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拔罐方法之三(初学拔罐的正确方法)

(五)闪罐法

初学拔罐的正确方法(常用拔罐方法之三)(1)

闪罐法是用闪火法将罐子吸附在拔罐部位后立即拔下,再用闪火法将罐子重新吸附在同一部位,如此反复操作多次,至皮肤潮红发紫时为止。这种反复的牵拉、松弛,可使皮肤血液反复灌注、输布,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对神经和血管也能起到刺激作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外感风寒、肌肉萎缩麻木、局部皮肤麻木、感觉迟钝、末梢神经炎及身体功能减退的虚症等病症。

闪罐法操作时,应注意闪火入罐时要快,快速送入罐底。如果反复闪罐,罐子温度过热,应换另一个罐继续操作。

(六)走罐法

初学拔罐的正确方法(常用拔罐方法之三)(2)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行罐法”、“移罐法”等,适用于经络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邪侵袭、肌肤麻木酸痛等病症。

应选用口径大、罐口较厚且光滑无破损的玻璃罐或有机玻璃罐。操作前要先在要走罐的部位或罐口涂一层润滑剂,如石蜡、凡士林或风油精、红花油、风湿油、消炎止痛膏、药酒等,以便滑动。

将罐具吸附在皮肤上后,手扶罐子,后罐口着力,前罐口略提起,根据病情的特点和走罐部位的解剖结构,进行上下左右或圆圈的往返推拉移动,至皮肤潮红或出现淤血为止。一般腰背、四肢部位适宜上下移动,胸部应按肋骨走行方向移动,腹部可旋转移动。走罐法适合在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腹部、腰臀、背部、大腿等处,不能再骨骼突出处或小关节处及皮肤有皱襞、细嫩之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使火罐漏气脱落。

使用走罐法时,应根据病情和部位挑选口径适宜的罐子,并决定吸拔的力量和推移的速度。一般在腹背、腰、臀处用大罐,四肢处用小罐。需要加大刺激时,可以在推拉旋转的过程中对罐具进行提按,也可稍推拉或旋转后用力将罐具取下,如此反复多次,因取罐时常有响声,这种走罐法又称为“响罐法”。

每天分享一点点,我学的轻松,分享的也轻松。大家一定要跟着我的进度吧。

初学拔罐的正确方法(常用拔罐方法之三)(3)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