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唠唠豆
《生命的圆圈》是导演贾法尔·潘纳西执导的电影作品,于2000年上映,豆瓣评分8.5。讲述了7位伊朗女性的悲惨故事,她们面对无法躲避的灾难,选择在都市的边缘不断徘徊。该电影一上映就获得了第57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最佳影片奖;圣赛巴蒂斯安电影节费比西年度影评人奖;入选2000年纽约电影节、温哥华电影节,东京电影节和釜山电影节。
相信看完这部电影的观众,都对伊朗女性在面对困境面前的遭遇感到同情。越是在艰苦难堪的时候,越能看清楚人性的坦白和女性地位的真实境况 。这部电影给我感触最深的不仅是剧情的精彩,还有导演精心设计的各种表现手法和深刻主题。
《生命的圆圈》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描述7位伊朗女性的悲惨故事,更是呈现在当时境况下女性地位的边缘化和无奈心态。今天我将从“电影的表现手法、深刻的主题呈现、穆斯林头巾文化”三层含义来探讨这部作品的魅力之处。
- 电影的表现手法:导演平实的叙述故事情节,以长镜头描绘该片的沉默语言;
- 深刻的主题呈现:通过使用大量隐喻以及符号“圆圈”的使用,展现了女性地位的边缘化;
- 穆斯林头巾文化:基于影片中的,我将分享关于穆斯林头巾文化的三点思考。
这部电影里承载了许多人的角色,而每个人身上都有相似的地方。比如每位女性都有不可言说的悲剧,都是徘徊伊朗都市外的可怜人。这些特征,都是导演做体现出的共同点。
《生命的圆圈》更多地使用平缓语气讲述故事,听起来既令人有舒适感,又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人性的真谛。人物主角在导演的深刻演绎下,都显得更为真实,导演通过7位女性受害者形象,向观影者表达电影的魅力之处。
因此,导演在该片中运用了平实叙述与长镜头表现,将故事讲述的完整且丰富,塑造不同的人物角色,使得电影更加饱满。
①七个人物的故事逐次展开,彼此嵌合、头尾衔接
电影由妇女莎玛兹的故事开场,一阵撕心裂肺的嚎叫,持续不断的呼唤刺激着观影者的听觉,仿佛画面有了生命力。莎玛兹费尽心思也没能生出公婆想要的儿子,而这就是悲剧的开始。
画面转换,还有很多人的悲惨故事正在上演,另外六位主角也一一上场。阿瑞祖刚刚出狱,她好不容易才换来金钱和同伴相聚,却因为不敢面对再一次的失望没能上车,最终也以悲剧收场;娜葛丝同阿瑞祖一同出狱,因为没有身份证和男士的陪同,几乎在社会上寸步难行。
导演用最为平实的手法,结构上就像音乐中的七个声部,同时进行,却不凌乱交错。一个故事的完结代表着另一个故事的开端,彼此衔接,彰显导演高超的技术。
其次,虽说是七个主角,但还有位女性始终未能露面,她就是——产房里再也没能出来的莎玛兹。莎玛兹在电影开始和结局分别出现,预示着女性背后的悲惨事实。相信观众看完其他主角的故事,就能猜想到一二。
在我看来,导演的出发点相当的深刻,七位人物主角的出场顺序和第八位没能出场的莎玛兹都是为了凸显电影的主题所在。比起绚丽多烂的镜头技术,这种平时,简朴的叙述表达正是打动观影者内心的最佳方式。
②大量长镜头拼接,细腻的呈现主人公细腻的情感变化
《生命的圆圈》令人惊讶的是,电影中出现的长镜头不在少数,可以说整部电影都是由长镜头组合而成。长镜头的呈现与朴实的表现手法相得益彰,彼此联系,让原本不太契合的两种手法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电影中很多细节都有长镜头的表现,比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电影开头和结局都是在医院里的产房,同样的场景,同样的称呼(莎玛兹),同样的悲剧;女孩逃出监狱在街头等待同伴的场景也是以长镜头表现。
街道上警察穿行,女孩到处躲避的画面,女孩在医院里找自己的朋友,以及妓女在等待的场景,比比皆是。这些长镜头的拼接除了符合导演最原本的表现手法外,也让观众感受到主角们细腻的情感变化。
女人们从最开始的希望,再变成无法摆脱的绝望,她们以为找到了生活的光明,却是堕落到无尽的黑暗。在这一刻,她们内心的无奈和卑微被淋漓尽致的展现于众,不甘于此却又无法逃脱。
看到这里,我无比感叹导演创设的精湛技巧,明明都是最简单的故事,却被赋予了最深层的含义。两种表现手法都是整部电影显现出来最独特的两点,深刻的反映在伊朗女性的生存状态。
02、深刻的主题呈现:通过使用大量隐喻以及符号“圆圈”的使用,展现了女性地位的边缘化贾法尔·潘纳西导演呈现的电影故事以西方文化为基础,所以它其实不被大多数人接受,觉得违背了现代社会的一些规律。
但这并不妨碍《生命的圆圈》成为一部好的经典电影,它所表达的主题是人们一致该思考的问题。接下来我将从两个方面解读这部电影的主题寓意:
①充满悲剧的女性色彩,她们追求的美好不过是徒劳一场
整部电影所表现的是伊朗女人,即伊朗一个时期内女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该片几乎展现了伊朗的所有面貌,无论是交通,家庭、医疗设备甚至商业模式,在这个如同中国八十年代的伊朗国家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伊朗女人的悲剧色彩。
艾尔罕就是为了追求美好改名换姓的人,她出狱后,掩盖过往的记忆,即便只是做一名一生的二太太,她也甘之如饴。艾尔罕懂得幸福的来之不易,但她一味想得到的幸福不过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她再也不能见自己的家人和旧相识,同样也不能见丈夫的父母。
芭莉出狱躲到父母的家里,本以为不会有人发现她,但最后却被哥哥无情的驱逐。而她的肚子里已经有男友的孩子,悲惨的是,男友早已经遭到法律的处决,于是她再次流落街头。电影中女性表现得悲剧色彩异常明显,相比起其他女性题材的电影,不得不说这部影片导演将女性复杂而悲剧的命运表达的非常成功。
在我看来,导演借助七位女性一天的悲惨命运,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有时候,一味追求的美好只是徒劳一场。侧面也反映了当这个阶段的伊朗女性,在没有男性的帮助下,寸步难行。
②“小窗”首尾呼应,隐喻女性命运始终在轮回
电影中,小窗户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一共出现三处:
- 电影开始产房的小窗
- 电影结局产房的小窗
- 监狱的小窗
三个“小窗”寓意各不相同,在不同环境下,小窗画面呈现均反映了伊朗女性的悲惨命运。电影一开始就播放一个医生拉开产房窗户,寻找莎玛兹母亲的画面,这预示着第一位女主角故事的开始,齿轮转动,每个人不同的故事,相同的悲惨正在上演,即女性的命运不断轮回。
随着剧情发展,身为妓女的莫甘出入监狱多次,直到她最后一次进监狱,画面转向房间中央,一个360度长镜头才映射硕大房间的真实模样。莫甘的对面坐了一排女人,分别是之前出场的七位女主角,这时,监狱的小窗乍然关上,由此一个闭环被完整呈现。
导演最后的镜头隐喻女性的命运始终在轮回,兜兜转转,七位女性最后还是在监狱里相见了。正如电影片名中的“圆圈”,循环往复,头尾不断,最终回到最初的原点。
在我看来,导演设置的线索非常精妙,小窗就如同人生所在的社会环境,难以逃脱。影片中七位女性的不同经历代表的人生不同阶段的命运怪圈,而她们,竭尽一生也未能跳出。该片不仅向观影者呈现剧情故事,也是引导观影者思考人生为何会变成这样。
03、穆斯林头巾文化:基于影片中的头巾展示,分享关于穆斯林头巾文化的三点思考《生命的圆圈》以伊朗作为背景,很多细节都充满伊朗文化和色彩,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七位女性的形象,她们包裹着头巾行走在各个地方。
头巾作为伊朗女性的典型象征,其呈现许多伊朗独特的文化,接下来我将结合现实生活,分享关于穆斯林头巾文化的三点思考:
①头巾是伊朗女性独特的象征
伊朗是最为一个穆斯林的国家,在当地,女性都需要佩戴盖头,也就是头巾。在《生命的圆圈》里,莎玛兹等出现的女主角都佩戴着黑色的头巾,在医院、街头、监狱,从未曾拿下来过。可见,头巾已然成为伊朗女性的独特文化。
现在每年的2月1日是世界盖头日,为了庆祝这一节日,世界各地都会有非穆斯林女子戴上盖头,她们希望用这种方式给世界增加乐趣和宽容。
演变至今,伊朗独特的头巾文化从未变过,她们不再将头巾当成女性地位低下的象征,而是当成体现品味人格的存在。
②头巾的颜色图案多样化和丰富化
作为局外人,很多人会觉得伊朗女性必须带上盖头,只能露出眼睛。其实并不尽然,现代生活的女性只需要用头斤遮住头部就行,黑袍加身这种概念太过于遑论。
电影中出现的头巾只有黑色,这其实是导演为了迎合作品剧情的风格和主题。但如今的头巾,不再是只有曾经的黑色。它的颜色和图案愈来愈多样化,丰富化,比如有格子式的,也有纯色和不同材质的。
很多非穆林斯女性也因为头巾的美丽精巧,时常带着在街上散步、交谈。头巾不再独属于伊朗女性,现在也越来越多的女性钟爱头巾独特的美丽。
③随时代的发展,头巾成为彰显品味的饰品
在电影《生命的圆圈》中,黑色头巾除了是主角的配饰,更是包裹她们命运的黑色幕布,逃不脱也扛不住。比如莫甘、芭莉、阿瑞祖、艾尔罕都是带着黑色头巾,接受悲惨命运的典型。
在现代的伊朗地区,女性地位逐渐上升,她们佩戴的头巾也成了彰显品位的饰品。如果你在巷子里看到青春靓丽的人儿佩戴精致的头巾,也会眼睛一亮吧。
总的来说,时代进步,头巾的各方面也变得符合现代文化,成为伊朗女性品味的象征。
总结一下:
《生命的圆圈》这部电影与其说是讲述伊朗女性的悲惨命运,倒不如说其实与我们每位女性息息相关。在我看来,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圆圈,一个轮回,在困境面前,我们同样要学习影片主人公的挣脱和顽强抵抗。
这部作品能够获得这么多奖,就是因为主题内容非常深刻。导演用如此简单且朴实的故事呈现,或许就是为了让观影者深思其中的奥秘。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