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朋个人资料简介图文 从少年成名到演员再到导演

2019年底,苏有朋和阿雅为了录《奇遇人生》飞澳洲,他们在候机间隙也聊起拍电影。“重新转换跑道,要得到认同,都超辛苦的。”阿雅追问,那时候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苏有朋略加沉吟,接着脱口而出:都困难。

苏有朋个人资料简介图文 从少年成名到演员再到导演(1)

苏有朋最近连续两周拿了金曲奖。

虽然只是卫视综艺《天赐的声音》的节目奖项,但回到歌手身份,和王力宏、胡海泉、胡彦斌、张韶涵等职业歌手同台竞技,他实现了个人风格的突破并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

他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奖项,是凭借执导《左耳》入围台湾第52届金马奖最佳新人导演提名;更早一些时候,他作为演员,凭借《风声》中的白小年一角拿到了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男配角。

他少年成名,家喻户晓。从偶像团体时期的唱跳慢半拍,到成为歌手,成为演员,成为导演。

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他,如果有机会遇见十五岁的苏有朋,想跟他聊点什么?苏有朋说,"美梦成真的感觉的确很吸引人,但那只是,故事的开头而已"。

01

一个艰难时期

偶像到了想转型的年龄。他那时签了新公司,尝试新的表演形式,付出一个男演员年龄最黄金的职业时间,能被记住的形象依然来自偶像剧。

2007年夏天,为了发一张新专辑,苏有朋每晚加班,凌晨三四点还在发信息给工作伙伴讨论素材。那年五月,他发布了单曲《大不了》。准备棚录时,忽然得到延期等公司通知的消息。后来新专辑就没动静了。

他没日没夜为那张专辑准备了10首歌。后来,当他再次以歌手的身份发EP《温驯的外衣》时,里面就只收了一首歌,十几年过去了。

当时苏有朋刚签华谊不久。在那之前,他花了半年多时间主演话剧《菊花香》,原著作者金河仁在韩国很有名,国内制作团队也是科班的。话剧不是关注度高的艺术形式,因为有国民偶像加入,关注带来的肯定和批评声音都多了起来。

苏有朋个人资料简介图文 从少年成名到演员再到导演(2)

话剧《菊花香》剧照

当时他年过30,为偶像二字所累。有一个大经纪人跟他讲:你的演技不行,你要多磨练。[14]

他争取所有能发新歌的机会,有次如愿合作到某位大牌制作人。二人在某个周末晚上开工配唱。刚唱没多久,制作人妖娆的女朋友就来了,制作人忙着收工了事。举着麦的歌手要求某些段落再多录一次,表达了可以唱更好的愿望。制作人回答“够了”。不要再让我修了。[1]

2007年是个很值得一提的年份,技术的发展和变革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那一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hone触屏手机,实体唱片开始慢慢走向消亡。

大众传播媒介正从电视和报纸向移动端慢慢转移。那一年迷群文化刚刚发展,流量明星正在崛起。《快乐女声》《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等选秀类综艺陆续火爆。

那几年也正是华谊的好时候,国内300多个当红明星曾陆续签约这家公司,观众眼熟点的名字可能都在其中。据华谊2009年上市招股书显示,艺人经纪及相关业务收入占比高达31.1%,2006年到2008年,国产电影排名前十的票房收入有15.57%属于华谊,仅次于中影集团。

02

《风声》和白小年

大公司的高光时刻不一定能照到所有人。在头部公司里没有拿到头部资源,他靠着一个小角色,实现了个人职业转型的大突破。

2009年,苏有朋参演了华谊出品的电影《风声》,戏份很少。但凭借在《风声》里白小年一角的亮眼表现,拿到了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男配角。领奖的那天他落泪了:“我想我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一个从出道就被定义为偶像派的人,要走上这个台是多么的不容易……”

《风声》是一个注定会被写进中国电影史的作品,原著作者麦家在逻辑坚固的叙事迷宫里重温了一种英雄哲学。演员张涵予说,一个演员一生中很难碰到这样一部电影——独角戏,碰到了你就成了。[3]

《风声》是中国商业电影的里程碑。在2009年以2.7亿票房位居中国电影年度排行前五,而当年排名第一的《变形金刚2》是4.3亿票房。

此前,白小年是个被同公司演员段奕宏拒绝的角色。段奕宏早年考了4年才上的中戏,拍戏10年才有了知名度,是个为了角色甚至愿意去体验精神病院的实力派。起初导演找到段奕宏,告知他是白小年的第一人选时,段奕宏说 “我还没打算转型”。

李静后来在采访中问过苏有朋,“你一个偶像为什么要演这种角色?” “这是我一直在等的角色。”

苏有朋个人资料简介图文 从少年成名到演员再到导演(3)

电影《风声》白小年剧照

为了白小年出场那几分钟的角色,苏有朋去北京昆曲剧院拜师学艺一年。光是唱昆曲、练身段、练兰花指、吊嗓子就练了四个多月,比整个电影拍摄周期还要长。

古代戏曲讲究所有动作都要是圆,精髓要体现出美。

《风声》导演高群书说过,第一次听到苏有朋的昆曲唱段小样时,震惊了。反复跟工作人员确认,这是苏有朋唱的吗?因为一提到昆曲、京剧名伶,大家自然会联想到梅兰芳、张国荣。事实证明,后来《风声》中苏有朋的表演一样让人印象深刻。

初拍白小年的第一场重头戏并不顺利,一个镜头从白天NG到深夜,导演说没有半条可以通过。作为演员他的心态有点崩,准备了那么久,现场那么多人陪着,到了后半夜,所有人都累趴了。睡眠时间被挤压得只剩两三个小时。

苏有朋个人资料简介图文 从少年成名到演员再到导演(4)

电影《风声》剧照

第二天剧组开早班戏赶进度,找不到人物感觉又空耗了一上午,演员和导演都绝望了。转折发生在午餐之后,白小年改变了唱腔的位置、眼神、肢体、走位也跟着改了一下,忽然就顺了,一个地方顺了,接下来所有感觉都对了。“这个人物找到了”。[14]

那场戏拍完的第二天,高群书一见到陈国富(风声联合导演)就急于分享:昨天你没来,苏有朋真是太让人佩服了!后来陈国富剪辑的时候,特意把白小年的片段挑出来回放,跟高群书一样,他也被震撼了。

03

转幕后做导演

2014年苏有朋遇到了一个选择,需要在他正做减法的工作心态里,大幅度增加工作时间,去挑战一个自己完全没把握的事情。

他的电影导演之路是从和光线传媒的合作中开始的。

2014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光线以31亿的总票房三倍超越了当时公司体量更大的华谊。战略上,这家影视公司继续加大了对新人导演和演员的投入。

他们启动了新人导演扶持计划:避开大片模式,用青春电影、小妞电影来撬动高票房。后来苏有朋和他执导的《左耳》正是这个扶持计划的项目之一。

我们今天再看《左耳》,要注意整个幕后制作团队的专业性。合作模式有点类似于互联网公司的“中台”概念:大平台在中台统一汇聚和分发标准化资源,由前台团队完成具体的业务和kpi。

题材固定,风格统一,原著作者很有名但当时并不懂剧本,就连制片人也是公司派出的新手。这是一个精心排列组合但又需要重度磨合的团队。导演绝对不是坐在监视器前面那么简单,除了要负责作品的艺术呈现,还要作为现场项目负责人,决策整个剧组的上上下下。

《左耳》前后一共换了26个编剧,最后影片成片出来编剧署名只有原著作者饶雪漫一人。

饶雪漫后来把编导之间的创作冲突写进了回忆录:吵得最凶的时候苏有朋摔门而出,只甩给饶雪漫一句:你不配挂编剧,不如让我来好了!两秒钟后他又开门进来,诚恳地找到饶雪漫:我必须要好好跟你谈一谈。[5]

小说和剧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电影是导演的艺术。

《左耳》拍摄的时候正是夏天,仓库改装的内景酒吧没有空调,热,空间小又不透气。监视器被搭建在仓库后面的一座暗房里,要穿过长长的黑色狭窄通道,才能到达电影中的“算了酒吧”。所有演职人员在里面大汗淋漓。

苏有朋每天要在监视器和片场之间来来回回跑上个几百次。饶雪漫回忆,经常会看见导演皱着眉低下头闻一闻自己,然后他的助理就心领神会地赶紧递一件干爽的衣服过去。《左耳》制片人孙永焕说,从来没见过一个导演能在片场把所有角色的台词都背下来。

苏有朋个人资料简介图文 从少年成名到演员再到导演(5) 第一页12下一页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