视频等单位协办,大赛得到了学校和中小学生的积极响应,超过800所中小学的5万多学生提交了作文,经过学校推荐、第一轮和第二轮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共确定了120篇获奖作文,其中金奖8篇、银奖20篇、铜奖39篇。今天我们分享的是银奖作品。
会喝茶的细叶榕
@作者:广东华侨中学高中组 胡泳珊 指导教师:李扬
沿着泥路七拐八拐进了村,百年祠堂赫然伫立,与它齐肩的是一棵几乎同龄的细叶榕。
粗壮的树根盘虬在地,像人的静脉带有一丝青绿,气根从触及碧空的枝条下垂落,仿佛太上老君的长须,随着清风仙气飘逸。细小叶片如星辉点点,在象征星宿的枝条旁绘出苍翠长河。清晨,郁郁葱葱里藏着半个鸟的天堂。
平常时刻,两三个老人在榕树底下乘凉,象棋行走在楚河汉界上,白瓷茶壶与茶杯放在板凳上,在叫喝声中,老人将喝不完的茶随手泼洒给榕树。
难怪人们唤它作“会喝茶的细叶榕”。
会喝茶,也会品茶。
下棋的老人里有一位叫“胡二伯”,六十来岁,花白的寸头,瘦得骨节突出,拄一根细竹棍。虽然别人笑他“拐杖拄着拐杖”,但他说别人“没学问”——毕竟他在他的年代里读过高中,成了祠堂里的志愿教书先生。
胡二伯有个志趣是饮茶,他经常提着两把提梁壶来,向大家介绍新购的银针。这两壶经过胡二伯挑选,一壶装着最嫩的茶叶,一壶装着老叶老梗。
和粗鲁随心的下棋老人不同,几十年来的拜师礼和上课前,他领着一班小孩子端着茶杯,鞠躬完再浇给榕树。
渐渐地,榕树貌似知人性般喝着胡二伯的各地好茶,长势愈佳。虽然斗转星移,日新月异,小孩都有条件到城里读书,但胡二伯还是陪伴这棵细叶榕,孜孜不倦地讲述他的学识与茶道。
我有幸做了回他的学生。从家里搬出一张木板凳,和五岁到五十岁的同族人围坐在榕树旁。一黑板一粉笔,一套茶具,便是他上课的所有工具。
我们听他诉说茶圣陆羽的故事,吟诵“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样的诗句。胡二伯讲课从不拿讲义,讲到哪算哪。我的心仿佛被他牵去了绵延起伏的山脉,牵去了蜿蜒流淌的江河。他的寻茶旅程倒影在我捧的茶水里,好似“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我抿了一口,只觉苦涩像浪潮般袭来,过后齿间只留四溢茶香,苦味挥之不去,顿时清醒。
我置那杯茶不理,不满为什么胡二伯要拿难喝的老茶招待我们。
课后,他满怀敬意地向榕树鞠了一躬。我好奇为什么大家视若寻常的细叶榕,能得到他如此的尊重,便留下来帮他收拾,心里觉得他是个怪人。他察觉我面生,慈祥地问我:“你是城里的学生吗?”我点点头,顺便吐露在我肚子里搅和的问题。他感慨城里的学生不了解祖宗,故作神秘地告诉我下节课来听。
我早早坐在下节课的课堂里。他背着手,在我们面前踱步,我因等待得饥渴,不得不饮了一口苦茶,喝茶的表情被他一览无余。
他举起另一茶壶,声音娓娓道来:“嫩叶泡出来固然好喝,唇齿留香,但甘茶是来敬先生的,这棵榕树,便是我们的先生。”或许因为我的惊奇写在脸上,他下意识看了看我,因笑容眼边挤出几条皱纹。
原来,这棵榕树是清朝一位祖上学成归来,在祠堂里做教书先生时亲手植下。血浓于水的族人接受他的春风化雨,从此告别了榕树,有一番事业。这位先生桃李天下,最终也长眠于榕树下。
每逢清明,上山祭祖的族人不忘给这位无儿无女的先生烧一份纸钱,大家也会捧着三杯茶,一杯杯斟在细叶榕的根脉下。这棵榕树在老人家的嘴里,很快成了先生的化身,每逢考试,都叫子孙去敬他一杯茶。
期待神明庇佑或许是一种迷信,但对祖先的敬畏和师长的敬重,着实刻入了骨子里。听完故事,我羞涩的神情倒映在茶水里。
历经风雨的细叶榕,也像一位荫庇百姓的师长,不仅是先生的化身,更是揣有求知之心的族人开枝散叶的象征。
种树一棵,养育一人。用自然言传身教,传递教育火种。我和大家一起品过求学的苦涩,敬给三位先生。
平台简介
南都校探公众号下属的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主要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同时也会不定期举办特设主题征文活动,并提供南都小记者培训课程,扫下面二维码关注南都校探一起写作吧!
编辑:游曼妮 实习生 谭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