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小学在广州排第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宁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嘉鸿

“协和中小学教育的背后,不仅仅只是给学生一种学科训练或题目训练,而是通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既要有独立思想与思辨能力,更要有创新精神;还要有亲自动手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吃苦耐劳的韧性与耐性。”这是协和小学和协和中学共同的校友张文豪在8月31日两校合并揭牌仪式上发表的感言。

虽一墙之隔,但同根同源的协和小学和协和中学均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此次合并成广州协和学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将为探索十二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做出协和贡献,也将为广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新的标杆。昨日,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广州协和学校党委书记刘红梅和校长何冠南,听他们讲述合并后的新学校将有怎样的新机遇和新发展。

协和小学在广州排第几(协和中小学合并为广州协和学校)(1)

8月31日,广州协和学校作为广州市属公办十二年制学校举行揭牌仪式

三十年后,两校再次合二为一

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有效缓解升学压力

羊城晚报:协和小学与协和中学合并,对周边市民有何利好?

何冠南:两校合并,缓解了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迫切需求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小学招生地段适龄儿童入学的问题。两校合并后小学和初中施行九年一贯制,也应能有效消除小升初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压力,并为落实“双减”政策创造有利的条件。

羊城晚报:两校合并对学校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何冠南:首先,两校合并是弘扬协和文化,擦亮协和教育品牌的历史使命。目前广州市属学校发展突飞猛进,但协和中学和协和小学的发展却遭遇了各种瓶颈。两校的顺利合并,有利于补齐短板,突破场地和生源的难点,将为协和教育的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这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有利于擦亮广州协和111年的文化品牌。

其次,两校合并是构建小学到高中十二年教育培养体系的有益探索。两校文化同源,前身均为慈爱保姆传习所和广州市立师范学校,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两校本来就同属一体,有着深厚的协和文化基因和相同的办学理念。校园相邻,布局合理,为合并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两校大型功能场室相连相通,互通有无,可使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最大化。目前两校校园自南到北依次为小学、初中、高中,层次分明,十分有利于场室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开展构建小学到高中十二年教育培养体系的探索实践。课程融会贯通,学生才可博学多才。

协和小学在广州排第几(协和中小学合并为广州协和学校)(2)

羊城晚报:两校合并后,招生方面有何变化?

何冠南:按照属地教育部门规定,新的广州协和学校将实施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从2023年秋季起,入读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原则上在本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合并后的办班规模设定为96个班:一至六年级每级6个班,共36个教学班;初中每个年级8个班,共24个教学班;高中每年级12个班,共36个教学班。共提供4620个学位。

宿位方面,小学不提供宿位,初中提供一定的宿位,高中完全满足学生住宿的要求。

强强联合,利用和发展好协和的优势

为广州教育先行先试中小学管理新模式提供实验基地

羊城晚报:社会上已有赞誉,协和党政两位负责人都是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这在目前市属中学里是唯一一所。有如此强大的班子和师资阵容,这对新协和是否意味着再一次腾飞?

何冠南:关于这个话题,我想表达几点:

第一,我们还需努力。一个人的实力永远要大于名气,一所学校也应如此,让协和的实力配得起她的名气,理应成为我们的目标。个人是渺小的,强大的团队建设才是我们需着力打造的。

第二,我们对广州协和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这是有基础、有底气的。文化同根同源,拥有相同的血脉基因;课程独特多元,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师资配备优良,拥有强劲的发展潜力。

第三,两校的合并是学校发展的突破口。选定突破口,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如何实现突破。突破力,是成事的核心能力,形成这种能力,并不容易,需要有努力向上的追求、巧妙充分的发挥、机动灵活的调节。机遇难得,一定要珍惜好、把握好。协和人,必须知耻后勇、暗暗发力。不动声色的努力,才有可能创造一鸣惊人的奇迹。

第四,我们将充分挖掘协和文化,开设、开展更多高质量校本课程和教育活动,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同学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加实惠的教育服务,有效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落地。

我们将盘活两校资源,激发教师活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积极探索12年一贯制办学模式,为广州教育先行先试中小学管理新模式提供实验基地,为构建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广州教育新体系做出协和人应有的努力与贡献。

协和小学在广州排第几(协和中小学合并为广州协和学校)(3)

剪彩仪式

一直用心用情做教育的协和人

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将会永远充满责任和担当

羊城晚报:刘书记,您调任协和党委书记,对您来说是再一次出发,您有何感想?

刘红梅:我1991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进入协和,那时是著名的“广州一师”,我在校担任政治课教师。从师范、协和高中年级组长、学生处副主任、学生处主任、教导处主任,一步步到副校长,我在协和工作了20年。2011年4月升任复办才一年半的广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广州外校”)党支部书记,2013年7月起任校长至今年7月。

我离开工作了11年、曾经为之奋斗、为之骄傲的广州外校,非常感激曾经支持和帮助过我的领导、同事和朋友,感激广州外校;今天,我再次出发,到曾经培养我、成就我、挂念我的协和学校履职。无论在哪里,我都坚信: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将会永远充满责任和担当,热爱和激情,健康和阳光,用心和真爱;我坚信,只要认真思考,用心用情做教育,一切皆有可能。

我树立教育初心和最初历练的二十年一直在协和,对协和的底蕴很有感情。我在广州外校11年的很多办学实践,都深受协和的影响,如“尊重规律,静待花开”的教育理念。可以说,广州外校能有今天,离不开协和的文化底蕴浸润。

羊城晚报:您对协和办学特色的底蕴和基础有哪些认识?

刘红梅:协和立足于111年丰厚的文化积淀,坚实的教育基础,稳步推进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守正、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为教育不断赋予新时代内涵。

第一,协和小学数学教育影响深远。协和小学曾经是广州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和竞赛基地,为广州地区培养了10000余名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爱好者,100余位学员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奖牌。

第二,双语教学实验成果丰硕。早在20世纪40年代,广州协和女子中学就实施双语教学,并在高中部编入部分大学课程,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办学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协和目前不仅有穗港六所同宗学校,更与马来西亚槟城协和学校、新加坡协和学校、美国梅肯第一长老会学校建立姊妹学校关系,广泛地开展教育教学交流。

第四,师范教育成就校长摇篮。学校为广州地区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教育人才,确立了学校作为广州基础教育“黄埔军校”的地位。广东省内400多位在职中小学校长都是协和人。

第五,成功转制成绩辉煌。学校2001年转办普通高中,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6年复办初中,成为完全中学。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先后有多位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并曾培养出广东省英语单科状元。

我们每次梳理协和校史,既深受感动,又有新启发。

十二年一贯制探索和创新

“六和”教育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学识渊博、思维活跃、视野宽广

羊城晚报:十二年一贯制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好处?

刘红梅:我想先与大家分享一个协和人的成长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两校合并揭牌仪式上发表感言的校友代表张文豪。14年前,他从协和小学毕业;8年前,他从协和中学毕业,如今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小学时,他是游泳队的一员,中学时他是足球场上的健将;小学时,他参加了学校的奥数培训,中学时,他系统地接受了数学集训;小学时,他参加学校的自然科学竞赛,中学时,他参加了校内机器人社团和竞赛……可以说,张文豪的教育和成长经历为我们这次两校的合并增添了鲜活的注脚。

协和小学在广州排第几(协和中小学合并为广州协和学校)(4)

协和校友、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张文豪发言

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的是一个漫长的浸润过程,两校合并后的十二年一贯制的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一体化和连贯性,更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能最大化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能实现对个体学生兴趣特长的长期关注、坚持助力灵性成长,融贯教育,让少年更强!

实施十二年一贯制课程对老师的培养也非常有利。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制学校能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教师拥有循环、流动、全程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教师,提高教师全程教育和跨年段教育的能力;实行教师的大循环或小循环,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的整体理解,彼此借鉴教学方法的机会更多;一贯制学校还便于灵活应对生源高峰和低谷出现的教师空缺与饱和的状态,实现学校内部的合理调配。

羊城晚报:协和学校将在十二年一贯制课程的设计上有什么特色?

刘红梅:守正以创新,深融以致远。在继承111年深厚根基之余,广州协和学校将开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贯通十二年的教育时间,以融合、衔接的“六和”课程培养学生。

“六和”课程即“和心、和正、和乐、和致、和雅、和合”,此课程包容差异、鼓励特长,我们相信,实施“六和”课程,一定会为培养身心健康、学识渊博、思维活跃、视野宽广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羊城晚报:能否具体解读一下“六和”课程?

刘红梅:“和心”课程是指开办好协和校史讲解、生态园林讲解、校友访谈、劳动教育等,传承协和精神,厚植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感。

“和正”课程是指体育运动、国防教育、大思政等,培养学生勇敢顽强、遵纪守法、堪当民族大任的品格。

“和乐”课程指的是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各学段衔接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

“和致”课程以STEM、创客、竞赛等为依托,重点打造数学思维品牌课程,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品质。

“和雅”课程是以戏剧表演、阅读写作、演讲辩论等为依托,重点打造语文和外语学科品牌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涵养,增强文化自信,加深国际理解。

“和合”课程是在现有特色课程的基础上,利用校园资源,将自然科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打造“和合”的科技创新课程,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品格。

协和小学在广州排第几(协和中小学合并为广州协和学校)(5)

羊城晚报:未来的新协和将会是怎样一所学校?

刘红梅:广州协和学校揭牌仪式上,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陈爽发表讲话,并希望新的协和学校要切实发挥两校合并后1 1远大于2的正向效应,继承发扬111年来的优良传统,秉承协力同心、和衷共济的协和精神,传承深化协和文化,打造协和特色,擦亮协和品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把广州协和学校越办越好,为办人民满意的广州教育贡献协和力量。

我们都深受鼓舞,我们将不负期待,抓住机遇,打造“协和” 特色,擦亮“协和”品牌,在十二年一贯制一体化培养课程体系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把学校建设成为文化厚重、特色鲜明、优质卓越的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示范学校。

协和小学在广州排第几(协和中小学合并为广州协和学校)(6)

《羊城晚报》2022年9月2日A14版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卫轶

校对 | 赵丹丹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