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态变化章节的内容学生不是很好理解,主要是因为实验不太好做,学生不能够直接通过观察现象去理解。

同时由于教学要求只需要学生会分辨基本的物态变化现象与过程,且中考占分比例不到10%,所以很多教师在讲该章节的时候都会避重就轻,导致部分知识点讲不透。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常见错误知多少)(1)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考纲外的一些有趣内容,干冰实验。

一、涉及干冰的相关现象

1、干冰放入金属器皿中发出尖锐的声音,是因为快速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干冰与器皿高频率撞击产生的可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很快速、频密,量也不少。


2、易拉罐里放入干冰,外壁结霜。而易拉罐里放入冰块,外壁生成水珠。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常见错误知多少)(2)

分析:

(1)冰块的温度并不是很低,只是负几摄氏度而已,它周围的“白汽”是小水珠,所以把冰块装入空易拉罐中时,罐外壁形成的是水珠。


(2)而干冰的温度很低,负几十摄氏度,水蒸气急剧遇冷,形成的“白汽”(严格说是白烟)是小冰晶,所以把干冰装入空易拉罐中时,罐外壁形成的是霜。


(3)舞台上的云雾就有点难说,原因那只是干冰粉,吸热量有限,有可能不足以使水蒸气凝华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常见错误知多少)(3)

3、凝华的两种方式:

(1)对于外界压强低于三相点的物质,如干冰的制造:加压、降温

常压下需要冷却到-78。5℃,如果加压到5个标准大气压的话,只需要冷却到-56.6℃低一点即可同样,常压下,干冰升华温度是-78.5℃。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常见错误知多少)(4)

(2)对于外界压强高于三相点的物质,如水蒸气的凝华对于这种气体,要变成固体,通常是先液化再凝固但如果骤然急剧遇冷,可以直接凝华。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常见错误知多少)(5)


二、干冰放入水中,产生的“白汽”比在空气中时多得多。为什么?

首先,什么是干冰?通常有什么用?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常见错误知多少)(6)

要注意一下熔点这个参数,熔点的意思是,只要温度达到熔点并且持续吸热,干冰就会发生升华(固态立刻变成气态),舞台的云雾效果就是利用干冰的这一特性获得的。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把干冰放入水的视频。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来,干冰没放入水前只有少量“白气”,而放入水后的“白气”明显增多。为什么呢?


下面开始解答问题,先说结论。


干冰放入水中,产生的那些“白汽”不是小水珠,而是液态水变成的小冰晶,是白烟而不是白雾。


实验中的物体变化过程


  • 第一阶段:

干冰在水中升华比空气中快很多(干冰块迅速变小),原因是干冰能从水中吸收到的热量更多更快

那么水被大量吸热后,只能变成什么?

当然是凝固为冰。

但是实验中看不见冰块,怎么回事

包围干冰的水刚刚凝固为一层很薄的冰皮或是一片片薄冰片,冰片还没来得及变厚(水的热导率不算大)就被大量快速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冲击碎成冰粉,并被二氧化碳气体带出水面,冒出大量白烟。

干冰的密度比水大,沉到水底


  • 第二阶段: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较少,不能把形成的冰片全部冲散冲走,于是就能凝固为稍厚的冰层,并且可以继续长厚。但冰层并不是完全密封的,毕竟里面的二氧化碳气体总得有空隙释放出来。所以,冰层是充满“酥松”的小洞冰层形成后,白烟很明显的减少。


  • 第三阶段:

当干冰和冰壳的整体平均密度小于水时,干冰浮上水面。

这时,还有很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从冰壳的小洞逸出,使干冰在水面游动转圈。


  • 第四阶段:

干冰基本没有了,只剩下酥松的冰壳(掰开的话会发现里面是中空的,因为干冰已经通过小洞跑光了),这时冰壳浮在水面不能动了


  • 第五阶段:

剩下的冰壳熔化,而且熔化速度比平常的冰粒快一点,原因是冰壳是中空且酥松的


三、验证实验


1、用透明的薄塑料袋包着干冰,扎紧,让塑料袋紧贴干冰,袋上穿一个小孔让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


然后把袋子浸没水中


现象:袋子外壁结冰,但冒出的气泡清澈干净,没有白烟。


说明:白烟来自于冰。


2验证第四阶段中,浮上水面的中空物体是干冰还是冰壳?


验证方法:取出该物体,擦干净放在纸上,看最后产物是水还是气体


3、冒出水面的“白汽”,是小冰晶还是小水珠?


如果冒出的是小冰晶,升出水面后,是熔化为小水珠还是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验证方法:拿一张纸,固定在水面的上空,看纸上是否出现水迹


解释:干冰吸热量大,如果冒岀来是小水珠,或者小冰皛熔化的小水珠,产生这么大量的小水珠,纸张将会很快湿润


如果纸上没有水迹,说明升出水面的是小冰晶,而且后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本文由“啊周聊教育”原创,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喜欢文章的小伙伴可以点击红色 号键关注我,啊周会给你分享更多有趣有料的教育资讯!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