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曲山大庙风景区的详细介绍

七曲山大庙风景区的详细介绍

七曲山大庙古建筑群在建筑手法上保留了一些宋式做法。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由元到清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

主要建筑

百尺楼

百尺楼为七曲山大庙的正山门,又名忠孝楼、星主楼、魁星楼,始建于明代。清雍正四年(1726年)被烧,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重檐歇山式,三重,通高145米,面五间21米,进深五间12米,台基用条石砌成,楼两侧有回廊直正前院,回廊面阔各三间长10米,进深一间宽4米。百尺楼采用通柱手法,用46根大柱承托,每根圆柱周长1.42米。梁架穿逗榫铆,结构牢固,虽经数百年风雨地震及川陕公路来往汽车震动,仍然保存完好。百尺楼屋面盖灰色简瓦,脊饰以万火炉及蝙蝠、山鸟、水兽,形态生动。

百尺楼二楼正中塑有一魁星像,高4米余,面目狰狞,赤身临空,手持朱笔,独占鳌头,旧时文人赴考路经过此地必拜此神。

文昌宫正殿

文昌宫正殿位于七曲山大庙古建群的中心部位,是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据《咸丰梓潼县志》载,此殿“清雍正四年冬与百尺楼被野火焚烧,雍正十年重建。”正殿平面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造,穿逗抬梁木结构,十一架梁前后乳栿搭牵用五柱,通高12.3米,面阔22.5米,进深四间21.5米,明间及次间为殿堂,两稍间系走廊。明间是次间的二倍,次间是稍间的二倍,其斗拱之分配均为四铺作,泥道拱雕饰菊花图案,施以五彩编装,成为装饰斗拱,唯屋前后乳前端延伸出柱头,其上置以大斗,并雕螭饰首,后檐乳栿前端穿过檐柱承托檐楞。正八边形抱鼓石柱础,其上雕刻带状花纹图案。殿宇明间前后置以六合格子穿心门,次间安有四合格子门,殿堂两侧与次间均用规格条石和青砖垒砌墙壁后壁,左右两廊安置古朴棂栏,显得格外利落空敞。

文昌宫正殿

桂香殿

文昌宫正殿之后面是桂香殿。此殿为明代所建,单檐歇山式,盖绿色琉璃瓦,因殿前有四株古老的丹桂而得名。殿基呈长方形,殿堂通高11.2米,面阔三间,长19.94米,进深三间,宽15.67米。平面柱子排列整齐,减柱造法,当心间略宽于次间,与庙内其它明代建筑当心间倍于次间,然不同,角梁制作别具一格,母角梁后尾插于内柱,而子角梁交于距内柱米许的蜀柱之上,翼角平出,内而交错,柱角侧角明显。阑额上不施普柏枋,前檐施四铺作斗拱,栌头直接置于阑额之上。其余三面的檐额上直接放置垫木和檐楞。脊饰颇为精细,特别是正脊两端鸱吻,体态粗巨,张口卷尾。殿内陈设有铁铸文昌坐像一躯,高4米,侍从神两躯,高2.5米,四足日月鼎一只,“明弘治十五年铸造”。特别是两侍像造形极有个性,一个捧印,一人持卷。殿堂两侧有文昌传说故事的壁画,为清代所绘,还有乾隆年间刊刻的《文昌帝君阴骘文》。殿外门柱上有联日“小住为佳有数亩绿云一庭丹桂;大观在上看千门紫气万笏青山。”“翼宿聚精莫七曲山千秋圣境;拨经传孝友普天下第一斯人。”

七曲山大庙风景区的详细介绍

七曲山大庙风景区的详细介绍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翠云廊路2号,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国家AAAA级景区。是禄神文昌帝君祖庭,文昌帝君及文昌文化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

七曲山风景区大庙古建筑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为文昌塞和关帝座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组成,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1996年11月20日,七曲山大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