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过历史古装剧的都应该很熟悉“免死金牌”这一个保命的赏赐,听起来免死金牌像是最有用的奖赏了,但是在现实的古代中,其实免死金牌一点都不免死。我们来统计一下各朝代出现的免死金牌,你就会发现免死金牌根本没有什么有效的作用。
我们先来说汉朝吧,汉高祖刘邦当初为了让开国的布衣将相为他继续效力,就发明了“免死金牌”,当时这个不叫“免死金牌”而是叫“丹书铁券”。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虽然没有明确标出可以免罪免死,但是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可以保其子孙后世的荣华富贵。
这个“丹书铁券”在5年后就验证了它的实用性是一定用都没有。韩信谋反,刘邦直接把他杀了,接二连三的也把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特别是那些异姓王们,臧荼、张敖、韩王信、彭越、韩信、英布等先后被废杀,并没有享受到什么免死和世代荣华。当初百余人受封,到后来只剩5人没有被处死。可见这“丹书铁券”并没有什么实用。
接着我们来看唐朝,到了唐朝“免死金牌”进一步发展,这次明明白白的写着免死,甚至还有的可以多次使用,传给家人后代使用都可以。这次用了一年就验证了免死金牌什么用都没有。有免死特权的功臣刘文静因为莫须有的谋反罪,就直接被李渊处死了,到了行刑时刻也没有人敢提免死金牌的事情。
再说说明朝,这次免死金牌的免死范围就比较明确了,功臣可以使用免死2到3次,其子可以使用1到2次。这次是过了十年,才验证了免死金牌的功效是完全无用的,先是胡惟庸案,朱元璋杀开国大臣和其家眷三万多人,连告老还乡的头号功臣李善长也没有幸免,全家七十余口被满门抄斩。接着是蓝玉案,杀名将后人1万5千人,开国功臣是一个不留。
我们来做一个统计,汉朝百人有“丹书铁券”,最后只剩5人,可信度百分之五。魏晋时期没有免死金牌,南北朝时有一人持免死金牌被杀,唐朝有一人持免死金牌被杀。北宋虽然持免死金牌的人没有被杀,但也没人用免死金牌免过死,形同虚设。元朝无免死金牌,明朝所有持免死金牌的人全部被杀,可信度为0。清朝时直接取消了免死金牌。
由此可见,“免死金牌”只是皇帝和功臣的契约,而这个契约最终解释权归皇上所有。所以说“免死金牌”看似是给功臣的最高奖励,最高殊荣,其实只是因为其功绩显赫,皇上需要稳住朝政的一个办法,与其说是“免死金牌”,还不如说是“催命符”。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