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星际流星科普知识大全书,以及星际流浪简谱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星空科普小知识
1.天文科普知识
宇宙海洋中的岛屿——星系
在茫茫的宇宙海洋中,千姿百态的“岛屿”,星罗棋布,上面居住着无数颗恒星和各种天体,天文学上称为星系。我们居住的地球就在一个巨大的星系——银河系之中。在银河系之外的宇宙中,像银河这样的太空巨岛还有上亿个,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用大型天文望远镜观测夜空时,会发现众多的星系犹如宝石般闪着光芒。它们相貌各异:有的像旋涡,称为旋涡星系;有的像圆宝石,称为椭圆星系;有的像甩着两根小辫的短棒,称为棒旋涡星系;还有奇形怪状的,称为不规则星系。目前已被天文学家发现的星系总数有10亿个以上。
星系很多,用肉眼能看到的只有银河系的几个近邻,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仙女座大星系了。它距离地球大约200万光年 。它的相貌几乎和银河系一模一样,体积大约比银河系大60% 。用肉眼看去,也只不过像星星那样大的一个光斑。
每个太空岛屿都是某个群岛中的一员。这些群岛,小一些的(包含几十个星系)叫星系群;大一些的(包含100个以上的星系)叫星系团。它们都归属于一个更大的太空集团——星系团集团,也叫超星系团。银河系所在的超星系团称为本超星系团,它的核心是室女座星系团。无数超星系团组成了观测到的宇宙——总星系。观测到的宇宙与未观测到的宇宙组成了辽阔无边的宇宙。
、天球 天球就是以观测者为球心,以无限大为半径所描绘出的假想球面,我们看到的天体(星星、月亮、太阳)是其在这个巨大的圆球的球面上的投影位置。 2、周日视运动 由于地球自转(自西向东),所以地面上的观测者看到的天体在一天中在天球上自东向西沿着与转轴垂直的平面内的小圆转过一周。 3、子午圈 过观测者的天顶和南北天极的大圆。 4、中天 天体经过观测者的子午圈时,叫做中天。由于地球的自转,天体一天要穿过子午圈两次,其中离观测者天顶较近一次(一般是晚上的那一次)叫上中天。另外那一次叫下中天 5、黄道 简单的说就是太阳在天球中的运行轨迹。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所以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与天球的交线。 6、目视星等
2.小学生天文科普知识有哪些
小学生天文科普知识有:
一、打雷是怎么回事?
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
二、流星雨是怎么回事?
宇宙中有许多小天体按着自己的轨道和速度飞行。有的自己炸碎了,有的和其他天体撞碎了。但它们继续向前飞行。当它们的轨道和地球轨道碰到一起时,像雨点一样落到了地面,这种现象就叫流星雨。
三、蓝天有多高?
“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四、太阳系里有哪些天体?
太阳系中有9大行星。从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五、怎样找北极星?
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六、为什么日落时天空是红的?
因为日落时阳光在大气层中走的路程特别远。除了红色光外,其他几种颜色的光传播不了那么远,还没到我们眼睛之前就都散失掉了。只有红色光线跑得最远,能传到我们眼睛里,所以我们看到日落时的天空的颜色就成了红色的。
七、我们能看到多少颗星星?
用我们的肉眼从地球上能看到7000颗星,但是因为地球是圆的,不论我们站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都只能看到半边天空,而且靠近地平线的星星又看不清楚,所以我们用肉眼实际上只能看到大约3000颗星。
3.天文科普知识
宇宙海洋中的岛屿——星系
在茫茫的宇宙海洋中,千姿百态的“岛屿”,星罗棋布,上面居住着无数颗恒星和各种天体,天文学上称为星系。我们居住的地球就在一个巨大的星系——银河系之中。在银河系之外的宇宙中,像银河这样的太空巨岛还有上亿个,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用大型天文望远镜观测夜空时,会发现众多的星系犹如宝石般闪着光芒。它们相貌各异:有的像旋涡,称为旋涡星系;有的像圆宝石,称为椭圆星系;有的像甩着两根小辫的短棒,称为棒旋涡星系;还有奇形怪状的,称为不规则星系。目前已被天文学家发现的星系总数有10亿个以上。
星系很多,用肉眼能看到的只有银河系的几个近邻,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仙女座大星系了。它距离地球大约200万光年 。它的相貌几乎和银河系一模一样,体积大约比银河系大60% 。用肉眼看去,也只不过像星星那样大的一个光斑。
每个太空岛屿都是某个群岛中的一员。这些群岛,小一些的(包含几十个星系)叫星系群;大一些的(包含100个以上的星系)叫星系团。它们都归属于一个更大的太空集团——星系团集团,也叫超星系团。银河系所在的超星系团称为本超星系团,它的核心是室女座星系团。无数超星系团组成了观测到的宇宙——总星系。观测到的宇宙与未观测到的宇宙组成了辽阔无边的宇宙。
4.恒星的天文科学小知识有哪些
恒星的知识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由于恒星离我们太远,不借助于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难发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代人把它们认为是固定不动的星体。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的主星太阳就是一颗恒星。
1.1恒星演化 恒星结构恒星都是气体星球。晴朗无月的夜晚,且无光污染的地区,一般人用肉眼大约可以看到6000多颗恒星。
借助于望远镜,则可以看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颗以上。估计银河系中的恒星大约有1500-2000亿颗。
恒星的两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温度和绝对星等。大约100年前,丹麦的艾依纳尔·赫茨普龙(Einar Hertzsprung)和美国的享利·诺里斯·罗素(Henry Norris Russell )各自绘制了查找温度和亮度之间是否有关系的图,这张关系图被称为赫罗图,或者H—R图。
在H-R图中,大部分恒星构成了一个在天文学上称作主星序的对角线区域。在主星序中,恒星的绝对星等增加时,恒星的演变其表面温度也随之增加。
90%以上的恒星都属于主星序,太阳也是这些主星序中的一颗。巨星和超巨星处在H—R图的右侧较高较远的位置上。
白矮星的表面温度虽然高,但亮度不大,所以他们只处在该图的中下方。1.2恒星演化 恒星在其生命期内(发光与发热的期间)的连续变化。
生命期则依照星体大小而有所不同。单一恒星的演化并没有办法完整观察,因为这些过程可能过于缓慢以致于难以察觉。
因此天文学家利用观察许多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恒星,并以计算机模型模拟恒星的演变。 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哲学家罗素首先提出恒星分类与颜色和光度间的关系。
恒星——赫罗图系,建立了被称为“赫-罗图的”恒星演化关系,揭示了恒星演化的秘密。“赫-罗图”中,从左上方的高温和强光度区到右下的低温和弱光区是一个狭窄的恒星密集区,我们的太阳也在其中;这一序列被称为主星序,90%以上的恒星都集中于主星序内。
在主星序区之上是巨星和超巨星区;左下为白矮星区。1.3恒星形成 在宇宙发展到一定时期,宇宙中充满均匀的中性原子气体云,大体积气体云由于自身引力而不稳定造成塌缩。
这样恒星便进入形成阶段。在塌缩开始阶段,气体云内部压力很微小,物质在自引力作用下加速向中心坠落。
当物质的线度收缩了几个数量级后,情况就不同了,一方面,气体的密度有了剧烈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失去的引力位能部分的转化成热能,气体温度也有了很大的增加,气体的压力正比于它的密度与温度的乘积,因而在塌缩过程中,压力增长更快,这样,在气体内部很快形成一个足以与自引力相抗衡的压力场,这压力场最后制止引力塌缩,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力学平衡位形,称之为星坯。 星坯的力学平衡是靠内部压力梯度与自引力相抗衡造成的,而压力梯度的存在却依赖于内部温度的不均匀性(即星坯中心的温度要高于外围的温度),因此在热学上,这是一个不平衡的系统,热量将从中心逐渐地向外流出。
这一热学上趋向平衡的自然倾向对力学起着削弱的作用。于是星坯必须缓慢的收缩,以其引力位能的降低来升高温度,从而来恢复力学平衡;同时也是以引力位能的降低,来提供星坯辐射所需的能量。
这就是星坯演化的主要物理机制。 最新观测发现S1020549恒星下面我们利用经典引力理论大致的讨论这一过程。
考虑密度为ρ、温度为T、半径为r的球状气云系统,气体热运动能量:ET= RT= T (1) 将气体看成单原子理想气体,μ为摩尔质量,R为气体普适常数。为了得到气云球的的引力能Eg,想象经球的质量一点点移到无穷远,将球全部移走场力作的功就等于-Eg。
当球质量为m,半径为r时,从表面移走dm过程中场力做功:dW=- =-G( )1/3m2/3dm(2) 所以:-Eg=- ( )1/3m2/3dm= G( M5/3。于是:Eg=- (2)。
气体云的总能量: E=ET+EG (3)。灵魂星云将形成新的行星热运动使气体分布均匀,引力使气体集中。
现在两者共同作用。当E0时热运动为主,气云是稳定的,小的扰动不会影响气云平衡;当E0时,引力为主,小的密度扰动产生对均匀的偏离,密度大处引力增大,使偏离加强而破坏平衡,气体开始塌缩。
由E≤0得到产生收缩的临界半径:(4) 相应的气体云的临界质量为:(5) 原始气云密度小,临界质量很大。所以很少有恒星单独产生,大部分是一群恒星一起产生成为星团。
球形星团可以包含10^5→10^7个恒星,可以认为是同时产生的。 我们已知:太阳质量:MΘ=2*10^33,半径R=7*10^10,我们带入(2)可得出太阳收缩到今天这个状态以释放的引力能。
太阳的总光度L=4*10^33erg.s-1如果这个辐射光度靠引力为能源来维持,那么持续的时间是:很多证明表明,太阳稳定的保持着今天的状态已有5*10^9年了,因此,星坯阶段只能是太阳形成像今天这样的稳定状态之前的一个短暂过渡阶段。这样提出新问题,星坯引力收缩是如何停止的?此后太阳辐射又是以什么为能源?1.4恒星稳定期 主序星阶段在收缩过程中密度增加,我们知道ρ∝r-3,由式(4),rc∝r3/2,所以rc比 r减小的更快,收缩气云的一部分又达到新条件下的临界,小扰动可以造成新的局部塌缩。
如此下去在一定的条件下,大块气云收缩为一个凝聚体成为原。
5.水星的天文科学小知识有哪些
水星是太阳系最小的类地行星。由于被太阳的强光遮挡,观测起来十分困难。哥白尼临终前曾为一生从未看到过水星而遗憾。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对水量有了更多了解。
水星是太阳系最小的类地行星。由于被太阳的强光遮挡,观测起来十分困难。哥白尼临终前曾为一生从未看到过水星而遗憾。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对水量有了更多了解。
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只有5790万千米,是日地距离的0.387倍,水星赤道半径约为地球的2/5。水星没有空气。水星外观同月球十分相像,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亿万年前可能发生过火山活动,星面上现在可见几处貌似火山熔岩形成的平原地区,还到处遍布大大小小的陨石坑。水星上有一个巨大的同心圆构造,半径约有1300千米,它位于水星北纬30度西经195度,由于特别酷热,就被科学家们命名为“卡路里盆地”。水星表面还有100多个具有放射状条纹的坑穴,还有大量三四千米高的断崖,有的长达数百千米。
水星的密度与地球接近。它的中心可能是一个与月球大小相近的铁镍组成的核心,也有一个磁场,但其强度只是地球的1/100。水星轨道速度为48千米/秒,每秒比地球还快18千米。绕太阳公转一圈的速度也最快,只要88个地球日,还不到地球的3个月,水星就是1年了。不过,水星的“日”很长,水星自转1圈将近58.65个地球日,也就是说水星的1天是地球的近两个月,在水星上的1年里,只能看到两次日出和日落。水星和金星一样没有一颗卫星。
离太阳距离最近
水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为5790万公里,约为日地距离的0.387倍,比其它太阳系的行星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过比水星更近太阳的行星。
轨道速度最快
因为距离最近,所以受到太阳的引力也最大,因此在它的轨道上比任何行星都跑得快,轨道速度为每秒48公里比地球的轨道速度快18公里。这样快的速度,只用15分钟就能环绕地球一周。
表面温差最大
因为没有大气的调节,距离太阳又非常近,所以在太阳的烘烤下,向阳面的温度最高时可达430℃,但背阳面的夜间温度可降到零下160℃,昼夜温差近600℃,夺得行星表面温差最大的冠军,这真是一个处于火和冰之间的世界。 卫星最少 太阳系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卫星,总数超过60个,但只有水星和金星的卫星数是最少的或根本没有卫星的行星。
时间最快
水星年 地球每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圈, 而”水星年”是太阳系中最短的年,它绕太阳公转一周只用88天,还不到地球上的3个月。这都是因为水星围绕太阳高速飞奔的缘故,难怪代表水星的标记和符号是根据希腊神话,把它比作脚穿飞鞋手持魔杖的使者。
水星日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水星年”时间最短,但水星”日”却比别的行星更长,水星公转一周是88天(以地球日为单位)而是自转一周是58.646天(地球日),地球每自转一周就是一昼夜,而水星自转三周才是一昼夜。水星上一昼夜的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176天。与此同时,水星也正好公转了两周。因此人们说水星上的一天等于两年,地球人到了水星上多么不习惯。
6.宇宙科学小知识
银河系中的恒星
整个银河系约有2000亿颗恒星。天文学家根据这些恒星的年龄大小不同,将它们分成两大星族:星族I与星族II。星族I是一些年轻的恒星,多分布在银盘的旋臂附近,星族II是一些年老的恒星,多聚集在银核及银晕中。
在银河系里,既有许多如巨星、矮星、变星等单个出现的恒星,也有许多成双成对出现的恒星双星。除双星外,银河系中还可看到由两颗以上的恒星组成的聚星。如双子座的北河二是六合星,半人马座的南门二是三合星。由 10个以上的恒星组成的星团也是银河系里的重要成员。
7.科普小知识资料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
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
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
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月球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
月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2.4公里,为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月球在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同时,也伴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周。月球不但处于地球引力作用下,同时也受到来自太阳引力的影响,所以具有十分复杂的轨道运动。
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这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
这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阴历或农历月就是以月相为基础,星期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月球总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这是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的,而这两个周期相同则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
月球赤道面同它的轨道面有6度41分的倾角。因为这一倾角的存在和月球绕转速度的不均匀等原因,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地面上某一点的观测者多少还能看出月面边沿有前后的摆动。
从地面观测,不止看到月球的半面,而且能看到月球的59%,其余41%则不能直接看到。 月球形状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许隆起的扁球。
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区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洼陷约400米。
月球重心和几何中心并不重合,重心偏向地球2公里。这一结论已为”阿波罗号”登月获得的资料所证实。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此外,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征名称。
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只是早年观测者凭借想象,借用地球上的名称而已,最多不过有某些形态上的相似罢了。
月面上的最明显的特征是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其中大的直径可超过100公里,小的不过是些凹坑。
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总数3万多个,占月球表面积的 7~10%。环形山大多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有4座环形山,分别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命名。
月面最大的几个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克拉维环形山,直径233公里;牛顿环形山,直径230公里。许多环形山的中心区有中央峰或中央峰群,高达2.5公里。
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它们是广阔的平原。在月球正面,月海面积约占整个半球表面的一半。
已知月海共22个(包括背面),其中最大的叫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雨海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
月面中央的静海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此外,较大的还有澄海、丰富海、危海、云海等。
月海大多具有圆形封闭的特点,四周是山脉。有些月海伸向陆地称为湾,小的月海则称为湖。
月陆是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一般高出2~3公里。月陆主要由浅色的斜长岩组成,其反照率较高。
月球正面的月陆与月海面积大致相等,而背面则月陆面积大些。月陆形成的年代经同位素年龄测定为46亿年,比月海要早。
月球上也存在一些山脉,大多以地球上的山名命名,如亚平宁山脉、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最长的山脉长达1000公里,往往高出月海3~4公里。
最高的山峰在月球南极附近,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高。除山脉外,还有长达数百公里的峭壁,最长的是阿尔泰峭壁。
月面上有一些辐射纹, 典型的有第谷环形山和哥白尼环形山周围的辐射纹。第谷环形山有辐射纹12条,从环形山周围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最长的达1800公里,满月时看得最清楚。
其成因尚无定论:有人说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也有人认为是陨石轰击月面造成的。 长期天文观测与登月的直接考察证实,月球周围没有明显的磁场。
月球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的1/1000。月球上更没有像地球和木星那样的辐射带。
月球上不存在任何形态的水,完全没有大气,几乎接近真空状态。通过月球火箭探测查明:月球正面有称为”重力瘤”或”质量瘤”的重力异常区,达12处之多;月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为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所覆盖。
月球没有像地球大气那样的保护层,月面直接受到流星体的猛烈冲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月岩的化学成分、岩屑大小、玻璃含量以及再结晶的程度。月球早期广泛发生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熔浆,从而形成月面上广阔的熔岩平原。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它的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
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
8.身边的科学小知识50个
科学无处不在,下面是50个科学小知识 1。
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 2。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是谁? 许海峰 3。
眼镜由谁发明的? 罗杰•培根 4。为什么自行车能动? 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相互摩擦 5。
下面的称号各是谁?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 、诗狂—贺知章 6。月亮围绕什么东西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有多长? 地球、27.32天 7。
我国三大平原是哪些?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8。地震在地球上每年多少次? 大约500万次 9。
太阳系中,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么? 冥王星 10。地球的厚被是什么? 大气圈 11。
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 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 12。春节有哪些风俗? 扫房、放爆竹、贴春联、吃年夜饭等 13。
什么动物能预测地震? 牛、马、兔、鸡、鸭、狗、蛇、鼠、鱼等 14。什么植物先开花,后长叶? 腊梅、木棉花、连翘、桃树、迎春花、梨树、银柳、紫荆、结香、石蒜、梅花 15。
蜜蜂是怎样造蜂房的? 每一只工蜂的腰部都有一个蜡腺,能分泌出蜡,这种经过嘴巴的咀嚼后变得又软又韧,用它就可以建造蜂房了 16。药瓶为什么是浅色的? 因为浅色能反光,深色的受太阳光一照,吸收光多,药品容易变质 17。
谁发明了蒸汽机? 瓦特 18。哪种恐龙最硬? 剑龙 19。
地球的血是什么? 岩浆 20。地球的骨架是什么? 岩石 21。
为什么不要看电焊火花? 内含一种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 22。为什么不能关灯看电视? 电视机的屏幕和图象都比较小,在黑暗中看,视力要高度集中和扩展,对电视机屏幕上的光线的强烈反映特别敏感,会使眼睛受到 *** ,视力下降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是谁? 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刘伯承、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林彪、 *** 24。按顺序写出我国古代都有什么朝? 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25。
为什么兔子不用喝水? 因为兔子的主食青菜里有大量水份,足够身体的需要了,如果肠里的水一多,就会患肠胃炎。但兔子体内缺水时,也是可以喝水的 26。
什么是流星? 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27。举例说出几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天文学家。
张衡、一行、郭守敬、李善兰 28。电池的发明人是谁? 伏特 29。
维苏威火山在哪里? 意大利 30。第1个到达月球的两个宇航员是谁? 阿姆斯特郎和奥尔德林 31。
泰山在哪个省哪个市? 山东泰山市 32。亚马逊河流经哪些国家? 巴西,秘鲁,哥伦比亚 33。
伊洛瓦底江流经哪些国家? 中国、缅甸 34。世界上最宝贵的五大宝石叫什么? 钻石、蓝宝石、红宝石、祖母绿、猫眼石 35。
鱼类的祖先叫什么? 文昌鱼 37。哪些鱼会发光? 安康鱼、光睑鲷、龙头鱼、灯眼鱼等 38。
人有多少块肌肉? 一共有600多块肌肉 39。木头都会浮在水上吗? 不,有一种“钢铁树”不会浮在水上 40。
什么花最大? 大王花 41。谁发明了麻醉术? 华佗 42。
法国的首都是什么? 巴黎 43。英国的首都是什么? 伦敦 44。
日本首都是什么? 东京 45。意大利的首都是什么? 罗马 46。
美国的首都是什么? 华盛顿 47。鸟类的祖先之一是什么鸟? 始祖鸟 48。
我国的四大海产是哪四样? 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49。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 蓝鲸 50。
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 娃娃鱼。
流星(天文现象)详细资料大全
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成为火所产生的光迹。流星体原来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在掉到地面之前,大部分都已烧成了灰烬,少部分会变成陨石掉到地面上。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流星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介于11km/s到72km/s之间。人们通常为它赋予美好的意义,认为看到并对着流星许愿就能实现心愿。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流星 外文名 :Meteor;shooting star;falling star 1月 :象限仪流星群(Quadrantids ) 4月 :天琴座流星群(Lyrids) 5月 :宝瓶座Eta流星群Eta Aquarids 11月 :狮子座流星群(Leonids ) 12月 :双子座流星群(Geminids ) 基本知识,补充知识,历史记载,陨星物质,主要物质,研究发现,观测意义,主要流星雨表,兵器方面,杂技方面, 基本知识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星包括单个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种,比绿豆大一点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 流星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 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的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流星体是穿行在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很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其中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 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它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流星通常是宇宙空间闯入地球大气层的宇宙沙粒,它在空气中高速运动以致能够打掉空气原子中的电子,从而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又称电离气)。等离子区是由 *** 的原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在大约一秒钟量级的时间内,自由电子再次与原子结合并释放能量,这能量正是迫使它离开初始位置时所需的能量,在结合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是流星尾巴发光的能量来源。 宇宙中那些千变万化的小石块其实是由彗星衍生出来的。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太阳辐射的热量和强大的引力会使彗星一点一点地瓦解,并在自己的轨道上留下许多气体和尘埃颗粒,这些被遗弃的物质就成了许多小碎块。如果彗星与地球轨道有交点,那么这些小碎块也会被遗留在地球轨道上,当地球运行到这个区域的时候,就会产生流星雨。 流星的来源 其实每一次的流星雨并不是象表面那样,流星看起来好看,其实流星是一颗离地球较大的陨石所释放出来的尘埃,其间还会有相对比较大点的石块,到达地球时候,会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从而与大气摩擦,产生流星雨。效果就象拿一块干燥带点湿润的泥土,对某一物体投掷过去,控制好速度,最先接近物体的是泥土上的灰尘,其次是这块泥土本身. 补充知识 流星 :流星体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被燃尽成为一束光,这种现象叫流星。 流星体: 流星体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 火流星 : 看上去非常明亮,发著“沙沙”的响声,有时还有爆炸声。流星体质量较大(质量大于几百克),进入地球大气后来不及在高空燃尽而继续闯入稠密的低层大气,以极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气剧烈摩擦,产生出耀眼的光亮。火流星消失后,有时会留下云雾状的长带,称为“流星余迹”,可存在几秒钟到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 流星雨: 在夜空中有许多的流星从天空中一个所谓的辐射点发射出来的天文现象。 流星雨的辐射点: 流星雨看起来都是从天空中同一个点发射出来的,这个点就叫做辐射点。其实这是因为透视造成的。流星雨时所有流星体的运动方向都是平行的,但就像我们站在铁路上往远方看两条铁轨交汇于一点一样,看起来这些流星体就好像从一个点发出来往四面八方而去。反过来,判断一颗流星是不是该流星群内的,只需看其反向延长线过不过那个辐射点。 ZHR: 表征流星雨大小的一个量,指在理想观测条件下,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头顶正上方时,每小时能看到的流星数量。如果目视极限星等到不了6.5等,或者辐射点不在头顶,能看到的流星数量都会减少。 理想观测条件: 指天空非常晴朗,大气透明度非常好,天空完全黑暗,没有任何人为的光污染,没有月亮时的观测条件。 流星雨的极大和爆发 :所有流星雨都不是只在某个时刻才能看到的,而往往是连续好几天甚至一个月都能观测。但是大多数时候流量都很小,只在一个相对很小的时间段里才会有大量的流星雨出现,这时我们称之为该流星雨的极大;而爆发主要是针对一些周期性流星雨而言的,它们在大多数年份里,就算极大时流量也很小,但在某几年却有可能出现流量特别高的极大,这就是爆发。 流星雨的命名 :我们一般用流星雨辐射点所在的星座或附近比较明亮的星名来命名这个流星群,例如双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就位于双子座中。 流星的发光: 从“天文达人”到科班人士 “专业发烧友”的叶泉志,年纪轻轻就获得了“苏梅克近地天体奖”,手里攥着数百颗尚可提出命名的小行星……近日,在加拿大深造的广东南十字星会会员叶泉志回到广州,与大伙分享他的求学历程。结果,他一上来就提出了一个让发烧友们“三观尽毁”的说法:流星发光不是因为燃烧。 历史记载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也是中国最早,《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最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我国古代流星雨记录 中国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约12次,狮子座流星雨记录有7次。这些记录,对于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也将是重要的资料。 流星雨的出现,场面相当动人。中国古记录也很精彩。试举天琴座流星雨的一次记录作例:南北朝时期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宋书·天文志》)这是在公元461年。当然,这里的所谓“数千万”并非确数,而是“为数极多”的泛称。 流星体坠落到地面通常为陨石或陨铁或者其他金属类石头,这一事实,中国也有记载。《史记·天官书》中就有“星陨至地,则石也”的解释。到了北宋,沈括更发现陨石中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他在《梦溪笔谈》卷二十里就写着:“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沈括已经注意到陨石的成分了。 在欧洲直到1803年以后,人们才认识到陨石是流星体坠落到地面的残留部分。 在中国保存的最古年代的陨铁是四川隆川陨铁,大约是在明代陨落的,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保存在成都地质学院。 陨星物质 对陨星这位“天外来客”,我们当然不能放过。把陨星的成分一分析,发现它们按照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陨星(陨铁),石陨星(陨石)和铁石陨星(陨铁石)等三种。 主要物质
铁陨星差不多全都由铁,镍等元素组成。 石陨星的主要成分是镁,矽和铁的氧化物。 铁石陨星里含有大致等量的镍,铁和矽酸盐。
研究发现 人们研究了从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发现它们的组成同我们地球上的矿石相似。陨星里含有最多的元素是铁,镍,硫,矽,钴,钙,氧等等,全都是地球上原有的东西。这充分证明,自然界是统一的,宇宙间只有一个世界——物质世界,从构成我们周围一切物体的最微小的粒子,那些遥远的惊人的巨大天体,都只不过是统一的物质存在的各种不同形式而已。 观测意义 观测流星对于我们研究高空大气结构状况和物理性质,流星造成的电离气体作短波无线电通讯,探讨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等问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主要流星雨表 1月象限仪座流星雨(Quadrantids ) 彗星母体:2003 EH1 辐射点:牧夫座(Bootes) 预计出现日期:3日-4日 概况描述:每小时流量大约为40颗,颜色为蓝色,速度较快(大约每秒40公里左右),亮度较高的可能会划过半边天空,有一小部分甚至会在天空中留下划过的轨道尘迹。有明显的峰值,一般仅持续一小时左右。 4月天琴座流星雨(Lyrids) 彗星母体:C/Thatcher 辐射点:天琴座(Lyra) 预计出现日期:21日-22日 概况描述:明亮而迅速(大约每秒48公里左右),会在天空留下划过的轨道痕迹,几秒钟后才会消退。 5月宝瓶座Eta流星雨(Eta Aquarids ) 彗星母体:1C/Halley 辐射点:宝瓶座 Eta(Aquarius Eta) 预计出现日期:5日-6日 概况描述:流星密度较高,但流量不是很稳定(最低仅数十颗,最高可能达每小时上百颗)。赤道和南半球可在天亮前几个小时内观测到,北方不利于观测。很多群内流星会在天空留下很长的轨道痕迹。 6月天琴座流星雨(Lyrids) 彗星母体:C/Thatcher 辐射点:天琴座(Lyra) 预计出现日期:14日-16日 概况描述:流量较低,即使在峰值时,每小时流量也仅有10颗左右。观测时需要耐心。 7月宝瓶座Delta流星雨(Delta Aquarids) 彗星母体:1C/Halley 辐射点:宝瓶座 Delta(Aquarius Delta) 预计出现日期:28日-29日 概况描述:峰值时20颗左右,呈现出明亮的黄色,速度中等,约40公里左右。 7-8月 摩羯座 流星雨(Capricornids ) 彗星母体:尚未确定 辐射点:摩羯座 (Capricornids ) 预计出现日期:29日-30日 概况描述:峰值时15颗左右,火流星比例较大,呈现出明亮的黄色,速度较慢,仅25公里左右。观测高度较低。 8月 英仙座 流星雨(Perseids ) 彗星母体:109P/Swift-Tuttle 辐射点:英仙座 (Perseus) 预计出现日期:12日-13日 概况描述:流量较高,峰值每小时流量约60颗左右。亮度较低,观测时需要耐心。 10月 天龙座 流星雨(Draconids ) 彗星母体:21P/Giacobini-Zinner 辐射点:英仙座 (Perseus) 预计出现日期:12日-13日 概况描述:流量较低,每小时流量仅10颗左右。 10-11月 猎户座 流星雨(Orionids ) 彗星母体:1P/Halley 辐射点:猎户座 (Oruon) 预计出现日期:21日-22日 概况描述:猎户座流星雨 每小时流量20颗左右,颜色呈黄色或绿色,速度较快,约每秒66公里。有火流星出现。 11月 狮子座 流星雨 (Leonids ) 彗星母体:55P/Tempel-Tuttle 辐射点:狮子座 (Leo) 预计出现日期:17日-18日 概况描述:狮子座流星雨约33年出现一次流量高峰,峰期每小时流量可上百颗。即使不是峰期,仍然可以看一些零星的流星划过天空。 12月 双子座 流星雨(Geminids ) 彗星母体:3200 Phaethon(行星) 辐射点:双子座(Gemini) 预计出现日期:13日-14日 概况描述:一年中最为稳定、最为炫丽多彩的流星雨,其中白色大约为65%、黄色26%,其它的为呈蓝色、红色和绿色。双子座流星雨是惟一一个非慧星母体的流星雨,其母体是小行星 3200 Phaethon。峰值时每小时流量可上百颗。 12月 小熊座 流星雨 母体彗星:8p/塔特尔 辐射点:小熊座Ursids (URS) 活动时间:12月17-26日 极大时间:12月22/23日 极大流量(ZHR):10 r值:3.0 平均速度(无引力影响):33km/s 极大中心:赤经348度赤纬+75度 北纬20度(南宁、广州、海口):全夜可观测,清晨最好。 北纬30度(拉萨、成都、重庆、武汉、杭州、南京、上海):全夜可观测,清晨最好。 北纬40度(北京、呼和浩特、大连):全夜可观测。 北纬50度(塔城、哈尔滨):全夜可观测。 望远镜视场中心:赤经348°赤纬+75°和赤经131°赤纬+66°(纬度+40°) 赤经063°赤纬+84°赤经156°赤纬+64°(纬度 北纬30°- 40°) 兵器方面 古代兵器,带有飞锤的超长软兵器。有单流星和双流星之分。单流星一端是握柄,另一端通常是一个鸭卵大小形如金瓜的铜锤,握柄和铜锤之间通常以八尺长的绳索相连(也有用细铁链或者是钢丝绳的);双流星通常则是两个大小质量一样的小铜锤之间连着五尺长绳索。 一直以来,单流星被不少人误认为是软鞭。而软鞭和单流星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造型上,软鞭通常是一节一节的(比如常见的九节鞭和十三节鞭等),不会带有飞锤,而且鞭体也比较硬,不及流星的绳索柔韧。 使用上,软鞭通常是通过腕力拉动握柄进行突刺式攻击的,而流星更多是利用甩动飞锤产生的离心力进行缠绕式攻击。因此,使用流星的武者在准备发动攻击的时候会在头顶上方甩动飞锤,而使用软鞭的武者则没有这么做。 古代一种宝剑名。汉 王粲《羽猎赋》:“相公乃乘轻轩,驾四骆,拊流星,属繁弱。” 唐杨炯《送刘校书从军》诗:“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明 郎锳《七修类稿·弁证·刀剑录缺》:“ 孙权之六剑:白蛇、紫电、辟邪、流星、青龙、玄蛟。” 杂技方面 杂技的一种,在长绳两端系水碗、火球,或结以彩球,甩动绳子,使水碗、火球或彩球在空中疾速飞舞,而水不溢、火不坠,形似空中流星。技法有头顶、口咬、挂肩、托掌、围腰、架背、翻滚、骑胯等。旧时迎神赛会,常以此节目开道。
流星雨小知识(有关流星雨的知识,谢谢)
1.有关流星雨的知识,谢谢
流星雨
流星雨(Meteor Shower)的产生一般认为是由于流星体与地球大气层相摩擦的结果(流星体可以是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流星群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产生,因此,流星群的轨道常常与彗星的轨道相关。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流星雨看起来像是流星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并坠落下来。这一点或这一小块天区叫作流星雨的辐射点。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以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 例如每年11月1 7 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宝瓶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也是这样命名的。单个出现的流星,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不同的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的记载是在公元前687年,中国关于天琴座流星雨的记载:“夜中星陨如雨”。 《左传》的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更早的古书《竹书纪年》中写道:“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
流星雨在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它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星。 有的流星是单个出现的,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流星雨的规模大不相同。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有时在短时间内,在同一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的礼花那样壮观。当流星雨的每小时天顶流量(ZHR)超过1000时,称为“流星暴”。 偶发流星每天都会产生,发生的天区和时间都具有随机性,流星雨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有些可以科学地预测,因此流星雨也被称作周期流星;另外,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是流星雨的重要特征。
2.有关流星雨的知识
这次的流星雨规模不会很大。
【金陵晚报报道】 据江苏省天文学会昨日预告:从4月20日起至25日,地球将穿越天琴座流星群的轨道,其中4月22日午夜是该流星雨高峰期。 如果天色晴朗,江苏地区将可目睹到天琴座流星雨。
最佳观测时间是4月22日晚间10时30分之后至23日黎明时分。 在太阳系中存在许多流星体,它们成群地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
当地球在运行过程中与它磨擦而生热发光,从而形成流星雨。 在美丽的银河西岸,有一颗知名的亮星织女星,它和周围的一些小星一起组成了天琴座。
每年的4月中下旬,这一星座的流星雨将在苍穹粉墨登场。 据专家介绍,天琴座流星雨在2600年以前已经出现,它也是我国最早记录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对其在公元前687年大暴发的生动记载,其最近一次大规模“表演”发生在1803年。
江苏省天文学会副秘书长严家荣介绍,今年天琴座流星雨从4月16日-25日可见,4月23日0时30分流星雨达到极盛。 届时如果天气状况良好,天文爱好者可在22日晚间10时30分之后面向东方观测,由于当时已值农历月底,残月要到凌晨3时左右才会升起,因此非常利于市民观赏。
专家同时提醒天文爱好者,由于天琴座流星雨“雨量”有限,市民观测要有足够的耐心。 在大气宁静度较好的郊外,整晚可以用肉眼看到一二十余颗流星在苍穹划过,而如果想在市区观测定梗翅妓俨幻愁潍传璃流星雨的话,则很有可能颗粒无收。
3.流星雨的知识
流星雨的成因与彗星有关,彗星是由冰块及沙石组成的球体,不少彗星会不停地绕着太阳运转,有些则只会造访太阳一次,然后一去不返,而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星会因太阳的热力而使表面物质升华,这些升华了的物质就是日后的流星体,在彗星绕日运转中,部份流星体会和彗星分离,遗留在彗星的轨道上,流星体由于太阳光压及行星作用力,会不断扩散,互相远离,而且范围逐渐增大。当地球的运行轨道与彗星轨道相交时,流星体受地球地心吸力影响,会闯入地球大气层并且燃烧,而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亮光,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雨了。如果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流星体又多又广的话,往往在彗星回归后的几年内,仍可看到由该彗星所产生的流星体所造成的流星雨。
七大流星雨竞相争辉
狮子座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现。一般来说,流星的数目大约为每小时10至15颗,但平均每33至34年狮子座流星雨会出现一次高峰期,流星数目可超过每小时数千颗。这个现象与谭普-塔特而彗星的周期有关。流星雨产生时,流星看来会像由天空上某个特定的点发射出来,这个点称为“辐射点”,由于狮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狮子座,因而得名。
双子座流星雨
双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至14日左右出现,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且流量极大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双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1983 TB,该小行星由IRAS卫星在1983年发现,科学家判断其可能是“燃尽”的彗星遗骸。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双子座,是著名的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固定在7月17日到8月24日这段时间出现,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是最适合非专业流星观测者的流星雨,地位列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彗星Swift-Tuttle是英仙座流星雨之母,1992年该彗星通过近日点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大放异彩,流星数目达到每小时400颗以上。
猎户座流星雨
猎户座流星雨有两种,辐射点在参宿四附近的流星雨一般在11月20日左右出现;辐射点在ν附近的流星雨则发生于10月15日到10月30日,极大日在10月21日,我们常说的猎户座流星雨是后者,它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哈雷彗星每76年就会回到太阳系的核心区,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著名的猎户座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25日左右出现,一般11月8日是其极大日,Encke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该流星雨,极大日时平均每小时可观测到五颗流星曳空而过,虽然其流量不大,但由于其周期稳定,所以也是广大天文爱好者热衷的对象之一。
天龙座流星雨
天龙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6日至10日左右出现,极大日是10月8日,该流星雨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其极大日一般接近新月,较无月光影响,为观测者提供了很好的观测条件。Giacobini-Zinner彗星是天龙座流星雨的本源。
天琴座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一般出现于每年的4月19日至23日, 通常22日是极大日。该流星雨是我国最早记录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对其在公元前687年大爆发的生动记载。彗星1861 I的轨道碎片形成了天琴座流星雨,该流星雨作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在天文学中也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4.流星雨的知识
七大流星雨 1、狮子座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日至21日左右出现。
一般来说,流星的数目大约为每小时10至15颗,但平均每33年至34年狮子座流星雨会出现一次高峰期,流星数目可超过每小时数千颗。 2、双子座流星雨 双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日至14日左右出现,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且流量极大的持续时间比较长。
3、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固定在7月17日到8月24日这段时间出现,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是最适合非专业流星观测者的流星雨,地位列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 4、猎户座流星雨 猎户座流星雨有两种,辐射点在参宿四附近的流星雨一般在11月20日左右出现;辐射点在ν附近的流星雨则发生于10月15日到10月30日,极大日在10月21日,我们常说的猎户座流星雨是后者,它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哈雷彗星每76年就会回到太阳系的核心区,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著名的猎户座流星雨。
5、金牛座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25日左右出现,一般11月8日是其极大日,Encke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该流星雨,极大日时平均每小时可观测到5颗流星曳空而过,虽然其流量不大,但由于其周期稳定,所以也是广大天文爱好者热衷的对象之一。 6、天龙座流星雨 天龙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6日至10日左右出现,极大日是10月8日,该流星雨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其极大日一般接近新月,较无月光影响,为观测者提供了很好的观测条件。
7、天琴座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一般出现于每年的4月19日至23日,通常22日是极大日。该流星雨是我国最早记录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对其在公元前687年大爆发的生动记载。
5.流星雨的有关知识
流星雨是一种有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空中的一点中进发出来,并附落下来的特殊天象。
这一点或一小块天区叫做流星雨的辐射点。辐射点是一种透视效果。
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
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但大颗粒仍保留在母彗星的周围形成尘埃彗头;小颗粒被太阳的辐射压力吹散,形成彗尾。
剩余物质继续留在彗星轨道附近。然而即使是小的喷发速度,也会引起微粒公转周期的很大不同。
因此,在下次彗星回归时,小颗粒将滞后母体,而大颗粒将超前与母体。当地球穿过尘埃尾轨道时,就有机会看到流星雨。
流星雨活动性为彗星周期。
6.流星的基本知识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星包括单个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种,比绿豆大一点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
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的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流星体是穿行在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很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其中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
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它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流星通常是宇宙空间闯入地球大气层的宇宙沙粒,它在空气中高速运动以致能够打掉空气原子中的电子,从而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又称电离气)。等离子区是由 *** 的原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在大约一秒钟量级的时间内,自由电子再次与原子结合并释放能量,这能量正是迫使它离开初始位置时所需的能量,在结合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是流星尾巴发光的能量来源。
宇宙中那些千变万化的小石块其实是由彗星衍生出来的。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太阳辐射的热量和强大的引力会使彗星一点一点地瓦解,并在自己的轨道上留下许多气体和尘埃颗粒,这些被遗弃的物质就成了许多小碎块。如果彗星与地球轨道有交点,那么这些小碎块也会被遗留在地球轨道上,当地球运行到这个区域的时候,就会产生流星雨。
流星的来源 其实每一次的流星雨并不是象表面那样,流星看起来好看,其实流星是一颗离地球较大的陨石所释放出来的尘埃,其间还会有相对比较大点的石块,到达地球时候,会被地球的磁场所吸引,从而与大气摩擦,产生流星雨。效果就象拿一块干燥带点湿润的泥土,对某一物体投掷过去,控制好速度,最先接近物体的是泥土上的灰尘,其次是这块泥土本身.
7.谁介绍下流星雨有关的知识 详细点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
有一种流星体,它们成一大群,沿同一轨道,同一方向环绕太阳运行,当地球碰巧穿过这一流星体的轨道并与其中的流星体相遇时,这些流星体就会以同一速度,相继甚至同时闯入地球的大气层,那时,人们就将看到大量的流星出现,形成美丽壮观的流星雨现象。
狮子座流星雨
关于狮子座流星群形成的流星雨,最早的记载是公元902年10月12日。现在每年11月14-20日,人们都可以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但通常能观测到的流星数目很少,大约每小时5-12颗。然而,狮子座流星雨之所以闻名与于世界,是因为大约每33年会出现一次狮子座流星暴雨
天琴座流星雨
这是最古老的流星群之一。一般出现在每年4月24日,最多的日子是22日。我国古书《左传》和《公羊传》都有记载,公元前687年3月16日的半夜曾出现“星陨如雨”的现象。现在世界上公认,这是第一次记载天琴座流星群活动的情况公元前15年3月25日,《汉书》上又有记载:这天后半夜,流星群像雨一样撒下来,星光的长度都有1-2丈,连续不断地下落,但没有到地面就消失了,一直到鸡鸣时才停止。
美丽的流星和流星雨,一般比较明亮,而且很常见,易于观测,因而也备受天文爱好者的喜爱。
观测流星和流星雨的方法有:
目视观测
照相观测
摄像观测
雷达观测
8.有关流星雨的知识,谢谢
流星雨流星雨(Meteor Shower)的产生一般认为是由于流星体与地球大气层相摩擦的结果(流星体可以是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流星群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产生,因此,流星群的轨道常常与彗星的轨道相关。
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流星雨看起来像是流星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并坠落下来。
这一点或这一小块天区叫作流星雨的辐射点。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以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
例如每年11月1 7 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宝瓶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也是这样命名的。
单个出现的流星,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不同的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的记载是在公元前687年,中国关于天琴座流星雨的记载:“夜中星陨如雨”。 《左传》的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更早的古书《竹书纪年》中写道:“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 流星雨在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
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它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星。 有的流星是单个出现的,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
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流星雨的规模大不相同。
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有时在短时间内,在同一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的礼花那样壮观。当流星雨的每小时天顶流量(ZHR)超过1000时,称为“流星暴”。
偶发流星每天都会产生,发生的天区和时间都具有随机性,流星雨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有些可以科学地预测,因此流星雨也被称作周期流星;另外,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是流星雨的重要特征。
9.关于流星的知识
流星的基本知识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
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
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
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星包括单个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种,比绿豆大一点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
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
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
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的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流星体是穿行在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很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其中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
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它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流星通常是宇宙空间闯入地球大气层的宇宙沙粒,它在空气中高速运动以致能够打掉空气原子中的电子,从而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又称电离气)。
等离子区是由 *** 的原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在大约一秒钟量级的时间内,自由电子再次与原子结合并释放能量,这能量正是迫使它离开初始位置时所需的能量,在结合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是流星尾巴发光的能量来源。
宇宙中那些千变万化的小石块其实是由彗星衍生出来的。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太阳辐射的热量和强大的引力会使彗星一点一点地瓦解,并在自己的轨道上留下许多气体和尘埃颗粒,这些被遗弃的物质就成了许多小碎块。
如果彗星与地球轨道有交点,那么这些小碎块也会被遗留在地球轨道上,当地球运行到这个区域的时候,就会产生流星雨。流星的来源 其实每一次的流星雨并不是象表面那样,流星看起来好看,其实流星是一颗离地球较大的陨石所释放出来的尘埃,其间还会有相对比较大点的石块,到达地球时候,会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从而与大气摩擦,产生流星雨。
效果就象拿一块干燥带点湿润的泥土,对某一物体投掷过去,控制好速度,最先接近物体的是泥土上的灰尘,其次是这块泥土本身.。
10.流星的基本知识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星包括单个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种,比绿豆大一点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
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的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流星体是穿行在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很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其中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
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它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流星通常是宇宙空间闯入地球大气层的宇宙沙粒,它在空气中高速运动以致能够打掉空气原子中的电子,从而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又称电离气)。等离子区是由 *** 的原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在大约一秒钟量级的时间内,自由电子再次与原子结合并释放能量,这能量正是迫使它离开初始位置时所需的能量,在结合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是流星尾巴发光的能量来源。
宇宙中那些千变万化的小石块其实是由彗星衍生出来的。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太阳辐射的热量和强大的引力会使彗星一点一点地瓦解,并在自己的轨道上留下许多气体和尘埃颗粒,这些被遗弃的物质就成了许多小碎块。如果彗星与地球轨道有交点,那么这些小碎块也会被遗留在地球轨道上,当地球运行到这个区域的时候,就会产生流星雨。
流星的来源 其实每一次的流星雨并不是象表面那样,流星看起来好看,其实流星是一颗离地球较大的陨石所释放出来的尘埃,其间还会有相对比较大点的石块,到达地球时候,会被地球的磁场所吸引,从而与大气摩擦,产生流星雨。效果就象拿一块干燥带点湿润的泥土,对某一物体投掷过去,控制好速度,最先接近物体的是泥土上的灰尘,其次是这块泥土本身.
OK,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