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有着深远的发展历史,并不断注入新的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适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在我国,分层教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国际上,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教育家哈里斯(Harris W.T.)于1868年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其形式为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班;之后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等不断为分层教学注入新的理论支撑。可以说对于任何学科,分层教学都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
本文从目标、方法、问题、练习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探究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目标分层强调把准学情,为每个孩子确定“桃子”目标;方法分层强调扶放有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不同教学方法;问题分层强调难易有别,问题串的设计和指名学生回答都应有难有易;练习分层强调建立信心,练习题的设计既可以“异人异题”,也可以“同题异解”;评价分层强调个性发展,可以采用评价体系“大同”、评价策略“小异”的分层评价方式满足个性发展。
目标分层,把准学情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真正的因材施教要考虑学员最近发展区”,也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分层教学之下的一堂课,首先是分层确定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达成自己的“桃子”目标。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观察、作业、测试、面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挖掘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根据不同学情分层确定目标。考虑到实际操作中,单列各层次学生不同目标的繁琐,可以将教学目标总体设置为两种,一种是显性目标,即“保底”目标,不管你是通过自主探究还是倾听学习,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达成;一种是隐性目标,通常是“开放性”的目标,学生达成的层次比较明显。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旅游费用——租车方案》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可以设置为:(1)会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2)掌握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隐性目标可以设置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的区别,一方面在于达成要求,前者为“保底”目标,是老师必须达成的教学成果,后者是开放的目标,不能要求全部的学生都达成;另一方面在于时间周期,前者在一节课结束或作业巩固后便可达成,而后者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从具体的某一题中立刻反映出来。为了实现隐性目标,教师应创设合理的现实情境,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看到现实问题在头脑中搜寻数学知识、方法和策略来解决;学习了数学知识、方法和策略后,引导孩子思考哪些问题也可以用这样的策略来解决。
方法分层,扶放有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吸纳程度也不同,这就要求每个老师都能“百变”,对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分层选用教学方法,扶放有度。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会遇到共性的难题,对概念性较强的、难点较多的教材,教师要进行全班讲解;对于可温故知新的,或者内容比较浅显的教材,放手让优等生独立学习,对中等生进行“半扶半放”,而对后进生要进行鼓励,个别辅导他们学习新的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分层选用教学方法简单有效的方式。
例如,教学中实行异质分组,每组4人,并按照学生能力高低编号。遇难度较大需要讨论的问题,则要求从1号开始发言,4号最后发言,既给予学优生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也给予学困生模仿、学习的机会。相反若是在学困生思维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则可要求从4号开始发言,既帮助学困生建立信心,同时也帮助学优生学会倾听、等待。汇报交流阶段,可以先组织学优生和中等生他们交流自己的思考内容,这一方面为学优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也是对中等生的“扶”的策略。对于学困生,教师要重点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问题分层,难易有别数学课堂是由一个个问题串构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通过拆解问题、搭建台阶、减小问题坡度等方式分层设置问题,并在指明学生回答时注意难易有别。对于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应请优生先回答,搭建思维台阶,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而对多次拆解、坡度较小的问题,应首先让学困生回答,即使学困生一时回答不出,也可让其他学生帮助回答后,再让学困生重述,直至正确为止,让学困生体验通过努力获得进步的成就感。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分桃子(除法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准确掌握除法的意义,在充分经历了分一分的过程后,笔者以拆解的方式设置了系列问题:“刚才我们知道了÷表示什么?”“那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那合起来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吗?”,先请一个优生回答示范,再请一个中等生复述巩固,最后请一个学困生复述检测,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这个过程,实际上很考验老师的耐心,尤其是教师要用更加柔和的态度去引导后进生去大胆回答。
练习分层,建立信心练习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异人异题” “同题异解”的方式分层设计练习,帮助不同学生建立学好的信心。
1.练习内容“异人异题”
“异人异题”是指设计练习内容时,针对不同学生安排不同练习题。面向学困生的题目以知识的直接运用为主,面向中等生的题目以对比性练习或易混练习为主,面向优等生的题目则设计综合题或探索性的问题。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将题目以“★”题,“★★”题,“★★★”题等方式呈现,遵循基础练习——对比练习——提升练习的层次安排,并加分奖励,提高学生选做对比拓展题目的积极性。
例如,在北师版二年级上册5单元2—5的乘法口诀学习结束后,设计如下三类运用2-5的口诀解决的相关问题:“基础练习——植树节2(1)班在学校炫彩农场种植树苗,每行种5课,一共种了多少颗树苗?”这类问题解决是对“几个几”乘法模型的直接运用,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对比练习——植树节2(1)班在学校炫彩农场种一块正方形的地上植树苗,每条边种6棵,一共种了多少颗?(为学生提供种植的示意图)”此题是在基础练习的基础上的变式练习,学生不仅要考虑“几个几”的乘法模型,同时还需要考虑每条边的重叠情况,思维难度加大。“提升练习——在前一题的基础上,改变数据,删除示意图”此题是前一题的进一步提升,考查学生的理解、思维以及数形结合的能力。这三个层次的题分两轮呈现,第一轮为基础练习,全体同学共同完成,第二轮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异人异题的练习方式使得学生作业量无形中减少,心理压力也随之降低,优质完成作业的信心也随之增强。
2.练习要求“同题异解”
同题异解是指对于同一个问题,面向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一道题可以只要求学困生一题一解,而对学优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时尽量要做到一题多解,用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以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例如,在上完讲评课后,笔者曾设计了“练错”练习,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错题进行专项练习。学困生可以请教师帮忙根据原错题再出一道同类题目进行练习;中等生则需要沿用原错题中的现实情境,通过改变题目中的数据创编新题进行练习,很好地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优生则必须根据测试中的错题类型,仿照原错题自己创编不同现实情境的题目,会出题的学生一定把握了问题的实质,解答自然不在话下。同题异解的练习设计方式,使不同学生获得自己的发展。
评价分层,个性发展认识并承认学生的差异,除了需要实施差异教学外,还需要对不同学生个体做出适于其学习方式、促进其个性发展的教学评价。可以采用“大同小异”的方式分层评价反馈。
1.评价机制“大同”
“大同”指的是建立统一的评价机制,设立不同层次的评价要素。教学中可以采用加分制实现积极的课堂评价,我们可以设立思考、表达、倾听、质疑、合作、创新、进步、启发等评价要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积极评价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学生独立探索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小组内交流了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进入全班汇报阶段。小组A的4个成员都上台了,他们选择了轮流汇报的方式介绍了组内各种不同的方法。评价时笔者既肯定上台展示的小组合作的水平,记合作、进步或表达加分,也评价了台下的学生,记倾听、质疑或启发加分。
2.评价策略“小异”
“小异”则是一种“对人不对题”的评价策略。例如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对学困生的评价要优先关注心智,在满足他们自尊心的前提下,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勇气;对学优生的评价更多偏重逻辑性和完整性的适当点拨。唯有针对性评价,才能更好地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激发中等生向优秀生冲刺,推动学优生精益求精。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一课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了乘法算式114×21,教师设问:“21个114分,大约多少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简单交流估算方法,然后全班汇报。生1是位学困生,在听取了同桌的表达后举手发言:“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 110×20=2200,大约是2200分。”教师评价:“你的表达很清楚,声音很洪亮,估算时能把乘数估计成整十数进行计算,太棒了!”生2是位学优生:“我把114看成100,把21看成20,100×20=2000,大约是2000分。”教师追问:“比2000多还是比2000少?为什么?”生2:“比2000多一些,因为……”师:“请完整表达一次!”生2:“我把114看成……实际比2000分多一些。”师:“你的思路很清晰,表达有理有据,逻辑性很强!”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不尽相同。分层教学对于实现不同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实施,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开始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真诚的欣赏,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善于学习数学。通过分层目标、分层方法、分层设问、分层练习和分层评价“五部曲”,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更加自主,更加自信。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认为分层教学着眼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可以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选自 | 《时代教育·行知纵横》(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术指导)2023年3月刊/栏目:话题·关注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