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田克兢,在武汉人心目中,就是“独角戏”的代名词。
把他二十多年的作品倒带重放,我们仿佛闻到了热干面扑鼻的香味,听到了麻将清脆的撞击声,看到了老馋、麻厂长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2001年之前,田克兢一直是个“业余演员”。他14岁就是武汉小有名气的“故事大王”,只因为父亲的右派身份,进不了专业文艺团体。
他打过年糕,做过技工,站过柜台,拖过板车,后来总算在土产公司仓库里找了份正式工作。其间他一直坚持在武汉市群艺馆业余曲艺团演出,演一场补贴两毛钱。
很难把他跟现在的武汉说唱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青年喜剧表演艺术家联系起来。但他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1980年,田克兢进京参加演出,看到了陕西王木椟的独脚戏《秦腔、歌舞与离婚》:“一个人就是一台戏,太精彩了!”
1994年,田克兢与相声大师夏雨田首次合作的《吃不了兜着走》,那位把检讨做成报告的“老馋”一炮而红,田克兢一口“溜唰”的黄陂话,搭配形象到位的精湛表演,一夜之间,他“C位出道”,成为了湖北人民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他去黄陂演出,大家都亲热地喊:“田克兢你回来了!”
1997年武汉人打麻将成风,他们推出《麻厂长》;1998年,征婚在武汉大行其道,他们推出《鹊桥热线》;2000年,整个城市卷入热,他们推出《中奖》……这些独角戏说的都是武汉人的“坏毛病”,但武汉人就爱听,仿佛有人挠着自各儿的痛处,痒痒地别样舒坦。
田克兢的表演幽默风趣,风格独特,刻画人物准确、自然,演出火爆,在湖北武汉地区是家喻户晓的笑星。
2001年,田克兢摘掉“业余”帽子,成为武汉市说唱团的国家一级演员,如今还当上了副团长。
田克兢如今早已是每年中南六省及湖北省春节晚会的常客,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以及《周末喜相逢》的座上客,武汉市各种小品大赛几乎囊括全部一等奖。
可他说,我还是喜欢别人喊我“岔巴子”。武汉话里的“岔巴子”,是说这个人碰到什么人、什么事都要去“岔”几句。田克兢说,那不是贬义词,代表着武汉人热情、豪爽、直率的个性。
“我讲的是武汉方言,我的观众在武汉。”
田克兢属于武汉,只有武汉观众能听懂他所有的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为他乐不可支、前俯后仰。田克兢记录着武汉,社会万象、街坊是非、时代变迁,都在他的嬉笑怒骂中融为一炉。
田克兢也从一个层面代表着武汉,如果你是个外地人,想了解武汉这座城市的性格,去看田克兢的独角戏吧。
田克兢所做的,就是用他的艺术人生保护和拯救正在消失的湖北方言,鼓舞和树立湖北人自己的方言文化自信;用他的幽默的智慧和精湛的表演,弘扬湖北民俗文化,让人们在笑声里深深爱上自己的家乡湖北。
致力于塑造各种街头巷尾的小角色,却偏偏成为了湖北文艺界地标性的大人物,他倾注毕生的心血为观众带来笑声,然而欢笑背后 他却在针砭时弊,弘扬正气。
田克兢是华丽舞台上最“孤独”的表演者,一个人 一支话筒 一台戏,金口一开惊四座,Hold住全场“四辣个四”,句句是笑料,处处是包袱。
掌声、笑声、叫好声此起彼伏,三十多年来 不忘初心 始终如一,他是湖北方言独角戏的开创者,也是湖北方言独角戏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传承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