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1968年,年过半百。近几年,小时候看的电影经常浮现在脑海,或是因为一首歌、一句台词、一幅画面,挥之不去。那时候,电影产量小,看电影的机会不多,好多电影看了好几遍,因而记得更清楚。
现在闲来无事,就把十来岁时亲眼看过的电影回忆一番,慰藉一下追忆旧时光的情怀。影片不见得是最好的,但我遇见它的年龄是最好的!
《虎口脱险》:1966年,法国、英国合拍,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
基本剧情:该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一架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的几位飞行员在法国人的帮助下,与德军展开的一场场惊险紧张而又幽默滑稽的逃生故事。
最深印象:1、当时看这部电影时,被彻底震撼和迷倒了。战争片还可以这样拍?颠覆三观啊。整部电影的最大观感就是出人意料,比如:影片一开始是英国飞行员跳伞的情节,大家会以为他们是主角吧?错!真正的主角却是后面的法国市民。再如:电影从头到尾虽然场面激烈、冲突不断,但没有死掉一个人!不论好人还是坏人。这在战争片里太少见了!
2、油漆匠布卫、指挥家纳伯尔分别代表法国的底层民众和上流社会,两个不相干的人,被命运绑在一起,对抗德军的追捕。两人性格、习俗的反差,形成笑果不断的喜剧冲突。逃生的一路,就是幽默好笑的一路,也只有他俩才有的效果。公路上光脚前行、人骑人牵狗前行、拿对方脑袋当南瓜、不得不同床共眠... ...
3、德军在这部电影里的“贡献”巨大!他们的形象都是以滑稽和狼狈示人,被油漆砸中、被爆炸物裹住、带斗摩托从中间隔开、岗哨被车拉倒... ...尤其是这位对眼士兵,他无需台词,自带笑声!
4、该片喜剧效果十足,几乎每5分钟都要有一个经典情节。指挥先生和油漆匠跟一个大胡子,光着身子,眉来眼去地吹口哨,哼哼地唱“鸳鸯茶”(这名字真好听,指英国的下午茶);英国飞行员男扮女装站街女,吸引好色之徒一个一个掉入陷阱;旅馆房牌号6和9颠倒,引发系列的误会;指挥家把德国将军像做的蛋糕,扯胳膊、掰脑袋地吃掉;指挥家和油漆匠大喊“嗨,希特勒”,伸手砍晕德国兵......
5、异域风光让人大开眼界!巴黎歌剧院、土耳其浴室、主宫医院这些建筑富丽堂皇,法国田园风景美轮美奂,法国人的浪漫、多情在那个年代看得大家瞠目结舌。
6、影片的译制水平堪称绝唱。上海译制厂下了大功夫,每个角色都活灵活现、各具特色。2018年,《虎口脱险》译制导演苏秀获颁法国文学艺术军官勋章。
严格说来《虎口脱险》也可算“抗德神剧”,神到很多细节你完全不能用理智去推敲,没有任何现实合理性。但是,观众就是爱看,这才是硬道理。《虎口脱险》在法国,吸引了1727万观众到影院观看,这个纪录保持了31年,直到1997年才被《泰坦尼克号》打破。这几年,还有不少这部电影的元素在街头呈现,经久不衰。好电影无国界,《虎口脱险》风靡了世界上许多国家。
如果电视上重播《虎口脱险》,我们一家人都会看,然后笑成一团... ...
您还记得哪些细节?一起探讨一下吧。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