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7月21日夜间,记者从合肥警方获悉,近日合肥市公安局新站分局破获一起冒充“老师”向家长收取资料费的诈骗案。在新站区某中学一个班级的家长群中,“班主任”发了个二维码向家长收取资料费,之后短短几分钟,多名家长中招转账。
7月7日,一名自称是学生家长的人添加合肥市新站区某中学班主任潘老师的微信好友,要求加入班级微信群。潘老师见其备注确实是班里学生家长的姓名,便同意其入群。
骗子在潜入班级群后迅速更换名称和头像,利用班主任正在上课、不方便看群消息的时间,冒充潘老师在群里发送收取资料费的信息,并附上了收款方式,同时要求无法成功转账的家长卸载国家反诈App。
家长们看到是“班主任潘老师”,没有多想也没有提防,更没有验证消息的真伪,只想着抓紧先替孩子把资料费缴纳了,于是,群里很多学生家长通过扫码缴纳了费用。
接报警后,新站公安分局立即对该案展开调查。7月14日,根据前期侦查研判的结果,民警成功锁定嫌疑人身份,前往广西将4名嫌疑人抓捕到案。
经审讯,4名嫌疑人对冒充班主任对群内家长实施诈骗的行为供认不讳。目前,该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分析表示,该骗局的诈骗手法分为4步:
步骤一:骗子在网络上获取学生家长、老师的社交账号,并伪装成学生家长,进入班级微信群。
步骤二:骗子进群后一般会先潜水,观察班主任和家委会成员的活动规律,下载班主任、家委会成员的头像照片备用。
步骤三:在班主任上课的时候,骗子会冒充家委会帮助班主任在群里发送收取学费、资料费的信息和收费方式(例如群收款、微信收款二维码)。
步骤四:等班主任和真正的“家委会成员”看到这些信息后,骗子直接退群走人。
警方提醒,家长如收到自称“学校”或者“子女”的陌生号码短信与电话,并且对方要求通过QQ、微信等平台交费的信息时,一定要通过拨打电话给子女或班主任及其他家长等方式多方求证,以确认情况是否真实。
同时,谨慎保护个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资料信息,不轻易告知他人,特别是在网上填写各种资料的时候更要谨慎。
此外,家长与子女要将防骗工作做在日常,防患于未然。如遇电信网络诈骗,请迅速拨打110报警。一旦不慎受骗,报案越及时,警方通过快速止付拦截的可能性就越大。
延伸:
“国家反诈中心”APP是一款国家反诈中心和互联网应急中心联合研发的反诈利器,以国家权威推动反诈工作,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它可以专门识别出真、假APP,还能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发出预警,日常大家也能在该软件上查看各类诈骗案例,以此提高自身反诈意识,也可以通过自检功能检出不小心下载安装的涉诈APP。
合公新 董毓祺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来源:安徽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