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农村秋收忙

#农民日报:“悯农”更要尊农爱农护农#

近日,湖南永州一段老农收割水稻的视频经《人民日报》转发后,引爆网络,该短视频点赞量超过千万。

当天,太阳高悬,火热的太阳炙烤着田野,气温高达40℃。

老人戴着草帽,黄铜色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他站在青黄色的稻田里,就像一幅浓墨重彩绘的油画。

七十年代农村秋收忙(二老农夏收走红)(1)

8月20日,四川遂宁一则在43℃高温赤脚收玉米的视频,也引起关注。在他的背篓里,每一颗玉米棒子上都只有少许干瘪的玉米粒。但老人说:再不好,也要收回去。

七十年代农村秋收忙(二老农夏收走红)(2)

老农民冒着高温酷暑暑,穿着短裤,光着上身在烈日中暴晒挥汗如雨的身影,是一种精神图腾,也告诉我们生存不易,奋斗为本。

田野里老农的生存状况,让现在坐在办公室吹空调的人连想都想象不出来。

这样的场面,在我的记忆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湖州农村,真是太普通,太普遍了。双抢时节,你走错一个村庄,许多老农们就是这身装饰打扮。只不过时过境迁,恍如隔世而已。

七十年代农村秋收忙(二老农夏收走红)(3)

二个视频,之所以“惊醒”了当下的许多年轻人。一个是新鲜,没见过,产生好奇感;二是这种“惊世骇俗”的高强度劳动方式,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是一种稀的资源,是一种古老的存在,看看热闹也好。

城市年轻人,已经过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上山下乡运动期,已接触不到农村;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和收入较少的农业也进行告别和切割。所以农耕时代的原始农活,在他们眼里都成了“天方夜谭”。

七十年代农村秋收忙(二老农夏收走红)(4)

照理说,这一切都无关紧要,时代在发展,人民的生活在改善,田野里辛苦的农活也由机械化代替,农业生产也变得日益轻松。

但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一提底层人艰辛挣扎的生活,展现辛苦艰难的场面。许多网民都缺少怜悯之心,同情之意,变得十分冷漠冷酷。就认为你宣传苦难,渲染不幸,一句苦难不值得被炫耀被歌唱,把你批得体无完肤,撵到你十万八十里。

理由就是,之所以受苦受累,是因为自己不上进,不努力,或者子孙不够努力,被时代抛弃。

话说得赤裸裸没有一点人情味,难免伤人心,也易挫伤人的积极性。这个社会难道没有共荣共生共砺精图志的奋斗目标吗?没有一些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团结一致的精神动力了吗?

七十年代农村秋收忙(二老农夏收走红)(5)

价值观的偏移,极端的个人主义,再加上整个社会思想浮躁,拜金主义盛行,奉献精神缺失,各种思潮和奇谈怪论盛行。

二位老农参加夏季收割,有不少网友评论:别把苦难当歌高唱。在他们看来,他们不能接受这种苦难教育,忆苦思甜教育,吃苦耐劳教育,为理想信仰奋斗教育。或者表面上忸忸怩怩的接受,实际上却异常排斥和拒绝。

他们把一切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认为苦难和理想情怀没有半毛钱关系,苦就是苦,难就是难,累就是累。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也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不想承担,不愿承担,也不会承担。讲究的是自己舒服的享受。活脱脱就是个精致利己主义者?

世界都是相依相溶共荣共生的,每个人都无法预知自己今后的道路,有一句话就是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今天你活成人上人,看不起别人。对别人嗤之以鼻,明天,你连喝水都要塞牙缝的时候,想来也不会这样高高在上。

七十年代农村秋收忙(二老农夏收走红)(6)

这个时代,需要有一种同舟共济的精神。需要有一种勃勃向上的动力,需要有一种吃苦耐劳的气慨,需要有一种人定胜利的气场。

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苦难也就不纯粹是苦难。它会衍生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变成一种无所畏惧拼搏的姿态。

这应该是老农冒酷署抢收粮食给我们的启迪。

苦难不值得歌唱和炫耀,但勃勃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倡导。这是民族脊梁,这是国家的希望。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