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为乡村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马云为乡村教育贡献一份力量(马云乡村教育强了)(1)

2014年3月11日,隆回县三阁司镇天子万福教学点,体育课孩子们在学校前的草坪上玩“背人”游戏,这个教学点只有9个孩子,57岁的邱小云老师是他们唯一的老师。(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月25日《南方周末》)

◉编者按:随着学龄人口下降和大规模城市化,农村学生逐渐减少,我国从1990 年代开始农村“撤点并校”。但是,大量撤并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农村学生出现“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2015年11月,国务院颁布《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要求“加快探索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建设并办好寄宿制学校,慎重稳妥撤并乡村学校,努力消除大班额现象,保障当地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面对已经产生的“远、难、贵”问题,具体应该怎么做?马云提出了继续撤并小规模学校,但是办好寄宿制的计划。另一种思路,是政府、企业家、专业教育公益机构等各方投入资源办好“小而美”的学校,保护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的权益。我们编发本组文章,意在激发读者对乡村教育难题的关注,根据具体的情况,从不同的路径,为解决中国农村教育难题而共同努力。

为什么要做农村教育

为什么要做农村教育?第一我有私心,我是老师出身,我四年的大学教育是学师范的,最早16.5元每个月的补贴,我大学毕业之后当了六年老师。我离开学校去创业的时候就想,如果有一天能够成事,我把很多精力返回给学校。但是中国教育之复杂,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干的,做任何事情,要做我们能做,应该做,必须做,不得不做的事情,我锁定的是农村教育。中国绝大部分农村今天在不断发生好的变化,中国政府在过去三十年,我自己觉得做了非常多的努力,让几亿人脱贫,这是很了不起的。

我们觉得不能让孩子们失去未来竞争的能力,精准扶贫首先要从教育、医疗进去。年纪大的,四五十岁的人,你要改变他也很难,但是七八岁的孩子,如果第一天在教育上就没有被公平对待,那就永远没有机会。

我锁定了乡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孩子的教育提升。

另外一件事印象比较深,1992年我有一次到浙江临安昌化,早上五点多一点,我要赶车,正坐在长途车上,前面车突然停下来。我看到前面有一个小女孩,六七岁的样子,手上拎了一个饭盒,背着一个书包。那样的事情,1992年到现在了,在中国依然在发生。不是中国不努力,不是社会不协力,而是有些地方达不到。

我们这些人也许可以做一点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只有乡村教育强了,教育才真正强,只有农民发生变化了,农村发生变化了,中国才真正发生变化。衡量一个国家的水平多好,不是在于你这个国家有多少很牛的大学,很牛的中学,而在于我们最差的学校到底有多差。最差的学校改变了,国家才会有机会改变起来。

有学校更要有老师

我们过去的三年,把所有精力放在乡村教师,这是解决几千万儿童的关键点。我们没办法帮助一个学生、两个学生,只有帮助老师,一个老师一辈子至少影响两百个学生。如果我们能够帮助老师,老师就会影响很多学生。我们后来又发现一个问题,中国原来有近四百万农村教师,但是后来只有330万,很多老师离开了,同时很多校长没受过专业训练,他从来不知道该怎么当校长,当了十年老师以后,人家说“你经验比较丰富,你当校长”,他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财务、管理、领导力。

我们决定把精力再度加入到校长培训,我们2017年开始,选择优秀的校长进行系统性的培训,给他们钱,甚至我们把他们送到美国去,三个星期,让他们看看美国教育的发展,这些校长可能都没有出过国。到这里来的一百多个乡村教师,他们都没有坐过飞机,没有见过企业家们,他们怎么影响孩子,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激情?

我们对老师培训以后,还对校长培训,我们安排他们去联合国大厦,在联合国安理会桌子上面,中国的席位上,那一拍照片,一讲,回去以后,至少兴奋一两年,带动更多的校长。今天晚上这些老师们,能够跟在座的企业家一起参加会议,回去会影响无数的老师、无数的学生。

第三个,我们又开始启动了乡村师范生计划,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去农村,有些师范生,他想当老师,但找不到好的学校,我们马云公益基金会支持五年内,你到农村去教书,这五年内的钱我们补贴,如果他觉得不行,五年以后回来,他爱干嘛就干嘛,只要承诺五年。

中国农村教育,我们跑了很多地方以后,发现一个大问题,特别贫困的孩子们,特别贫困的地区,很多学校是只有十几个学生,然后两个老师,很多是夫妻,要教五六个年级,那样老师也不愿意去,学生也教不好,学校条件越来越差。

应推进中国的拆校并校机制

这次想推动一个进程,就是再度推进并校机制。乡村学校现在从51万所并成23万所,农村小学生平均上学距离为5.4公里,这是教育部门的数据。很多学生上课,坐船去,跋山涉水,包括那位头上全是霜的孩子。我自己这么觉得,这些孩子根本就不应该走读制,就应该是寄宿制,中国必须大力推动寄宿制。

我喜欢那部电影《阿甘正传》,妈妈早上带着孩子,坐着校车,送到学校。从我的经验来讲,一百人以下的学校,老师也不愿意去,学生也学不好。并校的一个重要机制,必须要有寄宿制,住在学校里。

现在很多孩子,来四公里,回去四公里,回到家以后,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爸爸妈妈在城市里打工,爷爷奶奶也不知道怎么教他,他们课后的作业、生活全乱套了。我们如何改变这个状况?我的想法,用校车礼拜五全部送回家,礼拜一早上到每个村口,用车一拉,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全部送到学校,这些孩子在学校里面,因为有三百个学生,老师就愿意去,我们把寄宿弄好,晚上晚自修弄好,早上早自修弄好,农村的留守妇女也很多,把她们训练起来,学怎么照顾孩子的生活,这整套寄宿学校的机制,在欧美是已经很成熟了,我们应该带进来,如果这样的话,在我们中国几百个国家级贫困县,特别穷的地方,孩子们就不用自己在路上。

我希望大家共同来推进中国的拆校并校机制,大家往乡镇靠拢,一个学校再远,二十分钟的车程够了。

另外一个,企业家能够做什么事情?很多人来找我,要给马云公益基金会捐钱,做公益的钱永远不够,但我确实有足够的钱来做这件事情,而且大家的参与感,每个人的心,希望为农村做一点事情,为孩子们做一点事情,更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欢迎大家参与并校,欢迎建校舍。我们鼓励大家为家乡服务,原则上所有参加的企业家们,你是福建人,就做福建,你是广东人,就做广东,你是安徽人,就做安徽,每个省都有贫困的地方。

在当地,我们欢迎建宿舍,宿舍的标准,马云公益基金会会把标准拿出来,怎么生活,怎么住宿,这些标准全部包括。

第二个,我们会做校车计划。宿舍可以以你们公司的名字命名,车也是一样,中国高速公路上面,也要有我们自己的校车,我们可以设计很漂亮,现在二三十万买一个校车,让孩子们能够被接送到学校里面,还能够培养一到两个司机,每个学校可能就两三辆车,我们很多问题就解决掉了。我们还会系统培养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照顾能力,这些人有一两千块钱,两三千块钱,帮助孩子做一些生活料理。

所以并校,建宿舍,捐助汽车,就锁定在你们家乡,要跨省,我们来协调,马云公益基金会只做这几件事情,标准制定、监督、落实,然后每年的汇报,我们不要你把钱给我,太复杂了,你们就自己做自己的。

(2018年1月21日,马云在企业家教育沟通会上的演讲,王江涛整理,经修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