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 中原大战:少帅中原大战入关成为北境守护

1930年9月18日少帅通电入关,支持老蒋,至此本来就已经有些眉目的中原大战已经完全能够看清楚了战争走向。

虽然那时候的西北军已经被老蒋总糖衣炮弹砸得晕头转向,但是再死硬地打下去对于老蒋也说也无异于是个噩梦,况且在津浦路上的晋军出工不出力,按照阎老西的算计,打仗也得用上太极拳一般四两拨千斤的功力,然后再空手套白狼。

那时候阎冯二人的名头特别吓人,分别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副司令,加上桂系的李宗仁也是个副司令,这几派公开对老蒋撕破脸皮。

这个司令部属于反蒋联盟,大概70万人,老冯一人就占了一大半,且不说日后如果打胜了老蒋这帮人怎么分赃,就是在整个中原大战的战事中,他们的关系也显得特别掣肘。

少帅 中原大战:少帅中原大战入关成为北境守护(1)

这个联盟打起来也是相互坑,后来老蒋也是明白咋回事,其实打起来没有怎么发力。

从战斗力上看,蒋军是打不过西北军的,这个老蒋自己都说过,中央军士兵技不如人,也不爱惜武器。

可是就是这么个情况,老蒋还赢了,而且还赢得挺彻底,拥有世界上最大私人军队的老冯梭哈全输,最后连基本部队都没保住,成了孤家寡人。

论兵力,老蒋不如反蒋联盟,但是老蒋钞能力没问题,真气比较足,所以那个时候他基本上不是很慌,因为他就喜欢看反蒋联盟这些人没见过世面的样子,高端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形式出现,这边反蒋军一出现疲惫之势,老蒋那头就开始打糖衣炮弹。

关于老蒋的钞能力怎么用的,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不怕子弹怕银弹,说说民国风云派系西北军到底是怎么垮掉的,就不在此赘述,就说当老冯等人准备梭哈的时候,东北军从北方杀来,其实就这么一夹击,反蒋联盟土崩瓦解,所部都被少帅收编。

少帅是如何把控东北军政大权的

中原大战除了老蒋,最大的利益既得者就是少帅,东北军一时间可谓是风头无俩。

只不过这里面东北军有点下山摘桃的意思,同1929年东北易帜之后坚定地支持老蒋有差异的是,中原大战前期,少帅是明显地在持中立和观望态度。

至于为什么是中立和观望立场,这个和中东路事件还是有关系的。

老蒋除了在这场事件中给少帅摇旗呐喊之外,其他的啥也没做,这就让少帅疏远老蒋,因为他这人真的不能交,有事儿真不上啊。

少帅 中原大战:少帅中原大战入关成为北境守护(2)

话说老蒋平时确实也是这么办事,加上当时中东路事件善后问题没有结束,沈阳还得依附南京,所以这事就显得比较暧昧,但是并不甜蜜。

当然了反蒋联盟也想把少帅作为筹码,可是这些人实在是有点不入流,所以少帅也是个假笑青年,就那么一直地按兵不动。

其实那时候少帅是政治上的新星,沈阳也是有各大势力的办事处,都想拉拢少帅,那个时候如果真加入反蒋联盟,老蒋什么结局不好说,难受肯定是相当的难受,吃不了兜着走是肯定的。

这个时候的少帅名头没有冯阎二人那么吓人,凭心而论地讲,当时少帅的职务是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东北地区属于独立王国,所以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在少帅东北易帜前,东北的政权架构是这样的。

最高立法机关———东三省省议会联合会。

最高行政机关———东北临时保安委员会。

最高军事机关———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

最高司法机关———东北最高法院。

保安是什么保安什么玩意?为啥不叫东北军总司令或者是其他的番号,而叫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呢?

这个和大帅之前搞得东北“自治”有关系,正所谓自治嘛,保境安民,所以叫做保安总司令就比较和谐一些。

但是从这个机构角度来看,少帅只有一个保安总司令的名头,行政似乎不在他手里,要说他掌握枪杆子就能管所有人似乎也太简单,那么少帅是如何把持行政权力的呢?

就是来自于临时保安委员会的委托,委托给某官员了,这个委托完全就是政治上的一种权术。

比如:“东北临时保安委员会委托常荫槐为黑龙江省长”。

再比如: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任鲁穆庭为财务稽核处处长” 。

这两个机构对于官员的委任情况从词语的使用上就能看出来。

对于涵盖整个东北地区的职务,都是由保安司令部进行任命。

说白了,就是少帅一人军政当家了,而保安委员会,有名无实。

这个是东北易帜之前的少帅情况,明显带有北洋及联省自治的色彩,和老蒋在南京那头的不一样。那么在东北易帜之后,老蒋肯定要把自己的那一套带到东北区,所以少帅后来就成了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

这个是东北军事最高长官,东北边防军分为国防军和省防军,同时成立东北政委会。

那么东北的军政机构也就成了这样:

最高行政机关:东北政委会。

最高军事机关: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

最高司法机关:东北最高法院东北分院。

那么少帅在这个地方政权里担任的是什么角色呢?

答案就是,少帅为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也就是说,掌握了行政大权,张作相、万福麟、汤玉麟三人为委员,同时,三人为吉、黑、热三省主席同时兼边防军副司令,民国时期的省主席是军政一把抓,所以,连同少帅加这三人,也就说明了当时南京方面的政治体制。

另外还有一个东省特区,其实也就是中东路附近的集中于行政和外交事宜的一个省级单位,奉天省主席同样也是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但是主席不是东北边防军副司令。

少帅 中原大战:少帅中原大战入关成为北境守护(3)

所以少帅无论是通过带有北洋色彩的东三省保安总司令,还是带有南京色彩的边防军司令长官,都是做到了地方军政一把抓,这一点,在东北如人能敌。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吧,本来各省隶属于南京政府,但是有少帅的存在,那么中间就多了一层关系,也就是说,少帅的角色相当于前清时候的两江或者是湖广总督。

那么那时候少帅在南京方面又是怎样的呢?

他是国民政府委员,但是仅仅如此,这时候的少帅坐拥30万东北军,他不光是个筹码,简直就是个秤砣,往哪个阵营一扔进去,基本上就天下大定了。

可是他还是觉得老蒋是个人物。

少帅如何入主华北

老蒋的发家不是打出来的,有点像玩股票的,一涨一跌的就给发了,要说打仗,蒋军从建军开始就在战略战术上没有出过头,可能唯一的大方向,就是持久抗战了。

对于老蒋来说,中原大战不是打赢的,而是玩了政治手腕,所以一直以来蒋军素质良莠不齐,都是他在图省事,毕竟他进行的不是革命战争。

老蒋拉拢少帅主要是三个通道,第一就是他亲自给少帅发电报游说;第二是通过何成浚这样的非嫡系八面玲珑之人保持密切联系;第三就是派出嫡系进行拉拢;可谓是全方位无死角的进行渗透。

对于少帅,老蒋通过三方面的渗透,基本上就可以做到这样:我会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什么国家统一之类的都是冠冕堂皇的话语,如果一个人很慷慨,那他就必须把自己的慷慨表现得充满感情。

少帅 中原大战:少帅中原大战入关成为北境守护(4)

所以老蒋就是这么做的,1930年3月26日,老蒋致电吴铁城说:“内政部长及军事参议院长与外交次长,请汉兄即推人电保,以便提出。”

然而随着战局的深入,老蒋显得更加慷慨,6月12日,他对吴铁城说表示以北方政治委托张少帅,并催促其三日内出兵,以救危局。

仅仅过了9天,南京就任命少帅为陆海空军副司令。

那时候的老蒋掌握着中国的外交权、行政权,从这个段位上来说他比反蒋联盟靠谱多了,毕竟他也算是正统,所以老蒋连半壁江山都给少帅送上了,大概的内容是这样的:东北军入关后,平津地区的军政和财政完全由奉系掌握,黄河以北的军事亦全部归少帅节制。

另外一个手段,就是老蒋开始从东北买军火,指示宋家保证东北的金融稳定,这些手段,反蒋联盟别说是有,想都不敢想。

反蒋联盟只给少帅画了一个大饼: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并且许诺出来冀察平津的地盘,但是少帅只是呵呵了一下。

这些老头子,都坏得很呐,这帮人,反复无常啊。

所以直到8月15日,蒋军占领济南,局势已经明朗,少帅做出了出兵的决定,这时候既能满足老蒋的要求,也能让奉系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在9月19日的时候,东北军最后一次入关,开始了武装调停,就这样反蒋联盟全盘崩溃,开始撤退。

少帅接收华北整顿军事,成为北境守护

对于山西方面的人员设置,少帅明确提出由商震负责,因为商震属于晋军客军,不是嫡系,势力单薄,必须由东北军进行撑腰。

人员方面这样设置,那么在财税方面少帅更是要准备要了老蒋的半壁江山,最好的方法就是截留,反正是北境守护,这块我就说得算了。

在华北方面的入驻,少帅可谓是全方面的,按照要求,在遣散收编了西北军和晋军之后,少帅开始在华北抢占资源点,尤其是铁路交通方面,而且对于津浦路,双方抢的更是激烈,为啥呢,因为起点天津终点南京浦口,如果奉系把控,那么东北军就可以直接打到南京来,想想就吓人。于是乎南京方面把津浦铁路总局放在了浦口,东北方面不干,于是在天津和浦口分别设了两个局。

所以说别看什么老蒋和少帅俩人是异姓兄弟,老蒋又送给他半壁江山,这背后都是算计。

除去上面这些,最重要的,就是军权了,没有军权,上面说的这些全都是无本之木。

1931年1月到2月,南京政府和总司令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命令,把东三省、热、察、冀、绥一带的所有军队全都归少帅节制,4月,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在北平成立,副司令的职权为“辅弼陆海空总司令统理一切军政、军令事宜,连署各项军事命令,在陆海空军总司令委任之区域内代行总司令职权”。

此时的少帅,除了30万东北军之外,在他的号令下,还节制被肢解的西北军以及晋绥军,反蒋联盟的遗产全都给了少帅。

少帅 中原大战:少帅中原大战入关成为北境守护(5)

东北军进入华北的部队总共两个军,9万人,这两个军是临时成立的,第一军于学忠,第二军王常树,目的就是在华北设定的地图里走一圈,把零零碎碎全都拿下,这里面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占领平汉、平绥、津浦铁路沿线。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编遣反蒋联盟的军队。

晋军10个军,30个师,90个团,10个炮兵团,骑兵5个师,这些部队所编成4个军,总共32个步兵团,骑兵1个旅,共3个团。当然了,这里面和少帅还是有摩擦,最后晋军人数和番号都增加了,势力还是挺强悍。

而投靠少帅的西北军则更是比较惨,西北军一部分归顺了南京,另外一部分只能投靠少帅,当时投靠少帅的西北军所部为宋哲元、孙良诚。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运作,负责人为宋哲元,后来成立了29军,之前番号贴牌东北军,关于29军怎么成立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从铁血战将变成豆腐将领,宋哲元在抗战前后到底经历了什么?

当时西北军没多少部队,说是在山西还有12个师,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因为总共就没多少人,这些部队被压缩成1个军,8个团。

而庞炳勋呢,改编成1个师,直接隶属少帅。

整个北方部队,从纸面上看,反蒋联盟的军队被裁了40万人,只保留了5个军12个师,20万人。

这时候的北方各军阀应该是彻底地服了,比如孙魁元就表示:惟钧座命令是听。

如此一来,中原大战让少帅一下子就成了天底下的二号人物,这一年他还不到30岁,就连甘肃省都感觉不妥,致电少帅“伏望指示”。

更有意思的是,1931年5月,全国还发行了纪念统一邮票,邮票上是老蒋,孙中山,少帅。

就这样,少帅的势力空前膨胀,除东北地区外,华北还有晋察冀绥加京津青岛四省三市,连老蒋直接掌管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省份,这时候,老蒋还没有收服陈济棠和西南诸军阀,所以这样一来,少帅从纸面上来看,也就能和老蒋分庭抗礼了。

但是随后的一切,都在九一八之后全都成了过眼云烟。

在东北沦陷之后,奉系流亡关内,等于失去了基地,所以在权力上也就式微了,其后阎老西复出,奉系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弱了,直到最后宋哲元在平津的做大,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华北地区进入了权力真空时期,也就有了后来的华北危机和七七事变。

民国的权力游戏,都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所有的军阀战斗力都是纸面上的,所以面对外患,军阀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