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四子王旗

《赞歌》的成就及创作背景

终南山四子王旗(四子王旗赞歌的成就及创作背景)(1)

1964年,在周总理亲自领导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完成。《东方红》是一支3000多人的演出队伍,《赞歌》的诞生是《东方红》大会战中众多故事之一。

终南山四子王旗(四子王旗赞歌的成就及创作背景)(2)

《东方红》第六场“伟大的节日”本为纯舞蹈节目,为增强祝贺新中国诞生的欢庆气氛,周总理决定在第六场前段加入一个男高音独唱,最好采用蒙古族的音乐风格同时以舞伴歌。由于了解到胡松华有刚刚从内蒙古草原“四同”式体验生活回京及独立编创《森吉德马》和《丰收之歌》的背景,这个任务便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他的肩上。

终南山四子王旗(四子王旗赞歌的成就及创作背景)(3)

想到多年多彩生活的草原和来之不易的新中国,胡松华便很快创写出了“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词稿,递交领导审批通过后,又跑回驻地编曲。为在当时加写这首新歌之前的汉族京剧“水旗舞”武打暴烈气氛之后创造出闹后取静的气氛,他在4/4唱段之前先行创写四句新长调。此举在辽阔的美丽草原气息感与壮丽辉煌的天安门广场的节日气息感之间架起音乐的彩桥,并便于体现周总理当时提示的欢庆新中国诞生的酒意豪情的意境,以更好地唱出4/4有词唱段的壮美而博大的群情。

终南山四子王旗(四子王旗赞歌的成就及创作背景)(4)

当时经负责同志时乐蒙、黎国荃等批准通过,安排赵行达同志紧张地乐队配器、加之编舞合乐排练等,两天后,便迎接了周总理和陈毅元帅再审查,观看了《赞歌》的添演,高兴地一遍通过,并给与了鼓励。 [3]

歌曲成就

《东方红》公演后,《赞歌》很快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也唱出了国门。1965年《东方红》拍成电影后,胡松华被选调随周总理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万隆会议十周年大庆活动,《赞歌》被定为每场必唱之歌。此后经过国内外数千场的演出,又不断地深入生活进行自我突破升华,使它长唱常新。

终南山四子王旗(四子王旗赞歌的成就及创作背景)(5)

《赞歌》的诞生与成功源于周总理深解民爱的英明指示与蒙古族音乐和草原生活多年的滋养;再有是《东方红》创作的那个时代背景,有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特殊精气神。后来胡松华将感悟写在一首诗中:《赞歌成功三谢诗》一一“首谢总理示英明,再谢草原哺育情。三谢精气神豪志,厚积薄发闯新风”。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