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普洱市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从试验区迈向示范区)(1)

2013年6月,普洱市获批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十三五”以来,在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的有力指导下,在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严格按照规划,精细推进工作,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探索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统一的绿色发展道路,逐步从试验迈向示范,勇耕绿色经济试验示范田。

制度为上 构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制度是破题之钥、治理之基。

普洱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先导,将绿色经济考评和审计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激励、约束并重的长效机制。编制实施全国第一个绿色经济考评体系,包括绿色经济发展、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与生态效率等4大内容,让政绩考核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指示器、风向标;实现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自主核算,推行GDP与GEP双考核机制,实行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并行并重的两套考核体系,呈现出GEP与GD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的良好局面;高标准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一办法两体系”,形成多套考核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开展常态化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全省率先开展县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县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离任先查“生态账”“环保账”,念好绿色经济发展“紧箍咒”;建立“绿色检察”制度,在市、县两级检察院成立公益诉讼领导小组,重点解决生态环保公共领域无人管束、无人问津的“公地悲剧”,构筑起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位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检察体系,为绿色经济发展筑牢法治屏障;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成立全省首家绿色经济担保公司、绿色金融服务公司,设立全国首支总规模50亿元的绿色经济发展基金,搭建绿色企业发展平台,在全省率先开辟森林火灾保险与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捆绑共同投保先例,并率先实施咖啡种植保险、生豆价格保险、政策性价格保险。

保护为先 形成全社会共护共享的大格局

保护优先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普洱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坚定“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是第一政绩”,在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上算长远账、算整体账,只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不要带血、污染、低效益的GDP。摸清绿色家底,引入国际先进的GEP核算和TEEB(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两套体系,用货币化形式换算出了“绿水青山”的“含金量、价值量”,摸清了全市生态资源家底,为实施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提供依据。实施立法保护,制定实施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实施办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强化规划引领,将环境保护纳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实施低碳发展规划、节水行动等方案,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成国家森林公园3个、湿地公园1个,4个县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5个县列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国考县。政府主导大保护,投入3亿多元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把近2000户8000多人迁出了生态功能区。全面核查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业权,提前注销3个探矿权和2个采矿权;放弃开发景迈山蕴藏的22亿吨铁矿石,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项目;开设3960亩亚洲象“食堂”,镇沅县瓢鸡实现了稀少畜禽种质资源保护性开发。企业自发保护,糯扎渡电站自发建立库区野生珍稀保护植物园和野生动物拯救站,云景林纸10万亩碳汇造林自愿减排,云南鼎宏科技用“云游碳汇”平台帮助思茅区龙潭乡老鲁寨村民实施森林碳汇精准扶贫,经济主体自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已经形成。全社会绿色化基本形成,建成绿色经济主题公园,在市文化广场安放大型环保雕塑《对话》,连续举办五届绿色发展论坛,打造了思茅兰花社区等一批低碳社区,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机关创建活动,推行绿色文化,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建筑,构建绿色交通,绿色生活已经成为普洱市民的新时尚,为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治理为要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普洱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2016年至2020年共投资63亿元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项目232个,主动出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依法治理,制定实施河道采砂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示范区实施方案等,依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坚持科学治理,构建“三线一单”管控体系,建成空气、地表水、大气辐射监测站18个;严格执行新型工业化标准,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部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和减排改造;圆满完成能耗“双控”任务,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查制度;全市“十三五”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2%左右,超额完成省级下达的10%任务;全市资源节约和污染防控处于全国、全省领先水平,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电量仅为1284.4千瓦时,工业废气排放量仅为451.6亿立方米,明显好于国内省内同等城市。坚持精准治理,开展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澜沧江李仙江流域综合整治、思茅河治理、“五湖两库”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糯扎渡库区非法养殖网箱和非法捕捞渔具全面清零;推动茶叶、木业等行业废渣综合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化肥、农药连续四年实现负增长;5个县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创建省级绿色社区13个、绿色学校59个、美丽(绿色)乡村示范村134个、最美河湖40个。

转化为本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提质增效

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质量转化,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唯一途径。

普洱以打好世界一流“三张牌”为方向,以建设四大绿色产业基地为抓手,全面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制定绿色生产“地方标准”,编制发布涉及34个重点行业的绿色产业发展地方评价规范及技术标准,制定农药、化肥零增长计划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引导各行业绿色发展。实施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农业以生态、有机改造为方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重点,率先在全国开展生态有机茶园、生态有机咖啡园改造,全市有机茶获证企业数量、证书数量和种植面积三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全面建成“中国咖啡之都”;思茅有机化改造引领全市存量经济绿色化,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成为亚洲最大的牛油果基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紫米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林下三七、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沃柑成为县域名片。工业以资源减量化、循环化、无害化(3R)为方向,大力实施绿色化改造,以前无人问津的咖啡壳、坚果壳、烟杆等,摇身变成生物质能燃料和建筑材料,林业剩余物加工成刨花板、木地板,美藤果壳二次用于化妆品。推进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建成以水电为主,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为补充的国家清洁能源基地,以思茅倚象山全省半山酒店样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那柯里茶马古道乡愁小镇、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熙康云舍度假基地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养生基地,普洱的增量经济进入绿色化时代。

近年来,普洱在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优良水平,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优良水平,群众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获得感显著提升,有机农业、绿色金融、绿色检察等经验得到省发改委的认可推广,基本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系统核算评估体系,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记者 于飞/文 王承吉 王芬/图 编辑:张珂嘉)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等版权权利请告知 wzz#tom.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