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香菇科普知识大全,野生香菇种类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野生香菇科普知识大全,以及野生香菇种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野生香菇和人工香菇的区别

一、个头上的区别

野生香菇生长的环境大多会有些差异,所以它们受到的光照时长及汲取养分的含量都不同,个头自然也就大小不一了。人工种植的香菇生长环境相同,而且受人为干扰的因素更多,所以它们个头大小比较平均,吃起来味道寡淡,营养价值更低。

二、形状上的区别

野生香菇形状不一,伞帽上的裂纹少而不规则。而种植的香菇通常都是圆形或椭圆形的,形状比较规整,伞帽也相对要厚很多,一般帽子上会呈现比较清晰规则的纹路。

三、颜色上的区别

野生香菇大多经历风吹雨打,再加上阳光曝晒,所以颜色会有些暗淡,而人工种植香菇长期生长在温室大棚里,其颜色就会偏白。干制后,野生香菇多为黄褐色,而种植香菇多是灰黑色。

四、香味上的区别

人工香菇闻起来有种独特的菌香味,而野生香菇味道闻起来比较自然,还有股淡淡的木头味道。

而种植香菇在种植过程中,难免也喷洒养分,味道会比较杂,有部分劣质的香菇还会有香料的气息,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如果味道过于浓烈,有可能是喷涂香料的缘故,一定不要买。

香菇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香菇的别名 5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6 香菇的栽培技术 7 香菇的采收及加工 8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菇

8.1 拼音名 8.2 香菇的别名 8.3 来源 8.4 生境分布 8.5 化学成份 8.6 性味 8.7 功能主治 8.8 摘录

9 香菇的营养价值 10 香菇的选购 11 香菇适合的人群 12 香菇的食疗功效 13 香菇的食用建议 附:

1 用到中药香菇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香菇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香菇

1 拼音

xiāng gū

2 英文参考

shiitake

3 概述

香菇(学名:Lentinus edodes或Lentinula edodes)是一种食用真菌。香菇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香蕈的子实体,属担子菌纲伞菌科,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它含有一种特有的香味物质——香菇精,形成独特的菇香,所以称为“香菇”。

由于营养丰富,香气沁脾,味道鲜美,素有“菇中之王”、“蘑菇皇后”、“蔬菜之冠”的美称。不但位列草菇、平菇之上,而且素有“植物皇后”之誉,为“山珍”之一。

香菇菌盖伞形,直径3~6厘米,表现呈黄褐色或黑褐色,菌褶白色,菌柄黄色,并生有棉毛状的白色鳞片,干燥后不明显。

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营养特点。由于香菇中含有一般食品中罕见的伞菌氨酸、口蘑酸等,故味道特别鲜美。

香菇生长在冬季(立冬后至来年清明前)。主要产地在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省的山林地带。香菇味鲜而香,为优良的食用菌。

香菇是多在春、秋季节发生的一种典型木腐性伞菌,属白蘑(口蘑)科(Tricholomaceae)香菇属。学名Lentinus edodes (Berk.)Sing.,别名香菌、香蕈。

香菇营养丰富,每100g干品含蛋白质13g、脂肪1.8g、碳水化合物54g、粗纤维7.8g,以及多种维生素。含较多的维生素D原和腺嘌呤,对佝偻病及肝硬化的发生有预防作用。香菇含香菇多糖,能抑制小白鼠肉瘤S180的增殖,在天然抗癌药物的开发上有一定前景。

香菇的人工栽培始于中国,元代王祯《农书》(1313)详细记载了香菇栽培法。这种天然孢子接种栽培法,在中国、日本等国一直沿用至近代。1928年,日本森本彦郎用分离培养基培养香菇纯种成功。中国上海试用木屑栽培香菇,使代料栽培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栽培方式。香菇在世界菇类总产中居第二倍。日本的香菇产量最大,1987年中国干香菇产量已逾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香菇依菌盖大小可分为大型种(10cm以上)、中型种(610cm)、小型种(6cm以下)。依菌肉厚度分为厚肉种(12mm以上)、中肉种(712mm)、薄肉种(7mm以下)。依出菇温度可分为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者出菇盛期的适宜温度分别为1822℃,1018℃及510℃。

4 香菇的别名

冬菇、香菌、爪菰、花菇、香蕈、香菰、香信、中国菇

5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菌盖半肉质,直径512cm,扁半球形,后渐平展,黄褐色至深肉桂色,上有鳞片。菌肉厚,白色,菌褶白色,稠密,弯生。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内实,常弯曲,长35cm,直径0.50.8cm,菌环以下部分往往覆有鳞片。菌环窄而易消失。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5×2.5μ。

香菇为异宗结合的四极性菌类。一个子实体能产生4种不同交配型(A1B1、A2B2、A1B2、A2B1)的担孢子,担孢子萌发形成单核菌丝,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丝结合进行质配后,形成异核的双核菌丝。在子实体形成过程中,双核菌丝中的两个细胞核在原担子中进行核配,形成一个双倍体的细胞核。双倍体核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核,每一含单个单倍体核的子细胞发育成一个担孢子,从而完成整个生活史。

在自然条件下,野生香菇生于壳斗科(Fagaceae)、桦木科(Betul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等阔叶树的倒木上。担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226℃。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2℃,最适温度为2527℃。子实体发育温度在525℃之间。香菇是一种变温结实性的菌类,在子实体分化期,如有10℃以上温差,会大大促进子实体的发生。由菌丝体阶段转入子实体阶段时,对水分及空气湿度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在菌丝体阶段,菇木含水量以404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约70%。子实体阶段,菇木含水量应增至5560%,空气相对湿度应达8590%。菌丝体在pH36.5范围内均可生长,以4.5左右最为适宜,原基发育和子实体形成的适宜pH值3.54.5之间。

香菇为好气性菌类,良好的通气状况是子实休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0.1%时,子实体的发育受到强烈抑制。香菇的菌丝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可以正常生长,但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的 *** 。

6 香菇的栽培技术

用组织分离等方法获得纯种后,以木屑、米糠培养料(含水量约60%)为基质,经灭菌、接种,在2527℃培养40天左右,即得原种。原种在木屑、米糠培养基或种木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即分别获得木屑栽培种或木块栽培种。

可用于香菇栽培的树种很多,常用者有壳斗科的桴栎(Quercus glandulifera)、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ariabil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金缕梅科的枫香(Liquidamber formosana),桦木科的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日本桤木(Alnus japonica)等。通常在秋、冬树木停止生长至翌年春季发芽前砍伐菇树,经20天左右的干燥后截成段木,在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时即可接种。以15×8cm的穴、行距在段木上鉆接种穴,穴深1.52cm。将木屑种或圆形木块菌种接入穴中,用树皮盖盖紧(木块种不必盖盖)。为了便于管理,常在分开堆放前,将接种后的菇木集中堆放一段时间,加强保温保湿,提高定植成活率。菌种定植后,将菇木以井字形、覆瓦式等方式堆放,注意遮荫、保湿,每隔1个月左右翻堆一次,使菇木所处的环境条件尽可能一致,经半年至一年的培养,待菇木成熟布满菌丝出现部分菇蕾时,给菇木补足水分,置于荫蔽度70%左右、少风多湿的场所,起架出菇。冬、夏两季气温过低或过高时,子实体停止发生。南方在夏季应注意菇木的遮荫、保湿及病虫防治,以利菇木顺利越夏。香菇为一次种,多年收,直径10cm的菇木,一般可连续采收34年。

香菇的代料栽培,利用自然气温进行时,一年只种一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是6月份制原种,7月中下旬制栽培种,10月上中旬进行压块栽培。压块时,将栽培种自菌种瓶中挖出,压成厚度、大小适宜的栽培块后,置于床架上,上覆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在2025℃条件下培养,每日揭膜透气一至数次。1周后,菌丝愈合,恢复生长。其后栽培块表面逐渐出现一层红棕色的薄膜,谓之“转色”。当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状态时,增大菇房温差,促进子实体原基的分化和发育。压块3周左右出现菇蕾后,注意保湿,以利出菇。自当年秋季开始,可陆续出菇至翌年夏初(冬季气温过低时除外)。春菇大量发生前,栽培块内含水量不足时,需进行浸水处理。用塑料袋制栽培种,也可不经压块处理,待菌丝培养成熟时,将去袋后的圆筒形栽培种置室外适宜条件下出菇,谓之菌筒栽培。

侵染香菇危害菌丝体或子实体的病原菌很多,但是,危害严重而普遍的是通过争夺养料、分泌毒素影响香菇生长发育的各种杂菌。危害菇木的杂菌,除兼性寄生的木霉(Trichoderma spp.)外,主要有:杂色云芝(Polystictus versicolor)、裂褶菌(Schizophyllum mune)、朱红栓菌(Trametes cinnabarina)、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炭团菌(Hypoxylon spp.)、等。危草菌种及栽培块的杂菌,除木霉外,主要有毛霉(Mucor spp.)、根霉(Rhizopus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青霉(Penicillium spp.)及脉孢菌(Neurospora .)等。香菇栽培期间的害虫有烟蓟马(Thrips tabaci)、凹赤菌甲(Dacne japonica)、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eratus)、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及多种螨类,仓库害虫有欧洲谷蛾(Nemapogon granella)等。

在整个栽培周期中,始终需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菌丝体及子实休的生长发育,在此基础上,配合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减少病、虫为害。常用的杀真菌剂有苯来特、多菌灵、托布津、代森锌等,杀虫剂有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甲萘威、溴氰菊酯、鱼藤精等。

7 香菇的采收及加工

菌盖边缘有向内卷,菌幕刚破裂时采摘最为适宜。宜晴天采收。用硬质容器盛装鲜菇,避免挤压,变形变色。

在日本,鲜菇和干菇都是主要的商品形成,而中国则以干制品为主。干制品香菇依菌盖大小、厚薄、颜色、花纹有无、杂质多少等分成花菇、厚菇、颜色、花纹有无、杂质多少等分成花菇、厚菇、薄菇(或称花菇、冬菇、香信)三等,其中,花菇菌盖厚实,全部或大部龟裂成菊花瓣状,菌褶乳白色或淡黄色,香气浓郁,为香菇之上品。

香菇的干制方法分自然干燥及人工干燥两大类。单一的自然干燥往往难于保证商品质量,各地常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即将刚采下的鲜菇先摊晒一天,傍晚再置隔火式烘房或电热干燥箱内烘烤。烘烤起始温度为3540℃,,每次小时升温12℃,最高温度不超过65℃。烘烤时间为1224小时。干燥成品的含水率约13%。

香菇可罐藏,制饮料和调味品等。

鲜香菇脱水即成干香菇,便于运输保存,是一宗重要的南北货。

干鲜香菇在中国菜中广泛使用。烹饪时需将干香菇先行泡水发制。

素三鲜中,香菇往往作为的一鲜出现。在斋食中,香菇亦为重要原料之一。

8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菇

8.1 拼音名

Xiānɡ Gū

8.2 香菇的别名

冬菇、菊花菇

8.3 来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香蕈Lentinus edodes (Berk.)Sing,以子实体入药。

8.4 生境分布

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8.5 化学成份

子实体含大量的维生素D原(麦角甾醇)、维生素B[XiaBiao]2[/XiaBiao](核黄素)、维生素C(抗坏血酸)、腺嘌呤香茹精等。

8.6 性味

甘,平。

8.7 功能主治

益气不饥,治风破血,化痰理气,益味助食,经常食用可以预防人体因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血磷和血钙代谢的障碍后所患的佝偻病,预防人体各种粘膜及皮肤的炎症,预防身体衰弱、毛细血管破裂,牙床以及腹腔出血等。

8.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9 香菇的营养价值

1. 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2. 香菇中有一种一般蔬菜缺乏的麦淄醇,它可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并可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正常人吃香菇能起到防癌作用。癌症患者多吃香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3. 香菇食疗对腹壁脂肪较厚的患者,有一定的减肥效果。香菇中含腺瞟吟、胆堿、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质,能起到降压、降胆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等疾病;

4. 香菇多糖能提高辅助性T细胞的活力而增强人体体液免疫功能。大量实践证明,香菇防治癌症的范围广泛,已用于临床治疗。香菇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适应力有很大作用;

10 香菇的选购

特别大的鲜香菇多为用激素催肥,慎食。

11 香菇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贫血者、抵抗力低下者、高血脂患者、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患者、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肾炎患者食用;

2. 脾胃寒湿气滞或皮肤骚痒病患者忌食。

12 香菇的食疗功效

香菇性平、味甘,人肝、胃经;

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气血、益智安神、美容颜之功效。

有化痰理气,益胃和中,托疹解毒的功效;

主治食欲不振,身体虚弱,小便失禁,大便秘结,形体肥胖,肿瘤疮疡等病症。

13 香菇的食用建议

1.1. 发好的香菇要放在冰箱里冷藏才不会损失营养;

2. 泡发香菇的水不要丢弃,很多营养物质都溶在水中;

3. 把香菇泡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敲打,泥沙就会掉入水中;

4. 如果香菇比较干净,则只要用清水冲净即可,这样可以保存香菇的鲜味。

用到中药香菇的方剂

香云肝泰片

ian标准编号:WS3B096791处方:香菇、云芝干膏细粉(3:2)适量(相当于蛋白多糖16…

香云肝泰冲剂

gji标准编号:WS3B096891处方:香菇、云芝干膏细粉(3:2)适量(相当于蛋白多糖28…

用药禁忌

血药类:牛膝、桃仁、牡丹皮、茜根、干漆、瞿麦、乳香菇、三棱、鬼箭羽、通草、红花、苏木。3.吐下滑利药…

金花散

药盖之,1日两换。注意:忌食酒糟、猪、羊、冬笋、香菇、油煠、面食、发气各物。摘录:《经验奇方》卷上《…

更多用到中药香菇的方剂

用到中药香菇的中成药

香云肝泰片

ian标准编号:WS3B096791处方:香菇、云芝干膏细粉(3:2)适量(相当于蛋白多糖16…

香云肝泰冲剂

gji标准编号:WS3B096891处方:香菇、云芝干膏细粉(3:2)适量(相当于蛋白多糖28…

更多用到中药香菇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香菇

《经验奇方》:[卷上]黄蜡膏

专治新旧疮。忌食酒糟。猪、羊、鸡、鹅。香菇、麻菇、冬笋、煎炒、发气等物。黄蜡(八两)穿山甲五倍子血竭…

《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上]痘疹余毒证

受伤。白仁红色。渐生翳膜。遮满黑珠。突起如黑豆如香菇之状。决明鸡肝散。或羊肝蘸夜明砂食。或绿矾一两。…

《针灸逢源》:[卷五证治参详]幼科杂病

。但见白珠红色。渐生翳膜遮满黑珠。突起如黑豆。如香菇之状。是疳眼也。(有补遗)合谷(各灸一壮)鸡胸(…

《经验奇方》:[卷上]济颠祖师乩传仙果散

三四钱。水煎浓汁。热服即醒。统须忌食生冷、瓜果、香菇、蘑菇、冬笋、酒糟、虾蟹、油炸、面食、芋艿、发气…

《验方新编》:[卷十六杂治]制食物法

什么样的香菇才算是好香菇?

个大,厚实的香菇最好,而且要冬菇或者春菇,因为冬菇和春菇由于温度低,生长的慢,所以肉厚。另外,教大家认识一下什么样的香菇干属于纯野种野生的。 1、野生香菇菌盖较薄,菌柄比培植的香菇细,但是味道比培植的更香。 2、野生香菇有大有小,规格不整齐,不像培植的香菇那样大小一致。 3、野生香菇是长在腐朽的树身的,摘下来的时候,根部会将一些树皮或树纤维一起带下来。 4、发泡对比:第一:纯野种野生的香菇干,发泡的水更黄;第二:发泡的时间也要更长才能发起来;第三:纯野种野生的香菇干发泡后,皮很薄,表面依然不是很光滑,样子没有椴木香菇等那么好看。但它的营养价值却是所有香菇种类中最高的。纯野种野生的香菇,每年只有在农历12月份至次年1、2月份才有。农家将香菇采摘回来,一般不分大小,也不剪根,洗净之后,用农家做饭的大锅,细火烘焙至干。

东北八大野生菇

东北八大野生菇

东北八大野生菇,蘑菇是很常见的一种食材,无论是家庭餐桌上还是饭店中,蘑菇的出镜率都是很高的,可以烫熟凉拌,也可以炒着吃,炖着吃等等,下面发短信东北八大野生菇。

东北八大野生菇1

1、榛蘑。东北最为出名的野生蘑菇之一,多生于灌木之中,或柞树林中。鲜品和干品都可食用,有人大量收购。一般晾干后保存,水发后炖鸡。小鸡炖榛蘑为东北八大炖之一,味道鲜美,风味独具。

2、大腿蘑。也称粗腿蘑,学名美味牛肝菌。多生于朝阳山坡上,个体为东北野生食用菌类的“大哥大”,大型的伞盖直径足有2厘米、厚度足有5厘米。伞盖内侧菌褶为海绵状,菌柄粗壮、较硬,切开里面呈疏松状。鲜品和干品都可食用,有人大量收购。在晾晒时,鲜香扑鼻,放在阳台上,满室生香。一般也是晾干后食用,和肉类一起炖,味道特别鲜香,口感绵软,营养丰富。

3、白香菇。野生香菇之一,俗称为白花脸。多生长在低湿灌木林中腐叶上,或成堆,或成线分布。通体白色,菌褶细密,有浓郁的气味。应采集后晾干备食。一般和肉类炖食,味道特别香,口感特别好。与它同类,比它更好的是粉紫香菇,俗称紫花脸,白中透着紫色,形态及生长习性和白香菇类似。可惜几次进山都没有采集到,无法把照片奉上。

4、鸡油蘑。伞盖杏黄色,菌杆白色,手感细腻,似凝固的鸡油,故此得名。一般生长在山坡上的砂石褶皱间。最好是食用鲜品,焯过后,与禽类肉块一起炖,味道美不胜收。干品不好炖烂,口感较柴,但越嚼越香。

5、鸡蛋黄蘑。又称黄罗伞、黄鹅蛋菌,学名橙盖鹅膏菌。据说凯撒大帝最喜欢吃这种蘑菇,所以又称凯撒大帝蘑。是东北野生最为美丽迷人的菌类,艳美得让人不忍采集。生长在乔木或灌木(不十分密)林中。初期卵圆形至钟形,后渐平展,中间稍凸起,鲜橙黄色至桔红色,光滑,稍粘,边缘有明显条纹。菌肉白色。菌褶黄色,较厚。菌柄淡黄色,具橙黄色花纹或鳞片,内部松软至空心。一般食用鲜品,味鲜,焯后炒食、制馅均可。

6、草花脸。不知学名叫什么,只是东北老百姓都这么叫它。从其性状看,应属香菇类。在山洼处,生于腐叶中,成线状分布。子实体较厚实,通体白中密布粉色纵纹,撕开后,菌杆出现纵丝,特别像熟鸡腿肉。一般焯后食用鲜品,因为晾后口感硬。食用鲜品和禽类肉块一起炖,口感如肉,基本分不出放在嘴里的是肉还是蘑菇。

7、白粘蘑。这是我暂时起的名字,因为真问不到,也查不到它究竟叫什么。多成片生长在低湿的`腐叶上,个体较小,通体白色,伞面的圆心处略呈深色。有黏稠分泌物,有类似香精一样的味道。我初次见到它时,没有采集,感到它不像可食用的菌类。后邻居有亲属来自大兴安岭地区,称此蘑菇是上等食用野生菌,最好是用鲜品煲汤。之后进山,我就试着采集了一些。回到家焯过后,基本不放什么佐料,煲了汤。这一喝,可了不得了,简直是太鲜了。当时就感觉喝这汤必须靠在墙上,要不就能把人香个倒仰!喝上这汤,给个县长都不换啊!

8、松树蘑。生长在长青松树林中,较常见。伞盖老红色,伞褶黄色,海绵状,伞柱黄色。表面有黏液,弄到手上不易洗去。食用时应去掉伞盖上的皮和伞褶的海绵部分,最好晾干后食用。食用鲜品时,如胃肠不好,会导致腹泻,但无大碍。干品则无此不适。

东北八大野生菇2

1、榛蘑

大家听说过榛蘑炖小鸡这道东北名菜吧?这是我来的东北这儿这几年一直很喜欢吃的,榛蘑口感特别的好,营养价值也高,和小笨鸡搭配起来炖着吃特别好吃,每年秋季人们上山采榛蘑晒干留着冬天吃。

2、松树蘑

松树蘑也是东北很常见,也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蘑菇,能够起到抗肿瘤、治疗贫血以及美容等功效。

3、猴头菇

这是东北很名贵的一种蘑菇,不过野生的越来越少,我们吃到的猴头菇多数是栽培的,这种蘑菇营养价值特别高,和燕窝可是齐名的哦。

4、大腿蘑

这种蘑菇吃起来口感特别好,味道也很好闻,不管是鲜蘑菇还是晒干的蘑菇,用来炖一些肉类,比如鸡肉是特别好吃的,而且营养价值是超高的。

5、喇叭蘑

生长在灌木林中的腐叶上,略呈木质,较有韧性,通体单薄,菌柱中空。因伞盖向上呈喇叭状而得名。一般应食用鲜品,味道和口感都不错。

6、扫帚蘑

生长在针阔混交林中,一般成片分布。因其形状像扫帚而得名。长大后,根部中空,整体分量较轻,不宜晾晒,食用鲜品味道好。

7、雷窝子蘑

学名不知叫什么。喜欢生长在土坡阴处。一般食用鲜品,水焯过后,炒食或炸酱均可。

8、粉紫香菇

俗称紫花脸。习性与白香菇基本一样,颜色比白香菇要深一些,略呈紫色,干品水发炖食,味道比白香菇更加鲜美。

东北八大野生菇3

1、平菇,平菇又叫侧耳、冻菌,其菌盖似贝壳或者舌状,又被人叫做耗菌,属于木腐菌类,有较强的分解有机物能力,营养来源广泛,抗性较强。该品种蘑菇,是我国产量最高的品种,平菇性温、味甘。

2、香菇,香菇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人们又把它叫做冬菇、暗菇,是一种木腐菌类,一般生长在失去生命力的木段上。香菇中以花菇品级最高,尤其是天百花菇,更是极品中的极品。

3、金针菇,金针菇是一种木腐菌,又被人叫做朴菇、金菇,而且其分布比较广泛,现在国内的栽培技术比较成熟,种植朋友们注意量化控制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就能够培育出高产的金针菇,市场上也是备受消费者欢迎,还被人誉为了“益智菇”。

4、白蘑菇,白蘑菇又叫双孢蘑菇、大肥菇,是一种草腐生菌,起源于法国,而且现在培育比较广泛,味道鲜美。

5、草菇,草菇又叫麻姑、苞脚菇,是一种腐生菌类,草菇虽然种类多,一般无毒可食用的只有7种,目前,我国是最大的草菇生产国。

6、滑菇,又叫滑子菇、珍珠菇等,属木腐菌,滑菇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是一种食药兼用蘑菇,味道鲜美,是煲汤的佳品。

7、猴头菇,这是东北很名贵的一种蘑菇,不过野生的越来越少,我们吃到的猴头菇多数是栽培的,这种蘑菇营养价值特别高,和燕窝可是齐名的哦。

8、松树蘑,生长在长青松树林中,较常见。伞盖老红色,伞褶黄色表面有黏液,弄到手上不易洗去。食用时应去掉伞盖上的皮和伞褶的海绵

香菇有哪些特征?

(岳德超 洪震)

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别名香蕈、冬菇、椎茸(日本)。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伞菌科,香菇属。一年生或多年生食、药两用真菌。主产亚洲,是亚洲的主要食用菌之一。产量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15%。目前,我国香菇产量已突破万吨大关,约占全世界香菇总产量的40%,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香菇在日本农业产业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是日本农民的经济来源之国内主产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香菇以子实体和菌丝体入药。据分析,干香菇可食用部分占72%,每100克食用部分中,含水分13g,脂肪1.8g,碳水化合物54g,粗纤维8g,灰分4.9g,钙124mg,磷41.5mg,铁25.3mg,维生素0.07mg,维生素B2 1.13mg,尼克酸18.9mg。香菇的鲜味成分是一些水溶性物质,其中主要成分是5′-鸟苷酸。其香味成分主要是香菇酸分解生成的香菇精,此外,香菇中还富含有维生素D原以及腺瞟呤等。性平、味甘,具有化痰理气、健脾开胃、治风破血及保肝等功效。经常食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抵抗疾病,如防治软骨病、坏血病、各种粘膜炎及皮肤炎症、肝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日本近年临床验证表明,香菇多糖具有延长垂危胃癌患者生命的作用。药理研究结果证明,香菇多糖有抗肿瘤、抗病毒、增强免疫、降低胆固醇等作用。我国从发酵生产的菌丝体中提取香菇菌多糖,应用于临床作为治疗慢性肝炎、肝癌、消化道恶性肿瘤、白血病等症的辅助治疗及用于预防和治疗感冒都取得良好效果。

一、形态特征

子实体群生或丛生,菌盖3—20cm,早期凸出后渐平展,有时中央稍下凹,早期呈淡褐色,后变为紫褐色,表面有茶褐色或黑褐色鳞片,有时有菊花或龟甲状裂纹。菌肉肥厚、白色、致密、菌褶白色、稠密、弯生,宽约4mm,过熟或受伤时产生红色或黑色斑块。菌柄中生或偏生,白色,内实,纤维质,常弯曲,有时下方渐细,呈圆柱状或稍扁,长3—6cm,粗0.6—1cm。菌褶表面被以子实层,其上有许多担子或囊状体,密生其上的担子有四个担子梗,每个梗上着生一个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大小约为6—7×3.5—4μm,孢子印白色(图21—8)。

图21—8 香菇形态图

1.子实体 2.子实体纵切面 3.孢子 4.担子

孢子在一定温湿度下,萌发生长形成菌丝,纯白,绒毛状,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无色透明,具分枝和横隔。菌丝不仅可由孢子萌发产生,而且亦可由香菇子实体任何一部分组织萌发而成。因此,香菇菌种不仅可由孢子分离,亦可取子实体任何一部分分离得到。

二、生物学特性

香菇在不同发育过程中对营养、温度、湿度、空气、阳光、酸碱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一)营养

香菇为木腐菌,故其主要的营养物质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其菌丝体可分泌酶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以供自己利用。

(二)温度

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2—26℃。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26℃。子实体在3—22℃均可形成,但以8—16℃时生长发育最快、最好,在0℃以下或22℃以上,子实体停止发生,但高温型香菇在22℃以上仍可生长。温度较高时,一般多产生薄菇;温度较低时产厚菇较多。4℃左右及雪后的干燥天气,能产生品质优良的花菇。低温刺激及变温对香菇子实体分化有促进作用。

(三)湿度

段木栽培时菇木中的含水量以45%最好,低于20%,就停止生长;子实体形成以60%最好,菇木干湿差大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菌丝体生长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7%;子实体形成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低于5%,高于90%都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四)空气

香菇是好气性真菌。故菇场需经常通风换气,以促使菌丝正常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五)光照

光线会促使形成菌皮及原基。子实体在散光条件下出菇质量好,菇颜色深。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

(六)酸碱度

香菇是偏酸性真菌。在pH值3—7.5之间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5—5.5。

三、栽培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香菇最早的国家。早在800多年前,(元)《王祯农书》中就曾记载有香菇(蕈)的简易栽培方法。即在树干上砍出花口,随野生香菇孢子自然飘落接种。这种靠天吃饭的接种方法产量低。近年来,采用纯菌种菌丝接种栽培,产量高。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菌砖栽培,塑料袋栽培,生料栽培,以及采用发酵工程技术进行工业化生产香菇菌丝体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香菇产业发展很快。由于推广使用各种代料栽培及塑料袋栽培香菇,使得生产周期缩短,方法简便,并可利用各种农副产品,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已建成大的香菇栽培基地和香菇生产半自动化车间,并试验成功塑料袋栽培香菇由室内移至室外,进入园田化栽培,不仅提高了产量,其质量接近于段木栽培的香菇。

目前已普及推广的较可靠的栽培方法,为段木栽培法及室外塑料袋栽培法。

(一)香菇段木栽培法

采用段木栽培香菇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优质香菇,山区可以采用间伐或伐木之后的枝丫材以及种植专用速生林的方式解决原料问题。每m3段木三年内可收获干香菇10kg左右,最高可达15kg,为传统砍花法产量的5倍。出口香菇主要为段木香菇。

1.菌种的分离及培养

参照第十二章第四节有关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进行。

2.香菇段木栽培程序

包括段木的准备、接种、假困山、困山、出菇管理几个步骤。

(1)段木的准备

适宜栽培香菇的树种不下于200种。通常认为,除了松、杉及含有芳香物质较多的樟、楠等树种外,绝大多数的阔叶树种及某些针叶树种均可以栽培香菇,主要集中在壳斗科、桦木科、杜英科及金缕梅科。国内常见也比较常用的树种是:锥栗〔Castanea henryi(Skan)Rehd et Wils.〕、刺栲(Castanopsis hystrix A.DC.)、钩栲(Castanopsis tipetana Hance)、枫香树(Liguidambar taiwaniana Hance)、米锥(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栓皮栎(Quercus variapilis Bl.)、枪栎(Quercus glanclulifera Bl.)等。树种确定之后,要选择心材少边材多,生长在向阳坡,肥沃土壤上的树砍伐,直径以8—20cm为宜,树皮不宜太厚或太薄。此外,要考虑到保护自然资源,对山林不能砍光伐光,要充分利用枝丫材。有条件的地方,要有计划地营造香菇专用林、速生林。从理论上讲,最适宜的砍伐期为每年立冬至翌年惊蛰。此时树木中营养成分较高,树皮亦不易脱落。砍倒后根据树种含水量多寡,场所坡向及遮荫度等条件决定剔枝程度。通常刚伐倒的树含水量为40—45%,经过半个月左右干燥,含水量减少5%时最适宜接种。倘若段木含水量少于30%,则不利于种植香菇,要采取浸水等办法。树木一般截成1m长的段木运至接种场地或假困山场堆放。树木质地比较松,树皮薄,小口径情况下,要缩短树木干燥时间,并在截段之后迅速接种。

(2)接种

目前用于香菇段木栽培的菌种有种木种和木屑种两种。种木种接种方便、迅速,但成本较高;木屑种成本低,制作方便,但接种效率低。应根据段木状况、当地气候情况以及市场状况选择当地的早、中、晚熟高产菌种。菌种一时没用上,要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以防菌种老化,优质高产菌种是达到香菇高产的先决条件。段木接种在于将香菇菌丝接入段木形成层中,可采用特制的打孔器或电钻打孔。若是采用种木菌种,则要求孔径与深度与种木大小一致。若是采用木屑种,孔径一般1.2—1.4cm,孔深2—2.5cm。孔穴排列采用梅花式,纵行两孔间距25—30cm,两纵行间距3—5cm。段木两端第一穴距断面5cm,有利于防止杂菌从断面侵入。接种应选择晴朗、较冷的天气,接种场地开阔、干净。木屑菌种放入穴内切勿揉得太碎。选用树皮做盖,盖应比穴径略大些,树皮厚度应在0.5cm以上。另外亦可以采用涂蜡封口,配方为石蜡70%,松香20%,动植物油10%。

(3)假困山

将接过种的段木集中在一个适合菌丝恢复的场所,称为“假困山”。其适宜的温度为18℃左右,适宜的湿度为70—80%,特别注意不要让段木直接受阳光照射。段木含水量较高,可以采用“井”字形堆放法。需要保湿的段木,可以采用柴禾的堆垛法,将段木横放紧密排列,或者采用段木竖立,紧密排列的竖堆法。无论采用何法,都必须在堆顶覆盖枝叶或草被,严寒时再包以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并根据气温情况采取掀膜通气的办法。

假困山的时间长短,因接种时间、气候状况而异。一般接种一星期左右,菌种块边缘就长出白色菌丝。接种一个月之后,要随机抽检几根段木,如在接种穴四周已有白色菌丝蔓延,说明已经成活。如菌块仍为黄色,一碰即碎,说明场地过干,应采取喷水等保湿措施。如菌块已发黑,变粘,说明杂菌侵入。应及时采取补打洞穴、重新接种措施。

(4)困山

困山的原意是指将已长菌丝的段木在山里排开。困山阶段的关键是要选择好菇场,通常选择通风良好、四周开阔、夏季阴凉的山腰处,以坐北朝南或朝东南的缓坡地为好。菇场里要有树林遮荫,以“三分阳、七分阴,花花太阳照得进”为宜。最好还要离水源近些。菇木的堆放随菇场条件不同而变化。一般遮荫度较高,林内较湿的场地,段木可排稀些。反之,段木应排密些,并覆盖枝叶以防阳光直射。困山一个月之后,要进行翻堆,将段木上下头对调。困山阶段在南方梅雨季节要注意通风、覆盖草被,高温季节要注意防晒、防树皮破裂。

(5)出菇管理

经过春夏两季的管理,人工接种的段木中菌丝已充分蔓延,成为能出菇的菇木。这时即可根据菇木的成熟度,菇木树径大小,品种不同等进行分类,以便用人工方式控制出菇。出菇时期的菇木管理主要是水分管理。现在菇场中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是采用浸水出菇法。浸水时间长短,视气温、品种、段木粗细、树种等不同而异,一般第一年菇木浸水36—46小时,第二年浸水24—36小时,第三年浸水12—24小时。浸水之后堆放沥水。在浸水前可以让菇木干燥一星期勿喷水。要尽可能让气温与水温形成较大温差,以刺激菇蕾形成。有人将菇木捞出后在地上敲几下,称之为“击木出菇”,有利于菇蕾形成。浸水出菇之后,应让菇木正常管理半月至一月,再行干燥然后再次浸水出菇。

(二)香菇的室外袋栽

开展香菇的代料栽培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其栽培技术简单,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而得以在广大农村中迅速发展起来。除了应用木屑可以种香菇外,还研究成功了应用甘蔗渣、棉籽壳、玉米芯、高粱秆、黄豆秆、花生藤、芦苇等栽培香菇。

代料栽培的方式很多,有砖式栽培、箱式栽培、塑料袋栽培,近年来还发展了生料栽培。从目前各地的栽培实践来看,以塑料袋栽培成功的比例较大,产量也较高,较稳定。下面主要介绍香菇的室外塑料袋栽技术。

1.配方

(1)阔叶树种不屑78%,麸皮16%,蔗糖1.2%,石膏2—2.5%,尿素0.3%,过磷酸钙0.5%,玉米粉(或米糠)水适量,pH5.5—6.5。

(2)阔叶树木屑66%,棉籽壳20%,麸皮10%,蔗糖1.2%,石膏粉2—2.5%,尿素0.3%,过磷酸钙0.5%,水适量,pH5.5—6.5。

2.接种与发菌

按上述配方将料配好,采用宽15cm,长50—55cm,厚0.05—0.07mm的高压聚乙烯塑料薄膜筒(适用农村常压灭菌)或低压聚乙烯及聚丙烯塑料薄膜筒装料。可以使用装袋机,以提高装袋效率。灭菌后待料筒温度下降至30℃以下时即可接种。接种在无菌室内进行,可3—4人相互配合。一人用70%酒精纱布擦拭料筒,然后用直径1.5—2cm的空心铁制钻头在袋上等距离打4—6个洞。一人用摄子取出菌块迅速接入洞内。一人预先准备好3.5×3.5cm的四方形胶布,迅速贴在已接好菌的洞口上。每瓶原种可接80—120穴,尽可能将菌种放满穴,并微凸出洞口,注意不弄碎菌种,以提高菌丝成活率。

发菌场地选择阴凉、干燥通风处,温度控制在25℃左右。菌筒以“井”字形排列,每层4袋,视气温状况叠5—10层。开始5天不动,第六天翻堆并检查菌丝是否吃料及有无杂菌感染。以后每隔5—6天翻堆并检查一次,清除污染严重的菌筒。微量染菌的可在杂菌菌落四周注射福尔马林。20—25天后两穴菌丝距离2cm左右就要把胶布撕开一小洞以增加氧气,促进菌丝生长。从接菌开始经过50天左右的培养,菌丝已长满整个菌筒,待薄膜下面出现星散的原基时就可以搬出室外脱袋排场。

3.室外栽培管理

室外菇场选择十分重要,要向阳,通风,近水源,水源的水要干净。可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或稻田、旱地均可。场地均必须清除杂草,杀虫。筑畦面宽1.2m,畦间距0.3m。同时应挖深0.8m、宽0.6m的浸水沟,长度视场地及菌筒多少而定。场地上搭荫棚,高度2m,上覆盖草或枝丫等物遮荫,以能透过30%阳光为好。菇场四周亦以草被围起挡风,同时沿着畦边固定木棒或竹子,离地25cm,然后垂直该木棒固定相等于畦宽的小木条,间距20cm,用以靠放菌筒。

菌筒在放入畦之前必须先脱袋,即用刀片将薄膜划破去除,再将菌丝筒与畦面或70°—80°夹角靠放在枝条上。菌丝筒间距2—3cm,交叉排放,排好后即用薄膜将整畦菌丝筒罩起。除遇到高温气候,否则3—5天内不翻动薄膜。当菌丝筒表面已长满白色的香菇菌丝时,应拉大菌丝筒表面的干湿差,适当增加掀膜次数及时间,迫使绒毛状菌丝逐渐倒伏并分泌色素,最终形成一层红棕色的菌膜。

开袋后经过15—20天,菌丝筒转色完毕,这时必须给菌丝筒以一定的干湿差以及温度差刺激,以促使菌丝筒从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其具体做法是菇床白天盖紧薄膜,减少通风换气以增加床畦温度,下半夜将薄膜掀开,使菇床气温突然下降。这样连续3—4天就可产生子实体原基。待原基长到拇指大小时候便可以喷水,喷水次数视天气而定,雨天不喷,阴天少喷,晴天多喷。气温高时早晚要喷水并加强遮荫通风。第一批菇收完之后,停喷水几天,拉大温差,让菌丝恢复并产生菇蕾。一般秋冬两季可以收2—3潮菇。在严寒的季节一般不出菇(少数低温品种除外)。

到了春季,菌丝筒中养料大量消耗,水分含量占菌丝筒的30—35%,这时就应该进行菌丝筒的浸水。浸水前用8号铁丝在菌丝筒两端打洞6—15cm深,然后依次排于浸水沟中,上面压上重物后放水,使水淹没菌丝筒。浸水时间视菌丝筒含水量而定,一般为5—12小时,使菌丝筒含水量达55—60%。浸水之后的菌丝筒同样靠排在畦面上,然后罩紧塑料薄膜,每天通风1—2次,每次1—2小时,不必再喷水,几天之后即有小菇蕾产生,但此时产量已较低。如果第一次浸水之后仍有大量菇产生,还可以进行第二、三次浸水。一般到了6—7月就不再有菇产生了。

春菇的质量一般较差,菇盖薄且柄长。春菇后期主要是做好防高温工作。

(三)病害及其防治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青霉(Penicillium sp.)等,环境不适或原料、接种、灭菌等任何一环节疏忽都可引起杂菌感染。一般发菌后几天需检查一次,如见污染严重应及时处理,挑出到远离栽培场地,烧掉或深埋;选用低浓度的多菌灵对防治杂菌有一定作用。在各生产环节,严格把关,防止杂菌感染。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当菌盖长至八成开时,就应及时采收,这时的菇盖厚,质好。菌盖全展开时质量差。菌褶产生花点时采收,烘焙后发黑,失去商品价值。袋栽菇采菇时,要把菇脚一起采下来,菇柄基部留在菌块上,会发生霉菌,但不要把培养料一起掀起,以免影响下潮菇。

(二)加工

晴天采菇,可先放在阳光下翻晒,待表皮干燥后再烘焙则质量好。阴雨天采,应及时烘焙,烘焙温度应由低逐渐升高,以促进酶反应,合成香味物质,但不能超过65℃,否则酶的活性被迅速破坏,不能形成香味物质,且干菇的外形和色泽均差,不能有火烟,要勤翻动,直至菇柄与菇盖连接部坚硬时为止。这样加工的香菇金黄色,香味浓,质量好。

(三)保存菌种的两种常用方法

1.PDA斜面培养基保存法

即将培养好的PDA斜面培养基置于4—5℃低温下保存。每隔3—6月移植一次。用时最好重新移植。

2.锯木屑培养基保存法

即在木屑、米糠培养基接上菌种,培养好后置于4—5℃低温下保存。每隔3—6月移植一次。

雷丸

(王淑芳)

雷丸(Polyporus mylittae Cooke et Mass.)异名为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cter,别名竹苓、雷实、竹苓子、来丸等。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脐菇菌属。跨年生或多年生。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偏南各省区,如安徽、浙江、福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北、湖南等。陕西、甘肃也有发现。以菌核入药,味苦、性寒、有小毒。能消积、杀虫、除热。与其它中药配伍,治疗血吸虫病、囊虫病及脑囊虫病等。含蛋白酶约3%。为棕灰色无臭无味物质。易溶于水及甘油,不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在肠道弱碱性(pH8)溶液中作用最强,仅0.06μg在10ml弱碱性液中,即有水解蛋白质的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则失效。此外还含醇浸出物22%,灰分4%,水分6.5%,醚浸出物0.06%及无机盐钙、铝、镁等。由于镁具有导泻作用,所以驱绦虫时不用服泻药。近年来又有资料报道其蛋白酶对小鼠腹水癌S-180抑制率在33.3—69.7%,腹腔注射比肌注效果好。

一、形态特征

在自然界、雷丸主要以菌核状态出现,不易发现其子实体。它的两个学名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科、属。1980年底植物杂志刊出余金楹在浙江金华北山采得鲜雷丸,经培养萌发出子实体是伞菌,有菌褶,菌伞直径2—3cm,全部展开时中部稍凹陷,散发出白色粉末状担孢子。菌核呈不规则球形或块状,大小不等,直径一般1—3.5cm。初挖出土时外表红棕或深褐色,表面有微细突起的纵皱纹或者稍平滑。剖面白色至灰白色,有时呈淡黄色或橙褐色。切片呈半透明状。干燥后外表为紫褐色或黑褐色,质地坚硬。刚出土的菌核,在体表凹陷处常带有一条至数条白或淡黄色的绳索状的菌索,还有一些菌丝体缠绕,是雷丸的营养器官。

图21—9 雷丸形态图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雷丸是以腐生为主的兼性弱寄生菌,常生于衰败的杂竹林、桐、枫香、胡颓子等腐根旁,喜在通透性良好的砂砾性土中生长;在近山麓的山坡或日照较短的山凹里;离地面10—15cm深的表土层内较多,秋季在上述林地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雷丸菌核。

1.温度

菌丝在寄主腐木内可经受0℃以下低温,斜面母种有部分菌株在2—-4℃保存两周即失去活力,但菌核抗寒力较强。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5—30℃,用两种培养基在25℃与30℃下培养,均以30℃菌落扩展范围大,说明30%更有利菌丝生长。

2.营养

在以1.5%豆饼粉加0.5%麦麸煮汁的琼脂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的葡萄糖、蔗糖、酒精与醋酸钠试验比较,发现添加葡萄糖者稍促进初期菌丝生长,培养两周后则生长和不添加糖的对照及添加蔗糖的处理无差异,加酒精不利其生长,加1%醋酸钠抑制其生长。在以2%葡萄糖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0.5%蛋白胨、鱼粉、硫酸铵、硝酸铵于25℃条件下培养,菌丝的生长有机N源明显优于无机氮。

3.水分与空气

在锯木屑及麦麸(3∶1)的基质中,料与水之比为1∶1.5—1.8。在25℃用麸皮培养时,麸皮含水量低于60%则不易生长,湖北黄友知报道箱栽上部过干会影响菌核形成。但在超过300%含水量时由于缺乏空气,菌丝也不易扩展。

4.酸碱度

一般南方土壤微偏酸,正适于菌丝萌发与生长。人工培养基自然pH值多在6.5以下,它可以生长。曾用自然pH为5.8的培养液进行深层培养,用10%无水碳酸钠调为6.4、6.8、7.0、7.6共5组。总的生长趋势以自然pH5.8最好,6.4以上生长渐差,7.6的则不易生长。

5.光照

雷丸菌丝及菌核均在土表下,即在无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人工平板上培养,无光生长正常,有光也未发现异常。仅部分菌株呈淡黄色,而部分菌株仍白色。子实体很少发生,是否由于缺少光照有关尚无定论。

(二)不同菌株的培养比较

不同菌核分离得的菌株在生长速度及形成菌核的能力上存在差异。野生菌核在人工培养基上形成菌核能力强,曾用湖北不同地区产雷丸分得4个菌株在25—30℃条件下PSA平板上比较,结果见表21—2。

表21—2 不同菌株在PSA平板上比较(单位:cm)

除在PSA培养基上可形成菌核外,在土豆渣基质上也可形成菌核。

(三)深层培养

多数菌株易形成菌丝球,毛刺少,培养时间较长,发酵需10天。以蔗糖加葡萄糖混合碳源好。深层培养的菌丝,无明显的锁状联合,静置后表面萌发的气生菌丝,较易发现其锁状联合。发酸液pH终值均偏低,对其在偏碱条件下活性高的蛋白酶不利,为综合利用,提高深层培养发酵液pH终值是应该考虑的。

三、栽培技术

雷丸生活史,虽可由菌核上发出子实体并产生成熟的孢子。孢子萌发为菌丝体,再形成菌核。但主要是菌核经菌丝体到形成新的菌核,人工栽培就是按照后者进行的。

(一)纯菌种的人工分离培养

将新鲜菌核以自来水把外皮洗刷干净,再浸入75%酒精中泡3分钟,然后蘸0.2%金霉素水溶液。以无菌操作剖开菌核,取其内部组织约3—5mm2的组织块,置PDA或PSA平板上,25℃恒温培养。一周即生白色菌丝体,挑取其先端转入新的斜面培养即获得母种。每一菌核可分一菌株。因产地及菌核本身老嫩程度不同,萌发菌丝快慢不同。嫩菌核不如老菌核坚硬,但易于剖开分离。老菌核可用清水泡1—2天,或用干净湿沙埋藏两天再分离,可便于操作。

(二)瓶内培养

洪震用福建产野生雷丸分离菌种,一级母种用PSA培养基,二级及三级均用木屑培养基。基质组成为杂木屑70%,米糖(新鲜)18%,红糖1.5—2.0%,碳酸钙1%左右,将母种接入木屑培养基中,置24%左右的环境中培养。待菌丝长满瓶之后置室温下培养。4—5个月之后将木屑挖出,可看到木屑中埋着2—3个雷丸,呈淡黄色。每个有拇指大小。剖开后内呈白至淡黄色,质地粗,呈细的粒状物。看来室内利用木屑栽培雷丸菌核是可行的,但时间相当长。

(三)田野山林栽培

雷丸原均野生,近年来贵州省一些地区进行人工培育试验,利用当地的资源,以野生雷丸为引子,栽培获得成功,具体方法如下:

1.选地

宜选排水好的疏松干燥土壤,山林或林边耕地的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均可种植,但忌选粘重黄泥地。

2.备料

除松、杉、樟、柏外,其它如枫香、青冈、杨树、栗树、马桑均可,其它藤本及竹蔸,树根亦行。以胡颓子、桂树为好。将树砍成70—90cm木段,干鲜木段各一半。并收集大量枯枝落叶和部分半腐烂的木材备用。在生长雷丸处,生长有白

OK,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六梗网文章系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六梗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0)
网友投稿的头像网友投稿普通用户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