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和我的祖国》的观影感受。
熊哥想到的词,是感动。
不过这个感动,并非来自于七个单元中的某一个独立故事。而是熊哥在看过电影之后才明白,原来每一个伟大瞬间的背后,都离不开那些小人物的忘我付出。熊哥,因那些忘我付出却又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感动。
1949年10月1日的前夜,为了保证开国大典国旗顺利升起,以林治远为主的电动升旗装置小组一直在紧张的忙碌着,为的就是保证电动升旗装置的万无一失。电影开篇的第一个故事,便由此展开。
故事的名字叫做《前夜》,故事的内容也恰如其名,聚焦于开国大典前夜,电动升旗装置这件小事上。说这件事儿“小”,是因为和开国大典这样的大事相比,一个小小的电动升旗装置的体量,确实无法与其相提并论,至多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环。
一个负责电动装置的工程师,一个负责协助工作的保卫干事,再加上零零散散几个角色,几乎就是完成这个故事的全部关键人物。这个故事不只是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小,就连故事的视角也很小。但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让故事中的人,举步维艰。
那个年代,不仅资源匮乏,技术水平也远不如现今的年代。为了一块红绸子,需要坐到房顶上用喇叭喊,向街坊邻居筹集。想要复制升旗仪式的全过程,却找不到一台能够准确播放国歌的录音机,最后只能靠人工来吹奏国歌。更不用提时不时的断电,以及为了完成新的阻断装置,而动员全城寻找稀有金属的艰辛。所幸,新的阻断装置最终顺利的完成了,而开国大典上电动升旗装置没有出现任何状况。
从故事开始到结束,我们眼中看到的并不是多么波澜壮阔的故事,但这恰恰就是导演的厉害之处,以小见大。当观众认真思考这个故事,与整个开国大典的体量相比之后,便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小小的电动升旗装置尚且要经历如此艰辛才能保证万无一失,那么为了完成开国大典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又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努力呢?想来,应该是无数人吧。
在《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的七个故事中,像《前夜》中林治远这样的小人物,绝不仅仅只是个例。《相遇》里的高远,《回归》里的钟表师傅,《北京你好》里汶川地震遗孤的父亲,《白昼流星》里的李叔,电影中有太多太多的角色都是这样的小人物,而正是这些小人物默默无闻的忘我付出,才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瞬间。
上映两天《我和我的祖国》票房已经突破6亿,翻开豆瓣上的网友评价,几乎也都是溢于言表的感动之词。《我和我的祖国》想要传达的情感,清晰明了的印刻到了每一位观众的心尖,而这样的一部电影,又怎能不称之为佳作呢?
文/萌熊影视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