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幼仪,她的名气远不如林徽因,甚至不如上海滩名噪一时的交际花陆小曼。
知道她的人,也多半会称她为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张幼仪享年88岁,他与徐志摩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七年而已,共同生活的时间更是不足五年,与徐志摩在一起的时间不足她生命的十分之一。死后,她的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不沾“徐”字半分。
如果没有徐志摩,张幼仪会成为那个上海滩名震八方的商界女大佬吗?答案不得而知。张幼仪曾经说过,她的生命分为两段,去德国以前,什么都怕;去德国以后,无所畏惧。
因为徐志摩的缘故,张幼仪去了德国,从此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从这点意义来说,也许正是徐志摩当年的薄情寡义才成就了后来的张幼仪。
扯得远一点,有人说徐志摩是“渣男”,主要原因是因为徐志摩婚内爱上了林徽因,大胆追求并逼迫身怀有孕的张幼仪离婚的事情。
这一点,其实徐诗人也有点冤枉,毕竟张幼仪并不是徐志摩自己选的妻子,而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安插给自己的妻子。
从见张幼仪照片的第一眼甩下那句“乡下土包子”开始,自始至终,徐志摩没有一刻爱过张幼仪,甚至是无尽的嫌弃。
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还要从1915年讲起,彼时张幼仪年方十五。张家是当时江苏的大户人家,她的两个哥哥都在政府任要职。
四哥当时发现了一位才华横溢,前途不可限量的青年学生,他便是徐志摩。徐家当时也是富贾一方的大户,名下有多个产业。徐张两家可谓门第相当,强强联合。
结婚那天,张家为幼仪准备了十里红妆,许多家具更是从欧洲特意买来的。徐家当然也没拖后腿,喜宴几百席,当地的政商名流悉数到场。
与白天风风光光热闹非凡的喜宴相比,徐志摩与张幼仪的洞房花烛夜则是冷冷清清。张幼仪一个人盖着红盖头怀着娇羞和忐忑的心,等待着自己夫君深情地掀开盖头。
然而,徐志摩在众人的劝解之下极不情愿地入了洞房,完成任务一般行了洞房之礼。此时的张幼仪懵了,父母只教给她如何服侍丈夫、孝敬公婆,打理家务,却没有教她,丈夫不喜欢自己怎么办?
张幼仪终究是个大家闺秀,贤良淑德,在徐家操持家务、任劳任怨,任凭徐志摩百般嫌弃,百般不耐烦,她总想着有了孩子就好了。
终于,结婚三年后,张幼仪生下了大儿子阿欢,她以为自己终于拨云见日,徐志摩看在孩子的份儿上也该待见自己了。
可是,徐志摩终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公子哥,孩子出生了,他完成了父母交代的任务,终于可以逃离家庭,远走高飞了。此时,徐父徐母也没有理由再绑住他,徐志摩踏上远洋邮轮去英国了。
徐志摩去了英国,张幼仪在国内养育孩子、孝顺公婆,两人书信往来甚少,幼仪也感受不到丈夫对自己和孩子有半点牵挂。
徐父徐母也觉得这样不是长久的办法。迫于父母和幼仪二哥的压力,徐志摩同意张幼仪去英国与他团聚。
张幼仪是欢喜的,终于要和丈夫团聚了。她特意买了几身漂亮的衣服,踏上了英国的邮轮。足足在大海上飘了一个月,幼仪把胆汁都要吐尽了,终于船到了英国。
张幼仪一眼就望到了来码头上接自己的丈夫,倒不是因为徐志摩帅气逼人,在人群中扎眼,而是在所有来接船的人中,他是唯一一个满脸写着不情愿的人。
幼仪上了岸,徐志摩接过行李,自顾自地大步朝前走,幼仪碎步紧追着。没有直接回家,徐志摩带张幼仪到服装店买了洋衫、洋袜和洋鞋,这很明显,他嫌弃幼仪太土了。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