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有个“盲测”实验。让不同班的家长扮演“坏人”,测试小朋友是不是会被骗走。家长们用小零食和平板电脑上的游戏跟小朋友套近乎,没有一个孩子能识破。还有个小姑娘不但自己要跟叔叔去玩游戏,还招呼着同学们一起去。
孩子被“拐”走的家长都觉得后怕,平时没少强调安全问题,特别是“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玩”,怎么到关键时刻啥都不记得了呢?
曾身为刑警,后来专注儿童反侵害训练工作6年的张永将老师认为,孩子会被“拐骗”是因为辨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家长在教育孩子提高安全意识时,专注于“不能吃别人东西”,“不能拿人家玩具”,其实是用错了力,往往难以起到防拐的作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辨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有其发展规律的,5岁前的幼儿都是基于具体动作和具体形象的,当问孩子2 1等于几的时候,孩子常常回答不出;但是如果把题目具体化,2辆小车增加一辆是几辆?多数孩子就能立即回答出来了。
一直要到6岁以后,孩子才开始发展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这个阶段给孩子看一些“推理故事”,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辨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有更强的防范意识。
但在孩子辨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前,要让孩子通过“不吃别人的东西”,警觉的辨识出“套近乎”的叔叔阿姨是不是人贩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即使告诉孩子“不能吃人家给的东西”,孩子还是会因为思维能力上的巨大差距,被成年人轻易骗走。
所以,儿童反侵害训练的张老师建议:在给孩子做安全教育时,重点不应该放在“吃不吃人家东西”上,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分辨人”上面。
分辨可以信任的人:建立具体的信任白名单“妈妈,世界上没有坏人对不对?”4岁的儿子曾认为,坏人都是动画片里的角色,现实生活中没有坏人。在我给他解释了“人有好有坏,但还是好人多”之后,他问“那中国没有坏人,对不对?”
相信每个妈妈在给孩子解释“坏人”的概念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希望孩子少接触到“阴暗面”,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让孩子早早提高安全警觉。但无论是怎样的初衷,跟孩子讲完之后才发现,孩子的理解常常令人啼笑皆非。这正是孩子的思维水平不足的表现。
所以要让孩子分辨可以信任的人,就不能简单的通过“好人”、“坏人”,“吃不吃东西”来分辨,而是要尽可能的具体化。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某某阿姨是可以信任的,其他的人不能信任。
所有可以信任的人都应该是具体的一个人,比如孩子每天见面的某某妈妈,而不是“同学家长”这样的抽象概念。因为有些人贩子会跟孩子说自己是某某同学妈妈,这足以让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产生信任,连没有经验的老人都很容易上当。
邻居伯伯就曾经相信了“一位大姐”是孩子同学的奶奶,这位大姐说两个孩子是好朋友,又跟孩子奶奶特别熟。伯伯就信了,险些把孩子交给她,自己先去买菜。幸好老伴阴差阳错打来电话叫他回去,说起这事儿,老伴说根本不认识什么“大姐”,也没有这个同学,才知道是被人贩子盯上了,两个老人都吓出一身冷汗。
分辨安全的环境:外出时的安全防范同事一家人去逛商场,转眼间孩子就不见了。她以为爸爸在看着孩子,爸爸以为她在管着孩子,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还找了超市的工作人员。最后大家在一个货架旁边,找到蹲在那里“躲猫猫”的孩子。同事说,她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
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除了要教孩子分辨可以信任的人,还得教孩子分辨安全的环境。于此同时,很多成年人也容易在外出的时候“松懈”,一个不留神就可能成为一家人的悲剧。
告诉孩子,只有家里、学校、幼儿园,可以列入安全地点白名单,其他地方都必须随时跟大人保持在一定距离以内。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地方也准备列入白名单,这些地方很可能是最需要留神注意的。
1、家门口、店门口
这可能是最容易安全也最危险的地点。因为孩子总在门口玩,家长在家里忙自己的事儿,但人贩子往往就在不远处观察。有些人贩子会用糖果诱骗孩子,也有些直接把“懵圈”的孩子抱上同伙的汽车扬长而去,所以这个地点是最需要家长留神的,最好不要让孩子在家门口玩。
2、小区、公园
夏日炎炎,“遛孩子”的妈妈婆婆都改到晚上,跟乘凉的、遛狗的人群、广场舞阿姨都“撞在一起”,小广场上拥挤不堪。邻居家的瑞瑞前两天就在乘凉的时候不见了,晚上光线暗人又多,我们几个邻居帮她找了好久,最后发现孩子在一个角落玩蚂蚁。
所以,千万别觉得家门口太熟悉,就放任孩子自己去玩,更别光顾着聊天,就忘了孩子。同时也要告诫孩子,小区、公园都不是安全地点,要时刻牵的大人的手,或者在规定的范围内游戏。
3、常逛的商场
不但因为选购商品、付款的时候容易分心,忘了盯住孩子。一家人逛商场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我以为你在管,你以为我在看着孩子,结果谁也没顾着孩子,把孩子丢了的情况。所以,逛商场的时候,要么把孩子放在购物车里,要么保证孩子时时在身边牵着手,千万不要松懈。
去年暑假里浙江的白杨派出所就曾经在短短5个小时之内,接到3个儿童走失的警情,所幸都找回来了。就在前两天,某儿童失踪预警平台的公众号也发表文章称,在暑假期间接到了更多的儿童失踪预警消息。在儿童走失的高峰期,咱们更要打起精神,毕竟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
我曾在职场如鱼得水,如今专心养育两个男孩。读了一柜子书,走了不少弯路,也收获了满满的经验与幸福。关注我@枫糖妈妈,希望把我的所学所用、经验教训跟您分享!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